戴璟
- 作品数:49 被引量:3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培训工作的不断完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学员结业测试成绩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学历、培训学员身份属性、培训专业5个因素影响培训效果,可以解释培训效果13.2%的变异量。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基地条件、师资条件、经费投入5个维度对培训效果产生影响,可以解释培训效果74.5%的变异量。结论:应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导师制,完善导师激励机制;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与过程管理体系;统筹部门合作,加强政策配套,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促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完善。
- 戴璟罗姝婷李伟
- 关键词:住院医师
-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睡眠时长对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睡眠时长对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以及在不同风险人群中的影响效应。方法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2015年数据,通过W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分析睡眠时长对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9566人,WLS回归显示睡眠时长不足和过多会分别增加2.7%和2.4%的卒中发病风险;分位数回归显示随着分位数的提高,睡眠时长对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效应也逐渐增大;在低分位数上,睡眠时长不足对卒中发病风险的回归系数都高于睡眠时长过多,在高分位数上,两者的回归系数相同(Q80:β_(1)=β_(4)=3.5,Q90:β_(1)=β_(4)=11.4)。睡眠时长不足和过多分别会对男性增加1.7%和2.1%的卒中发病风险,对女性增加3.6%和2.6%的卒中发病风险,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对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在男性和女性间的差异逐渐增大。结论每天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或高于9小时均会增加卒中发病风险,且卒中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增加高于中低危人群,对女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高于男性。建议在卒中干预管理中完善睡眠时间的教育,尤其在女性和高危人群管理中,倡导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长。
- 戴璟王鑫张雪杨云娟郑昆文
- 关键词:分位数回归卒中风险睡眠不足
- 调节肝纤维化模型大鼠TGF-1表达探讨雷帕霉素改善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 2013年
-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调节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1(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 1,TGF-1)的表达,改善肝纤维变的相关作用.方法:应用大鼠以四氯化碳油(CCl4花生油)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具体分成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RAPA组,饲养8 wk后观察动物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TGF-1在肝组织的表达.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动态地测定肝纤维化进程中血清TGF-1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大鼠肝组织切片经HE及免疫组织化等染色后,图片经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整理.A(IA值9891.4±1725.7)、B(IA值为104239.9±20890.6)、C(IA值为27853.6±2031).3组大鼠肝组织切片中TGF-1表达呈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帕霉素具有显著的下调肝脏组织中TGF-1表达及下调血清TGF-1水平,TGF-1表达下调与改善肝纤维化变有平行关系.
- 颜文贞钟志宏戴璟戴东陈土明胡祖超
- 关键词:肝纤维化雷帕霉素转移生长因子Β1
- 雷帕霉素调节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MMP-2,MMP-13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RAPA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RAPA干预组.以四氯化碳花生油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RAPA干预组于实验第6周灌胃给予2mg/kg RAPA,每日1次,持续2周.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纤维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模型对照组和RAPA干预组MMP-2,MMP-1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常规染色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肝组织呈混合性脂肪变性,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纤维间隔明显增生,成纤维细胞及炎症细胞增生浸润;RAPA干预组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组织结构清晰.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RAPA干预组MMP-1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MMP-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RAPA通过上调肝组织中MMP-13表达及下调MMP-2表达从而缓解肝纤维化进展.
- 胡祖超姚守国刘洁戴璟戴东扶小华
- 关键词:肝纤维化雷帕霉素
- 2006-2013年云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跌倒伤害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2006-2013年云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首次在云南省伤害监测系统农村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跌伤的老年人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共收集有效病例6 270例。8年间云南省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跌倒发生比例从2006年的47.66%上升到2013年的72.47%。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发生跌倒的风险也增高。60~74岁组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比例为60.43%,75~89岁组老年人为67.71%,90岁及以上老人则高达83.64%。女性高于男性。跌倒的高发地点主要是家中、农田和公共居住场所。前3位活动依次为休闲活动、有偿工作和家务/学习。跌伤部位主要是下肢、躯干和头部。跌伤以非故意伤害、轻度和中度受伤为主。结论云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跌倒问题不容忽视,应引起高度重视,针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发生跌倒的主要场所和伤害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以降低跌伤对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损害。
- 杨云娟戴璟金华忠肖义泽
- 关键词:老年人流行病学
