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琳
- 作品数:267 被引量:1,613H指数:18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莽草酸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莽草酸用于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的新用途。本发明利用大鼠乙酸性结肠炎模型,考察莽草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发现莽草酸可以有效改善大鼠腹泻、血便、体重减轻、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等症状;对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
- 邢建峰孙建宁董亚琳屈清慧袁志瞾胡萨萨石锐才
- 文献传递
- 某“三甲”教学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6月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患者302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CRAB组(116例)和非CRAB组(18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包括分离出AB前出现感染性休克(P=0.003)、脓毒症(P=0.000)、合并其他感染(P=0.006)以及患有糖尿病(P=0.029)、恶性肿瘤(P=0.036),患有除肺部、腹内、皮肤感染外的其他部位感染(P=0.009),分离出AB前28 d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P=0.002)和抗真菌类药物(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包括分离出AB前出现脓毒症(P=0.033)和患有糖尿病(P=0.011)。结论:分离出AB前患者出现脓毒症以及患有糖尿病为C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雨辰李颖谢姣董亚琳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 刺激体表感受器对心脏表面神经元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 董亚琳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合理应用评价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评价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的CRRT适应证患者171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行CRRT组(n=148)和未行CRRT组(n=23),其中CRRT组分为两个亚组: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组(n=66)和非CVVH组(n=82)。行CRRT治疗的148例患者按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n=83)、无好转组(n=46)及死亡组(n=19);行CVVH治疗的66例患者按治疗效果分好转组(n=39)和无好转组(n=27)。对171例患者的适应证及行CRRT的148例患者的首选抗凝方案、置管方案、置换液、CRRT管路冲洗的5个指标进行统计评估,并对患者临床数据与CRRT治疗模式和患者治疗效果(好转、无好转及死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1例患者的适应证及行CRRT的148例患者的首选抗凝方案、置管方案、置换液、CRRT管路冲洗这5个方面指标的合理率分别为86.55%、84.76%、66.89%、100%、100%。单因素分析显示,在3种治疗模式下(CVVH组、非CVVH组、未行CRRT组),171例患者的尿素氮基线(P=0.035)、肌酐基线(P=0.007)、治疗前3天每日尿量中d2(P=0.004)、d3(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RT组中首选置管方案与患者存活率(P=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选置管方案与存活患者预后之间(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CVVH组中ICU入住时长[P=0.005,OR:0.734,95%CI(0.592,0.910)]、首选置管方案[P=0.016,OR:5.302,95%CI(1.369,20.527)],与患者预后呈显著相关性。结论本研究中,171例患者的适应证及行CRRT的148例患者的首选抗凝方案、置管方案这3个指标存在不合理性,其不合理率分别为13.45%、15.24%、33.11%。临床药师应该结合患者的病理生理基础特征,考虑到ICU患者用药的复杂性,对患者行CRRT过程中的整体化用药,进行重点追�
- 杨文超刘馨侠王岩范特胡萨萨王茂义董亚琳
-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EGFR、VEGFR‑2和FGFR1三种激酶为靶标,以查尔酮为先导物,基于苯氧乙酰苯胺结构,而且其结构中不存在α,β‑不饱和羰基共轭结构片段。在苯氧乙酰苯胺结构母核的基础上,引入...
