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叶青
- 作品数:72 被引量:1,747H指数:18
-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局部聚类的网络Voronoi图生成方法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提出一种将网络约束下的Voronoi和空间聚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造局部的聚类分析方法对网络边进行加权,根据实际的点过程性质可以把权重定义为加权或者乘权,进行标准化后与道路段本身长度融合进行计算,依此生成网络Voronoi图,以期理解城市街道的空间特性。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对城市网格管理系统产生的城市事件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供了一种灵活的网络约束下的服务区域划分工具,可用于基于网络空间点过程影响下的服务区划分,也可用于系统性地定量刻画城市管理的动态特性。
- 佘冰叶信岳房会会吴玲朱欣焰程叶青
-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城乡系统耦合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和模型,探讨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城乡系统耦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城市非农产业效益、城市就业与投资对乡村具有较强的作用;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农业效益与城市子系统的关联性较强。②吉林省中部地区城乡耦合度总体上呈现东、中、西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度高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丘陵区和西部平原区;耦合度较低的县域集中成片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哈大沿线和5个地级市辖区。③依据城乡系统耦合度与人均GDP的关系,将吉林省中部24个县域划分为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低水平协调4种空间类型,其中拮抗型县域数占全部县域总量的54%,是今后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 程叶青邓吉祥
- 关键词:耦合度
-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被引量:17
- 2004年
-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理论"为指导,建立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及其系统评价的模糊数学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力图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极其评价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模型,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 程叶青
- 关键词: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数据包络分析
-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30
- 2009年
- 首先梳理了关于区域经济和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模型与学说,然后总结反思了目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模式,最后运用模式匹配方法,讨论了不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动力机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改进策略;可验证不同农村经济发展理论的有效性,也可以为农村区域发展不同模式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 房艳刚刘继生程叶青
- 东北地区乡村性评价及时空分异被引量:64
- 2015年
-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构建了刻画乡村性的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东北地区149个县域乡村性指数,并采用ESDA空间统计方法,探索东北地区县域乡村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县域乡村性指数普遍较高,均值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2县域乡村性指数呈现南低北高,逐步极化的空间格局,且与其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距离成正比,呈现环状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3县域乡村性趋于空间集聚,且随时间推移,低值和低值、高值和高值县域的空间集聚增强;冷点、次冷点、热点、次热点区域在空间上均呈现"北上"发展态势,温和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南下"的发展态势。从国家政策、产业结构、农业投入和资本投入等视角,分析了乡村性时空演变的原因。
- 孙玉程叶青张平宇
- 关键词:乡村性ESDA时空分异
- 基于企业家型城市理论的工矿资源型城市转型——以马鞍山市为例被引量:21
- 2010年
- 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是中国诸多工矿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下,对"钢城"马鞍山的成功转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定位与时俱进是马鞍山成功转型的关键,它为马鞍山的城市转型提供了旗帜和方向。在转型中,马鞍山通过实施传统钢铁改造升级、城市空间"南进"、"东扩"战略与园林城市建设等企业家型政府的行动,在城市中创造了新的工业空间、新的消费空间,并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此外,通过实施制度创新战略,在城市内部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在区域层面则实施了积极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与更大区域的合作,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马鞍山的成功转型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工矿资源型城市提供启示和参考价值。
- 殷洁罗小龙程叶青郑焕友张京祥
-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布局:问题与对策被引量:3
- 2005年
- 分析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布局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存在的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等主要问题,提出东北商品粮基地持续发展对策。表2,参4。
- 程叶青张平宇
- 关键词:商品粮基地
-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结构变动及比较优势分析被引量:35
- 2005年
- 用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指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变化及其结构变动趋势。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的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呈波动型增长趋势,基本形成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生产能力结构,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趋势明显。玉米、大豆具有较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水稻、小麦不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但具有一定的质量和效率比较优势。提出了可为东北地区农业结构优化和粮食生产布局借鉴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对策措施。
- 程叶青何秀丽
- 关键词:粮食生产比较优势
- 海南师范大学“热带海岛地理研究”团队简介
- 2022年
- 海南师范大学“热带海岛地理研究”团队依托海南省唯一的“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地理学”特色重点学科、“热带海岛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筹)、海南省职工创新工作室等学科平台,聚焦乡村转型与城乡融合、产业发展与经济地理、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地理遥感与GIS应用、城乡规划与旅游管理等领域开展热带海岛地理综合研究。团队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在读研究生15人。
- 程叶青
- 关键词:在读研究生城乡规划重点学科地表过程
- 农业地域系统演变的动态模拟与优化调控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被引量:15
- 2010年
- 着眼于人地系统的复杂动态特征,基于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系统的结构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构建农业地域系统演变的动态仿真模型。依据区域农业发展态势与未来目标,进行多情景模拟,提炼出传统发展、种植业结构优化发展和农牧综合协调发展3种代表性调控模式。对比分析后认为,农牧综合协调发展模式是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系统较为合理的发展模式。构建合理农业地域结构必须控制非农用地快速扩张、挖掘农业综合生产潜能、培育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
- 程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