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玺文
- 作品数:111 被引量:883H指数:17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拉线控制双球壳式蛇形机器人
- 一种拉线控制双球壳式蛇形机器人,本发明涉及蛇形机器人,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蛇形机器人的单个关节自由度少,灵活性较差,采用舵机带动齿轮传动件驱动关节运动,结构复杂,为实现机器人复杂的越障、避障动作,致使关节之间的蛇段...
- 袁军焦海坤陈晓明许德峰黄周腾邵玺文耿艳秋陈昂昂周佳欣
- 拔节孕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9
- 2004年
- 试验研究了拔节孕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有效穗、叶面积指数和株高都有较大的影响,影响的严重程度与水分胁迫水平一致,水分胁迫处理有效穗平均比对照低26 7%。由于拔节孕穗期水分胁迫抑制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了水稻分蘖穗的形成,最终导致单位面积有效穗不足、穗粒数少、千粒重低而严重影响水稻经济产量水分胁迫。处理平均产量比对照低63 8%,水份胁迫处理平均生物产量比对照低25 9%,水分胁迫处理平均茎、叶重比对照高8 3%。
- 邵玺文张瑞珍齐春艳童淑媛杨沫黄世琳孙长占
- 关键词: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胁迫产量性状
- 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展望被引量:12
- 2019年
-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提高吉林省水稻单产水平对增加我国水稻总产量、保障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水稻育秧、移栽密度、肥料施用、水分管理等方面概述了吉林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未来吉林省水稻“增密减氮”、无土育秧、水稻机械覆膜、绿色优质稻米及水稻直播等栽培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吉林省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邵玺文刘伟洋耿艳秋金峰郭丽颖
-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高产
- 秸秆还田对苏打盐碱稻区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3年
-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苏打盐碱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分布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土壤改良及土壤团聚体固碳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7—2020年在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镇苏打盐碱稻区进行,共设置5个处理,秸秆施用量分别为ck(0 t/hm^(2))、S_(1)(2.8 t/hm^(2))、S_(2)(4.2 t/hm^(2))、S_(3)(5.6 t/hm^(2))、S_(4)(7.0 t/hm^(2))。于2019年、2020年在水稻成熟后进行测产及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测定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S_(2),S_(3),S_(4)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苏打盐碱土壤团聚体主要是以0.053~0.25 mm的微团聚体为主,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0.053 mm团聚体占比;秸秆还田使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R>0.25)提高,且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与ck相比,2019年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8%~44%,2020年提高了27%~43%;秸秆还田增加了各个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且降低了微团聚体(<0.053 mm)的有机碳贡献率,S_(1),S_(2),S_(3),S_(4)处理<0.053 mm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2019年下降15.14%~43.93%,2020年下降23.42%~49.05%。秸秆还田显著增加苏打盐碱稻田的产量,且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S_(3)处理达到最大值,S_(3)处理2年产量分别为9.83 t/hm^(2)(2019年)和9.60 t/hm^(2)(2020年),比ck处理增加30%(2019年)和28%(2020年)。这说明秸秆还田不仅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占比且增强团聚体稳定性,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提高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提高土壤养分;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相比之下,S_(3)处理(5.6 t/hm^(2))为改善苏打盐碱稻区土壤结构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最佳秸秆还田量
- 赵哲萱冉成孟祥宇白天奇赵明明郭丽颖邵玺文邵玺文
-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苏打盐碱土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
- 苏打盐碱胁迫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以水稻品种长白9和吉农大667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普通黑土(CK)、轻度(LS)、中度(MS)和重度盐碱(SS)4个处理,测定水稻的干物质、叶面积、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探究不同程度苏打盐碱胁迫下水稻光合生理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盐碱程度的加剧,水稻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中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干物质和产量均显著下降,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上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中K点的WK和J点的VJ以及QA初始还原速度(Mo)均显著上升,水稻叶片性能指数(PIABS)显著降低,量子产额与效率(φPo、φRo、ψEo)随盐碱程度的加剧呈下降趋势,热耗散比率(φDo)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苏打盐碱胁迫下长白9品种2年的产量平均下降了16.85%~48.85%,吉农大667下降了17.00%~53.10%;水稻的产量构成中结实率、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等均显著下降。
- 王晓蕾张云鹤牟金猛高大鹏耿艳秋曹译文卢芬关政闻邵玺文郭丽颖
- 关键词:水稻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 美国教育智库研究述评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意义】通过对美国教育智库文献的系统梳理,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智库研究理论体系,以期指导我国教育智库健康发展。【方法/过程】文章从历史路径研究范式、思辨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和国际比较研究范式等方面对美国教育智库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教育智库研究的重点,并总结归纳美国教育智库对我国教育智库建设的经验启示。【结果/结论】教育智库研究成果丰硕,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因此,未来教育智库研究更需要关注本国国情,重视问题导向,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利证据。
- 邵喜武王海艳邵玺文
- 关键词:研究范式
- 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和水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和水稻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吉粳88’作为试验材料,设3组秸秆还田量梯度,在覆膜移栽和不覆膜移栽2种栽培模式下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土壤温度、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性状等指标。【结果】5和1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在分蘖期受地膜影响较大,相同秸秆还田量条件下覆膜处理的土壤温度比不覆膜处理分别高出0.2~2.0℃和0.3~1.7℃。20%、40%和60%秸秆还田量条件下覆膜处理灌浆期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显著高出不覆膜处理0.28、0.26和0.14 g·kg^(-1),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高出不覆膜处理0.74、0.65和0.54 g·kg^(-1),分蘖末期的水稻分蘖数分别高于不覆膜处理9.1%、22.7%和17.4%,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19.1%、17.2%和22.6%,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于不覆膜处理4.5%、31.7%和16.5%,实际产量分别高于不覆膜处理7.3%、15.2%和8.5%。【结论】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水稻产量。在地膜覆盖条件下,40%秸秆还田量在提高土壤温度、土壤肥力及促进水稻生长方面表现最优。
- 王晓航耿艳秋金峰郭丽颖党昆邵玺文
- 关键词:水稻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土壤环境
- 灌浆乳熟期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6年
- 研究灌浆乳熟期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设3个处理水平,处理H1保持土壤湿润,土壤水势为0,处理H2土壤水势-30 kPa,处理H3土壤水势-50 kPa,以水稻灌浆乳熟期保持水层作对照(CK)。结果表明,处理H1有效穗数与CK无差异,千粒重比CK高10.4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产量处理H1比CK高12.76%,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水稻灌浆乳熟期保持土壤湿润,增加了水稻粒重提高了水稻产量,同时又节约了水资源。
- 邵玺文马景勇童淑媛杜震宇杨沫刘红丹孙长占
- 关键词:水稻灌浆期水分处理产量性状
- 一种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光环境调控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将已经寄生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柞蚕卵作为亲代卵,尚未被寄生的新鲜柞蚕卵作为子代卵,控制柞蚕卵处于紫色光光照条件下,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松毛虫赤眼蜂,将子代卵置于...
- 阮长春邵玺文李天昊臧连生张俊杰杜文梅王秀梅刘志刘显娇
- 我国黄芩野生驯化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6年
- 邵玺文韩梅杨利民
- 关键词:野生资源《神农本草经》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清热燥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