- 单媛媛胡萨萨董亚琳封卫毅王茂义马瑛
- 文献传递
- 多黏菌素B治疗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给药方案优化
- 2025年
- 目的:优化多黏菌素B在危重症患者中的给药方案,为多黏菌素B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群体药动学模型和药动学/药效学靶标,使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在不同体重危重患者中多黏菌素B不同给药方案的达标概率(PTA)及在3种病原菌中的累积反应分数(CFR)。认为PTA或CFR≥90%且肾毒性发生率<50%的最小剂量为最佳方案。结果:(1)多黏菌素B给予负荷剂量可以提高危重症患者第1日的PTA。(2)最低抑菌浓度(MIC)≤0.5 mg/L时,体重≥50 kg的患者推荐1.5 mg/kg的负荷剂量和0.5 mg/kg、每12 h给药1次的维持剂量,体重40~<50 kg患者的维持剂量需要增至0.75 mg/kg、每12 h给药1次。MIC=1 mg/L时,体重40~<50 kg的患者推荐2 mg/kg的负荷剂量和1.25 mg/kg、每12 h给药1次的维持剂量;体重50~<70 kg患者的维持剂量需减至1 mg/kg、每12 h给药1次;体重70~100 kg的患者推荐1.5 mg/kg的负荷剂量和0.5~0.75 mg/kg、每12 h给药1次的维持剂量。MIC=2 mg/L时,虽有给药方案可达标,但此时肾毒性发生率也较高,暂无推荐方案。(3)对于肺炎克雷伯菌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体重≥50 kg的患者建议1.5 mg/kg的负荷剂量和0.5 mg/kg、每12 h给药1次的维持剂量;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上述剂量仅适用于体重90~100 kg的患者,体重50~<70 kg的患者需要2 mg/kg的负荷剂量和1~1.25 mg/kg、每12 h给药1次的维持剂量,体重70~<90 kg的患者推荐1.5 mg/kg的负荷剂量和0.75 mg/kg、每12 h给药1次的维持剂量。结论:多黏菌素B在危重症患者中的给药方案应考虑患者特征及病原菌的类型和敏感性,必要时可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调整后续给药方案。
- 张祎景陈姣姣王楚慧丘愈澜滕蒙蒙白楚琪董亚琳
- 关键词:多黏菌素B危重症患者
- 针刺穴位对犬心功能及心脏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影响
- 1997年
- 董亚琳袁秉祥康军梁维薇
- 关键词:针刺穴位临床药学面神经元心血管活动内关穴
- 替考拉宁与万古霉素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在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粒缺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儿童患者中比较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经验性覆盖革兰阳性菌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倾向评分匹配均衡万古霉素组和替考拉宁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而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性、谷浓度达标率和达标时间以及肾毒性发生率。结果最初共纳入126名粒缺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儿童患者。经匹配后,共纳入74名替考拉宁组患者和37名万古霉素组患者,两组的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用药72 h和用药结束时的临床有效率在两组患者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673和0.477),有效谷浓度的达标率及达标时间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39和0.103)。但替考拉宁治疗组的肾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万古霉素组(P=0.026)。结论在粒缺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儿童患者中经验性覆盖革兰阳性菌时,相比万古霉素,更推荐使用肾毒性发生率较低的替考拉宁。
- 孙丹张涛成华滕蒙蒙韩瑞英王陶陶董亚琳
- 关键词:儿童替考拉宁万古霉素
-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中有关CRPA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月。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根据不同区域研究人群进行亚组分析,发现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来源。结果:22篇研究(6 09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发生CRPA感染)的机械通气[OR=1.64,95%CI(1.42,1.89)],使用碳青霉烯类[OR=7.15,95%CI(3.52,14.52)]、亚胺培南[OR=7.89,95%CI(3.90,15.93)]、氟喹诺酮类[OR=2.88,95%CI(2.12,3.9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4.46,95%CI(2.33,8.53)]、万古霉素[OR=5.39,95%CI(3.94,7.37)],入住ICU[OR=2.88,95%CI(2.12,3.90)],住院天数[WMD=6.53,95%CI(1.33,11.73)]等8个危险因素的分布与未发生CRPA感染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不同区域研究人群使用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的结果,其中亚洲人群存在高度异质性分别为(P≤0.1,I2=87%)、(P≤0.1,I2=85%)。结论: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结合危险因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CRPA感染的发生率。
- 罗赛赛郑巧伟罗宇董亚琳封卫毅魏友霞
-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META分析
-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应用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合理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应用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的合理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并应用苯溴马隆、别嘌醇或非布司他治疗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关指南、专家共识及药品说明书制订了3种降尿酸药物应用合理性和基因检测合理性的评价标准。苯溴马隆用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2)、尿酸生成过多、痛风急性发作、尿路结石或未明确尿酸排泄类型的患者为不合理;别嘌醇用于eGFR<15ml/(min·1.73m^2)且未行透析或HLA-B*5801等位基因阳性患者为不合理。对不适于应用别嘌醇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或患者适于应用别嘌醇且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但未使用别嘌醇者为基因检测不合理。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201例,口服苯溴马隆、别嘌醇、非布司他者分别为57、103、41例;HLA-B*5801等位基因阳性者24例(11.9%),阴性者177例(88.1%)。使用苯溴马隆、别嘌醇及非布司他的患者用药合理率分别为40.4%(23/57)、76.7%(79/103)及100%(41/41)。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方法的合理应用率为50.2%(101/201),不合理应用的100例患者中34例不适于使用别嘌醇[eGFR<15ml/(min·1.73m^2)且未行透析],66例为适于使用别嘌醇、HLA-B*5801等位基因阴性但未使用别嘌醇。结论我院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药物应用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均存在不合理现象,降尿酸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以苯溴马隆较为突出,临床医师应给予关注。
- 张迪陈思颖杨志华路万虹董亚琳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苯溴马隆别嘌呤醇非布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