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宏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二烯丙基硫醚拮抗微囊藻毒素-LR致细胞凋亡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硫醚(DAS)对微囊藻毒素-LR(MCLR)诱导的细胞凋亡及活性氧产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T17,用1μmol/L MCLR染毒的同时给予DAS(0.02~2 mmol/L)作用4、24h,同时设立溶剂对照组、DAS对照组和单纯MCLR染毒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荧光探针2-[6-(4'-羟基)苯氧基-3H-占吨醇-3-on-9-yl]-苯甲酸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 0.2和2 mmol/LDAS干预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91±5.25)%,(90.13±4.47)%,高于MCLR染毒组的(69.50±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2和2 mmol/L DAS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87±0.52)%,(8.52±0.55)%,低于MCLR染毒组的(13.29±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和2 mmol/L DAS干预组的活性氧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DAS可拮抗MCLR诱导的活性氧产生及细胞凋亡。
- 农清清张志勇何敏覃健李春宏何灏逾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活性氧细胞凋亡
- 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肝甲基转移酶活性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微囊藻毒素-LR(MCLR)暴露对小鼠肝组织DNA甲基转移酶(DNMTs)活性的影响。方法 80只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生理盐水)及MCLR低、中、高剂量组(MCLR5、10、20μg/kg),1次/d经腹腔注射染毒,分别于染毒第11、21 d测定肝功能生化指标,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DNMTs酶活性。结果染毒11 d时,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MCLR组小鼠肝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无明显变化,高剂量组ALT、AST、ALP酶活性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21 d时,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MCLR组小鼠肝脏ALT和AS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11、21 d时,低、中、高MCLR组小鼠DNMTs酶活性分别为(89 135.7±14 334.7)、(92 645.8±15 962.3)、(70481.3±15 621.3)和(59 115.6±9 884.6)、(83 310.7±15 066.3)、(86 612.5±20 572.8)RFU/(h.m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LR暴露可引起ALT、AST、ALP水平升高,肝组织DNMTs酶活性升高。
- 何灏逾农清清韦宏旷陆继培李春宏荆敏
- 关键词:肝功能
- 预防医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与思考被引量:6
- 2017年
-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素养。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基础上实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从学生、导师、学院三个层面对所遇问题进行探讨。
- 王剑覃健李春宏郑艳燕杨莉
- 关键词:导师制教学改革
- RET基因3'UTR多态性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析RET基因3'UTR多态性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同期入选无神经山嵴及消化道系统病变的血液正常标本者100例为对照组,应用生物心肌数据库查找7个RET基因3'UTR多态性位点,进行直接测序法、PCR扩增目的基因测序法分析选取的SNPs位点,进行HSCR及多态性位点统计学分析,分析REET基因3'UTR多态性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相关性。结果 rs17028C>THE(P):0.81、rs3026782G>AHWE(P):1、rs2742240A>THWE(P):0.13、rs2435355T>CHWE(P):0.8、rs2742241G>AHWE(P):0.51等SNP单个位点与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T基因3'UTR的SNPs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呈负相关,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保护性位点。
- 莫丹曾甜李春宏李新宁
- 基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论文质量研究——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 2020年
- 为了加强地方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通过对该校2012—2016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情况和毕业论文质量进行客观的分析,从生源质量、毕业论文质量、学术论文质量三个方面提出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策略。
- 黄晓薇谢云峰唐咸艳李春宏曾小云苏莉郑艳燕
- 关键词:论文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
- BOPPPS教学模式在MPH研究生实践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广西医科大学加强对公共卫生硕士(MPH)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公共卫生现场处置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以满足社会对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通过科学规划公共卫生技能课程、BOPPPS教学模式应用、建立网络课程、线上线下相混合的形式开展教学。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该校MPH毕业生的评价较好,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良好、且能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学生的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100%。该校构建的BOPPPS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的目的。
- 李春宏农清清姜岳明区仕燕刘超群郑艳燕
- 关键词:教学模式实践技能教学
- 医学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的意愿、撰写论文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教学改革和管理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广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专业的36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生对发表学术论文具有较正确的认识,69.6%的被调查者认为本科生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发表论文;有46.3%的被调查者撰写过学术论文;10.8%的被调查者投过稿,投稿且被录用者占4.9%.想发表学术论文的276名学生希望学校安排好的指导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对论文写作投稿进行指导并提供经济资助.结论 本科生通过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可以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学校应当为本科生在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及发表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 郑艳燕区仕燕陈智平张志勇于佳汤丰宁李春宏
-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学术论文
- 一对一规范带教法在检验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一对一规范带教法在检验科实习中的带教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检验科实习的学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传统带教法,实验组采取一对一规范带教法。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及实习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生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实习生总体工作情况较好,对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认同度也较高。结论检验科实习生一对一带教法的应用有积极效果,能显著提升实习生专业素质,值得推广应用。
- 李美琴李春宏黄玲莎李佩章王英
- 广西巴马长寿区与非长寿区人群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县长寿区与非长寿区老年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西巴马县长寿区和非长寿区分别抽取337名和189名60岁以上健康居民进行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对血脂异常检出率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巴马长寿区老年人群血清TC、HDL-C水平明显高于非长寿区老年人群(P<0.01),而TG、LDL-C水平与非长寿区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寿区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非长寿区人群(P<0.01)。性别、血压和腰围是巴马长寿区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每周食用玉米次数与长寿区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呈负相关。而性别、体重指数是巴马非长寿区老年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巴马长寿区和非长寿区老年人群的血脂谱、血脂异常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不同有关。
- 农清清张志勇何敏覃健李春宏何灏逾容敏华谭景尹
- 关键词:脂类血脂异常
- 宫颈脱落细胞HPVL1蛋白及HPVDNA载量对宫颈病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HPVL1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载量对宫颈病变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病变患者362例,宫颈刷采集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免疫化学方法检测HPVL1蛋白,HC2技术检测HPV DNA载量,根据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宫颈炎(1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期(CINⅠ,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期(CINⅡ,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期(CINⅢ,46例)和宫颈癌(38例);根据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将脱落细胞分为未见异常细胞(NILM,122例),未明确性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75例),可疑非典型鳞状上皮病变细胞(ASCH,5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1例)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2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HPVL1蛋白、HPV DNA载量的差异。结果 130例宫颈脱落细胞HPVL1蛋白阳性,阳性率为35.91%(130/362),其中HPVL1蛋白阳性率由大至小分别为:慢性宫颈炎>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宫颈癌,NILM>ASCUS>ASCH>LSIL>HSIL,不同宫颈病变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2例HPV DNA阳性,阳性率为75.14%,低度HPV DNA载量以慢性宫颈炎或NILM最多,高度HPV DNA载量以宫颈癌或HSIL最多,明显高于其他宫颈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类型(P<0.05)。结论 HPVL1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下调,HPV DNA载量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上调,二者检测在宫颈病变程度的预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李美琴李春宏裴圣林黄文成李佩章黄玲莎
- 关键词:宫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