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
- 作品数:25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乌鲁木齐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确诊年龄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作用研究
- 李晓京杨乐马斌林王朝晖
- 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BCN-3-5对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特征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BCN-3-5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购买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68各60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MDA-MB-231及MDA-MB-468细胞株各分为5组,每组12株,分别用药物进行干预,分为空白对照组、BCN-3-5组、顺铂组、sAJM589组、10058-F4组,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建立斑马鱼肿瘤移植模型共100尾,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20尾,分为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顺铂组、模型BCN-3-5组,通过测定肿瘤细胞荧光强度分析BCN-3-5抗乳腺癌肿瘤生长及凋亡作用。统计学结果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CCK-8结果显示,BCN-3-5组存活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7.001±6.261)%比(99.999±7.652)%,t=5.2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法结果显示,BCN-3-5组迁移数低于空白对照组迁移数[(142.000±18.193)个比(255.000±24.000)个,t=6.499,P<0.05];BCN-3-5组侵袭数低于空白对照组迁移数[(124.333±22.368)个比(249.667±17.039)个,t=7.7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BCN-3-5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10.913±1.432)%比(3.313±0.351)%,t=8.9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马鱼移植瘤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模型BCN-3-5组抑制肿瘤生长与促进肿瘤凋亡作用强于模型空白对照组[(246826±276370)像素比(419489±47545)像素,t=9.929,P<0.05;(1689918±58288)像素比(1307668±38241)像素,t=17.34,P<0.05],模型BCN-3-5组抑制肿瘤生长与促进肿瘤凋亡作用强于模型顺铂组[(246826±27637)像素比(285347±40576)像素,t=2.481,P<0.05;(1689918±58288)像素比(1601809±93033)像素,t=2.5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BCN-3-5能够抑制三阴性乳腺癌恶�
- 许芮陈艳艳单美慧杨乐宋海涛乔雷张楠马斌林董朝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C-MYC
- 确诊年龄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危险因素;尤其探讨不同年龄截点下,确诊年龄与CLNM相关性,阐述确诊年龄实际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初治的1988例PTMC病人临床病理学特征,通过χ2检验、ROC曲线及多因素统计分析,探讨CLNM危险因素。又将25~70岁年龄区间中每5岁及30~60岁年龄区间中每岁为年龄截点,分别探讨不同年龄截点下,确诊年龄与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结果 CLNM发生率为34.9%,且其随确诊年龄增加而明显下降。除70岁截点外,25~70岁年龄区间中每5岁及30~60岁年龄区间中每岁为截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上述确诊年龄截点均可提示确诊年龄是CLNM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数目≥3枚、肿瘤直径>5 mm、单灶位于下极、包膜浸润是影响CLN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确诊年龄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但其仅反映CLNM风险变化趋势,无确定截点;将年龄看成连续型变量,在相关研究结果阐述中更加合理。其次,当PTMC存在以下情况,如男性、肿瘤数目≥3枚、肿瘤直径>5 mm、单灶位于下极、包膜浸润,应警惕CLNM可能。
- 李晓京杨乐马斌林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的表达及其与ER、PR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雌激素调节蛋白(PS2)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2009年经病理确诊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S2、ER、PR表达,分析PS2与ER、PR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 PS2、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14%(26/70)、40.00%(28/70)、42.86%(30/70)。PS2在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1%(17/28)和21.43%(9/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2在P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20/30)和15.00%(6/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月经状态与PS2蛋白表达无明显关系(P>0.05),PS2表达与ER呈正相关(γs=0.35,P=0.014),PS2表达与PR呈正相关(γs=0.475,P=0.000),PS2表达与患者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PS2表达与ER、PR及淋巴结转移状况与组织分级临床因素有关。ER、PR、PS2综合检测对判定乳腺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董朝贺家勇杨乐马斌林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激素调节蛋白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 不同亚型乳腺癌组织中EGFR、PI3K及其磷酸化表达差异和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研究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p-H3K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I3K信号通路中PI3K及其磷酸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117例,按照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结果分子分型(HER2++者进一步行FISH检测明确状态),其中三阴型乳腺癌组(TN组)28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HER2+组)12例和管腔上皮型乳腺癌组(Luminal组)77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EGFR、PI3K和p-PI3K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的表达特点,以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PI3K和p-PI3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程度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7.589,P <0.001;Х^2=49.327,P<0.001).同样,EGFR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Х^2=10.920,P=0.004).②TN组和HER2+组中PI3K和p-PI3K的阳性表达率相似,但显著低于Lumin-al,而EGFR在T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Х^2=9.842,P=0.037;Х^2=13.423,P=0.006;Х^2=12.410,P=0.012).PI3K、EGFR仅在TN组与Luminal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 =7.835,P=0.020;Х^2=11.791,P=0.003),p-PI3K在TN组与Luminal组间及HER2+组与Lu-minal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9.336,P =0.009;Х^2 =7.361,P=0.025),其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③与PI3K相比,乳腺癌中p-PI3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2者呈显著正相关(r=0.324,P<0.001).但不同亚型中PI3K和p-PI3K表达的相关性却存在不同,�
- 孙刚杨乐董朝马斌单美惠郑玉梅周梅马斌林
-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亚型PI3K信号通路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诺维苯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对上颚癌的疗效观察
- 2013年
- 目的探究应用卡铂、诺维苯联合治疗上颚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共40例上颚癌患者,单用组(20例)用诺维苯(NVB)治疗,联合组(20例)予卡铂(CBP)+诺维苯(NVB)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联合组疗效满意率为95%,单用组疗效满意率为90%,联合组较单用组疗效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VB、CBP联合方案治疗疗效满意度较高,毒副反应少见,并无伴随药物的联合使用而增加。
- 董朝耿中利杨乐马斌林
- 关键词:诺维苯化疗卡铂
- 198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探讨198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01-2016-03期间初治的PTMC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χ~2检验、多因素统计分析,探讨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4.9%。单因素分析显示,确诊年龄<45岁、男性、多灶、肿瘤位于双侧腺叶(含峡部)、肿瘤直径>5mm、包膜浸润、包膜外侵犯是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确诊年龄<45岁、肿瘤直径>5mm、包膜浸润、包膜外侵犯是影响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位置是单灶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单灶位于腺叶下极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6.8%);而多灶肿瘤位置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当PTMC患者存在以下情况:男性、确诊年龄<45岁、肿瘤直径>5mm、包膜浸润、包膜外侵犯,单灶位于腺叶下极时,应警惕淋巴结转移可能,建议行积极诊治方案以及更加密切的术后随访。
- 李晓京杨乐马斌林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171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 杨乐马斌林
-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预防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550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甲状旁腺损伤导致的低钙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甲状旁腺、甲状腺的解剖情况、血供情况等特点进行掌握,其可防止术中出现损伤甲状旁腺的情况。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以及时发现损伤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论通过对患者术后的严密观察及正确护理,可及早发现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引起的低钙抽搐经积极有效的处理,大多预后较好。
- 杨乐别克扎提.再孜提汉耿中利马斌林
-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甲状旁腺损伤低钙血症
- PI3K和mTOR特异性抑制剂RAD001和LY294002体外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不同分子特征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孙刚怀磊马斌林杨乐董朝Mab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