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玮 作品数:25 被引量:174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急诊监护病房65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急诊时测定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根据RDW水平分为正常水平组(11.5%~14.5%)和高水平组(〉14.5%),对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的RDW值(15.71±0.87)%高于存活组(14.55±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高水平组的死亡率(40.0%)高于正常水平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高水平组的APACHEII评分(21.96±3.18)和SOFA评分(10.60±2.27)均高于RDW正常组(17.73±3.75,8.15±2.1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DW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率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作为老年脓毒症预后风险的一个独立因子。 宋红转 华玮 张根生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 脓毒症 死亡率 低清蛋白血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清蛋白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老年脓毒症患者进入EICU的APACHEⅡ评分、入EICU24h的血清清蛋白水平。根据血清清蛋白水平分为正常清蛋白组及低清蛋白组,比较两组APACHEⅡ分值、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清蛋白水平。结果:低清蛋白组APACHEⅡ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高于正常清蛋白组(P<0.05);死亡组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32.17±18.08)%比(23.36±8.54)%,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低清蛋白血症提示预后不良。 宋红转 俞斌 华玮 陈永珍 岑烈 颜伶关键词:低蛋白血症 脓毒症 老年人 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IGF-1、Tau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水平;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血肿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估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第2周、4周血清hs-CRP、Tau蛋白水平及血肿体积、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而IGF-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尼莫地平能够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hs-CRP及Tau蛋白水平,提高IGF-1水平,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周季兰 华玮 戴晓勇 浦清关键词:通心络胶囊 高血压脑出血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TAU蛋白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APACHE Ⅱ评分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14年 目的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连续观察性分析方法,99例我院急诊监护室住院的危重病患者,记录患者的入院24 h内血清CRP、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并根据观察患者30 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的血清CRP、PCT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PCT和APACHEⅡ评分均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早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袁佳 陈永珍 华玮 朱一川关键词:危重病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循环血管紧张素-2升高与脓毒症病人的关系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循环血管紧张素-1(Ang-1),血管紧张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与脓毒症病人的关系。方法:把44例收入ICU的重症病人同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2组,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他们的血管紧张素-1(Ang-1),血管紧张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并对2组的血管紧张素-1(Ang-1),血管紧张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组病人的循环血管紧张素-2浓度明显增高。而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的血管紧张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脓毒症组病人的血管紧张素-2浓度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反映脓毒症病人病情的指标。 戴晓勇 叶宥文 俞斌 华玮 颜伶 杨晓英关键词:脓毒症 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03年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85%,与对照组对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血粘度,有利于脑梗死的恢复,减少复发。 岑烈 金同婵 颜伶 陈永珍 华玮 巢云 俞斌 杨晓英关键词:血塞通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静脉滴注 依达拉奉治疗脑心卒中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脑心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心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0d后,观察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尿钠肽(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脑心卒中患者临床常规治疗中加用依达拉奉,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居培红 华玮 李铮关键词:依达拉奉 脑心卒中 脑尿钠肽 心肌酶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效果和机制。方法将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抗感染,补充循环血容量,保护重要脏器,维持内环境,营养支持及其他对症治疗。LMWH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100U,每日1次,疗程一般为7d,其他治疗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清CRP、D-二聚体的水平治疗后均下降,LMWH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宋红转 华玮 陈永珍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老年人 脓毒症 预后 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5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给予标准抗CHF治疗,治疗组加用TMZ,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 h动态心电图仪测定HRV指标,包括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相邻正常的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24 h内5 min平均正常的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所有心搏数的比例(PNN50)。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分别为13、9、7例,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LVESD、LVEDD明显下降,LVEF、SDNN、SDANN、RMSSD及PNN50明显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均<0.05)。LVEF与SDNN、SDANN、RMSSD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1、0.631、0.629,P均<0.05),与PNN50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TMZ可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和HRV,逆转左心室重塑,从而改善预后。 戴晓勇 杨晓英 华玮 颜伶 叶宥文 窦维嘉关键词: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心功能 心率变异性 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2例,根据入院时患者病情分为脓毒症组21例,严重脓毒症组24例,脓毒性休克组17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死亡组21例。对各组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MEDS评分,并测定血乳酸水平,记录患者28 d的存活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8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SOFA、血乳酸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MEDS评分: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病死率均低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脓毒症患者MEDS评分、病死率显著升高(P<0.05);随着危险分层的增加,患者病死率也显著增高(P<0.05);多凶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MEDS评分及血乳酸均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EDS评分的实用性优于APACHE II、SOFA评分,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戴晓勇 华玮 叶宥文 周季兰 沈健 颜伶关键词:脓毒症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