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
- 作品数:146 被引量:29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腹腔灌注化疗对比静脉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
- 杨阳魏嘉杜娟汪灏王萌禹立霞钱汉清刘宝瑞管文贤
- 化疗药物疗效相关基因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 第一部分ERCC1、TS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铂类化疗预后的研究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药物作用途径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药物的疗效。5-FU及草酸铂是目前胃癌的常用化疗药物,ERCC1作为DN...
- 魏嘉
-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基因芯片胃癌化疗药物临床病理
- 人外周血TIM3基因敲除T淋巴细胞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及质粒电转染技术制备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基因敲除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探讨敲除TIM3基因后能否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电转染法将hTIM3 sgRNA/Cas9双质粒共转染EBV阳性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电转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过程中观察基因敲除后T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验证TIM3基因敲除效率以及细胞表型的变化。用肿瘤抗原肽活化T细胞检测TIM3基因敲除后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体外杀伤胃癌AGS-EBV细胞的能力。结果:电转染法能够有效地将hTIM3 sgRNA/Cas9双质粒敲除体系转入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其转染效率平均达(41.5±3.6)%,基因敲除效率波动在40.0%~50.0%(均P<0.01);经抗原活化后的基因敲除组T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免疫表型未见明显变化,表面活化分子中仅见HLA-D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TIM3基因敲除T细胞分泌TNF-α、IFN-γ的水平显著增高(P<0.01或P<0.05),体外杀伤胃癌AGS-EBV细胞的能力也明显增强(均P<0.05)。结论: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及质粒电转染技术制备人外周血TIM3基因敲除T淋巴细胞的方法简易可行,在体外的扩增活化中保持TIM3基因水平下调并具有更高的免疫应答水平以及更强的抗肿瘤作用。这一新技术的研发为基因工程化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康馨赵阳苏舒邵洁魏嘉刘宝瑞
- 关键词:T淋巴细胞细胞治疗抗肿瘤作用
- 腹腔灌注培美曲塞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初步疗效评价
- 杨阳魏嘉杜娟禹立霞钱汉清刘宝瑞
- 药物疗效相关分子在血浆中的表达与胃癌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性关系
- 目的 生物标志指导下的肿瘤个体化药物治疗是迄今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无效治疗公认的最有价值的新的用药方式.然而,肿瘤治疗过程中可以出现新的突变及表观遗传学等的变化,引起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改变化疗敏感性.此外,在临床实...
- 沈洁魏嘉汪灏禹立霞杨阳谢丽钱晓萍邹征云管文贤刘宝瑞
- 血浆游离生物标志组合对胃癌伊立替康敏感性的预测作用
- 目的:本研究从胃癌组织和外周血浆游离APTX,BRCA1,ERCC1,ISG15和Topo1mRNA入手,初步探讨其与伊立替康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为可能的胃癌伊立替康实时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系统收...
- 沈洁魏嘉汪灏禹立霞杨阳谢丽钱晓萍邹征云管文贤刘宝瑞
- 关键词:胃癌伊立替康药物敏感性
- 细胞因子IL-7与IL-15联合优化胃癌EBV特异性CTL细胞培养体系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7(IL-7)和IL-15在胃癌EB病毒(E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s)培养中较IL-2的优势。方法:提取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2 h,贴壁细胞加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DC负载EBV抗原肽与T细胞混合培养,诱导EBV-CTLs,比较在细胞因子IL-2或IL-7/15培养条件下诱导的EBV-CTLs的扩增能力、表型、免疫应答及体外杀伤能力的差别。结果:与细胞因子IL-2相比较,IL-7联合IL-15培养的EBV-CTLs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3^+T细胞[(91. 2±1. 5)%vs (80. 8±1. 6)%,P=0. 008 4]以及较高比例的CD3^+CD8^+T细胞[(66. 8±2. 3)%vs (30. 17±6. 9)%,P=0. 007 6];在维持中央记忆性T细胞扩增方面,IL-7联合IL-15扩增的EBV-CTLs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8^+CD62L^+T细胞[(26. 4±2. 3)%vs(9. 6±1. 4)%,P=0. 003 6]及CD8^+CD27^+T细胞[(38. 5±3. 7)%vs (16. 7±2. 9)%,P=0. 01];在免疫应答能力方面,接触DC负载抗原肽24 h后,IL-7联合IL-15培养的EBV-CTLs能分泌更多的γ干扰素(IFN-γ),且CD137上调明显高于IL-2组;在体外杀伤实验中,IL-7联合IL-15诱导的EBV-CTLs对表达EBV抗原的靶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杀伤作用。结论:IL-7联合IL-15在扩增胃癌抗原特异性EBV-CTLs方面具有优势,扩增的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3^+CD8^+T细胞,且能维持中央记忆性T细胞的扩增,表现出有更强的免疫应答和体外抗肿瘤效果,为其进一步临床个体化治疗EBV阳性胃癌提供客观实验依据。
- 邵洁苏舒徐秋萍邹征云魏嘉杜娟孟凡岩钱晓萍刘宝瑞
- 关键词:过继性免疫治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EBV感染IL-7IL-15
- 靶向肿瘤微环境抗原的免疫调节性疫苗研究进展
- 2025年
- 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TME)是限制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因素,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近年来有多项研究提出了免疫调节性疫苗的新概念,通过选择在肿瘤细胞和TME中抑制性免疫细胞及基质细胞表面共同表达的肿瘤微环境抗原(TMA)作为靶点,制备具有免疫原性的肿瘤疫苗,诱导强烈的内源性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免疫调节性疫苗结合了杀伤肿瘤细胞和靶向清除抑制性免疫组分的双重作用,可有效改善免疫抑制性TME,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新型免疫治疗模式。本文综述了现有TMA的分类及据此开发的免疫调节性疫苗,总结了免疫调节性疫苗相关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其与其他免疫治疗策略联用的合理性,最终为解除实体瘤TME免疫限制、提高免疫治疗效果提供新思路。
- 罗钰婷王寒冰施涛魏嘉
- 关键词:肿瘤疫苗疫苗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
- BRCA1及RAP80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化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新一代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已经使得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的癌症患者,生存时间仍然较短,预后仍然较差。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检
- 魏嘉邹征云禹立霞陈红钱晓萍刘宝瑞
-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胃癌化疗BRCA1紫杉类药物
- 文献传递
- 人外周血TIM3基因敲除T淋巴细胞的构建及抗肿瘤作用
- 目的 通过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及质粒电转染技术构建TIM3 基因敲除的人外周血T 淋巴细胞,探讨敲除TIM3 基因后能否增强T 细胞免疫功能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电转染法将 hTIM3 sgRNA/C...
- 王康馨赵阳苏舒邵洁魏嘉刘宝瑞
- 关键词:细胞治疗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