- 粤西地区非医疗专业院校大学生心脏性猝死认知度调查和急救技能培训方案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粤西地区非医疗专业院校大学生对心脏性猝死(SCD)知识掌握现状、获取途径及学习需求,综合分析及拟定急救技能培训方案。方法随机抽查粤西地区非医疗专业院校580名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知识获取途径:通过电视广播及网络的人数达调查人数的72.36%;通过科普读物了解的人数为16.16%;通过报纸杂志了解的人数为8.27%;其他渠道了解相关知识的人数占调查人数3.21%。(2)心脏性猝死相关知识的知晓度仅占调查人数的32.34%。(3)对心脏性猝死知识及相关急救技术培训需求占调查人群的70.15%;媒体宣传占29.85%。结论非医疗专业院校学生中对心脏性猝死认知水平有待提高,需开设相关知识及院前初步急救措施的理论与技术培训,促进非医疗专业院校学生对心脏性猝死认知与急救技能水平的提高。
- 戴璟何瑜颜文贞
- 关键词:年轻人
- 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满意度评价被引量:2
- 2017年
- 探讨带教师资队伍满意度为深化完善各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工作提供的指导性作用。选取2017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179名住培带教老师为研究对象,制定了住培带教师资满意度的评价模型,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79份,有效回收率为89.5%。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实证分析云南省住培带教师资队伍的满意度状况。结果表明:一阶因子模型中,职工工作满意度问卷3个因子间关联性较强,进一步建立的二阶因子模型拟合较好(RMSEA=0.062)。二阶因子模型中,性别和年龄,性别和专业,年龄和教龄的交互作用对总体满意度评价具有显著影响(P<0.05)。
- 王文彦戴璟李伟栗蕴
-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验证性因子分析
- 2008-2014年云南省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区域配置差异性及包容性增长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各区域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状况及其主要原因,为卫生管理部门均衡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8-2014年云南省各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及人口信息,采用泰尔指数测算各区域卫生资源的差异性。结果:2008-2014年云南省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逐年增加,尤其医院个数与床位数的增幅超过15%;历年各医疗卫生资源在区域间的泰尔指数均高于区域内(除2012年床位资源泰尔指数区域间比区域内小0.0002);云南省中部、东北部、西北部和南部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医院及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的公平性显著低于医疗机构和床位分布的公平性。结论:云南省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的配置上均衡性不断改善,但在医疗技术人员配置上还应重点解决区域间的差异从而改善医疗资源软件配置的公平性。
- 戴璟王文彦李小涵李伟
- 关键词:卫生资源泰尔指数
- 中国九省市成年人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被引量:65
- 2018年
- 目的了解目前九省市中国成年人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公布的调查结果,该调查在黑龙江、辽宁、江苏、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和贵州等9个省的216个社区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4 345名个体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样本10 242份。本研究选取18岁及以上人员血液样本8 669份进行分析,经年龄调整后计算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结果我国九省市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9.91%(3 460/8 669)。其中,18~34、35~44、45~59和≥60岁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0.25%(373/1 233)、37.19%(774/2 081)、44.22%(1 304/2 949)和41.94%(1 009/2 406)(χ2=333.02,P〈0.01);男、女分别为51.11%(1 956/3 827)和31.06%(1 504/4 842)(χ2=60.35,P〈0.0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42.56%(1 144/2 687)和38.72%(2 316/5 982)(χ2=11.72,P〈0.01);高GDP经济水平地区和低GDP地区分别为43.04%(1 567/3 641)和37.65%(1 893/5 028)(χ2=25.57,P〈0.01)。我国九省市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9.01%(781/8 669),胆固醇边缘性升高为22.54%(1 954/8 669),高甘油三酯症为27.02%(2 342/8 669),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14.36%(1 245/8 669),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为10.23%(887/8 669)。结论我国九省市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水平较高且增长速度较快,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形势严峻。
- 戴璟闵杰青杨云娟
- 关键词:血脂异常
-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儿童青少年校园暴力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儿童青少年校园暴力发生现况和流行特征,探究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人口较少民族校园暴力干预策略及国家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9~16岁人口较少民族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人口较少民族儿童青少年自报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儿童青少年自报过去30 d里有过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为73.19%,其中男生发生率为75.91%,女生为70.65%;9~12岁为72.47%,13~16岁为73.98%;独龙族为81.65%,德昂族为71.70%,布朗族为79.06%,阿昌族为67.16%,普米族为56.93%,怒族为92.24%,基诺族为59.59%。非留守儿童(OR=1.24,95%CI=1.00~1.54)及非住宿生(OR=1.33,95%CI=1.02~1.73)是人口较少民族儿童青少年发生校园暴力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民族是发生校园暴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此外,过去12个月里有过自伤事件(OR=1.96,95%CI=1.45~2.64)、男性(OR=1.21,95%CI=1.00~1.48)、母亲从事非农业工作(OR=1.84,95%CI=1.38~2.45)、母亲文化程度低(初中OR=0.62,95%CI=0.41~0.94;小学OR=0.92,95%CI=0.59~1.44)、自觉有孤独感(偶尔OR=1.27,95%CI=0.82~1.95;经常OR=1.98,95%CI=1.26~3.11)、自觉学习压力大或成绩问题经常感到心情不愉快(偶尔OR=1.27,95%CI=0.90~1.80;经常OR=2.23,95%CI=1.51~3.27)、以及过去12个月里发生打架多次均是人口较少民族儿童青少年发生校园暴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因担心某事而经常失眠是发生校园暴力的可能危险因素(0.05
- 杨云娟常利涛戴璟王芳查舜刘宏柴家佳代丽梅杨帆
-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儿童青少年校园暴力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