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磊

作品数:79 被引量:82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9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储层
  • 11篇凹陷
  • 10篇盆地
  • 9篇断陷
  • 7篇页岩
  • 7篇干旱
  • 6篇营城组
  • 6篇污染
  • 6篇物性
  • 6篇储层特征
  • 5篇侏罗统
  • 5篇梨树断陷
  • 4篇油田
  • 4篇有效储层
  • 4篇沙四上亚段
  • 3篇地质
  • 3篇盐岩
  • 3篇遥感
  • 3篇页岩气
  • 3篇油气

机构

  • 2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环境监测...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石油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枣庄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江苏油田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作者

  • 64篇周磊
  • 12篇操应长
  • 10篇康志宏
  • 8篇武建军
  • 6篇陈夷
  • 5篇柳洲
  • 5篇张殷俊
  • 5篇葸克来
  • 4篇林兰钰
  • 4篇李茜
  • 4篇刘明
  • 4篇史宇
  • 3篇李名升
  • 3篇罗海江
  • 3篇张建辉
  • 3篇张凤英
  • 3篇杨小峰
  • 2篇郑经堂
  • 2篇李婷婷
  • 2篇陈琳

传媒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测绘科学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4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遥感为基础的干旱监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8
2015年
总结了目前广泛应用的气象监测模型和基于遥感数据的干旱监测模型,将目前的遥感监测方法分为植被状态监测方法、微波土壤水分监测方法、热红外遥感监测方法和基于能量平衡的遥感监测方法进行综述,深入分析了基于遥感数据的监测方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综述基于多源数据的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对未来干旱监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和探讨,指出集成多源数据的干旱综合监测模型是解决复杂的干旱监测问题的新方法。
周磊武建军张洁
关键词:干旱监测遥感数据挖掘
塔里木盆地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白云岩成因机理及Mg同位素差异被引量:4
2023年
白云岩成因是沉积学中的一个百年谜团.若要揭示白云岩成因机理,需要说明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白云岩石化过程中富Mg^(2+)流体来源与迁移机制问题;二是低温白云石沉淀过程中克服Mg^(2+)水合所造成的能量障碍动力学问题.为进一步约束“白云岩问题”,本研究在开展详细岩石学和沉积学研究基础上,运用主微量元素、C–O–Mg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手段,对塔里木盆地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与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厘定了富Mg^(2+)流体来源和迁移规律,以及低温白云石沉淀所需要克服的动力学阻碍机制.研究发现:(1)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在白云石化过程所需的富Mg^(2+)流体主要来源于早寒武世海源流体.在沉积旋回的界面处,其δ^(26)Mg值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说明层序界面是云化流体的迁移的起点与通道.海平面升降对肖尔布拉克组白云石化过程起主要的控制作用.(2)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为低温白云岩,富Mg^(2+)流体是由海水、微生物和沉积有机质共同供给的.综合分析认为,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为微生物诱导成因,是由厌氧甲烷菌诱导生成的白云岩.(3)白云石化流体性质、来源以及白云岩形成过程等因素是造成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白云岩Mg同位素组成出现差异的原因.本研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震旦纪-寒武纪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并建立了运用C–O–Mg同位素组合破译微生物白云岩成因的新手段,为白云岩形成演化过程重建提供了参考依据.
朱光有李茜李婷婷周磊周磊沈冰甯濛
关键词:白云岩成因MG同位素碳氧同位素塔里木盆地
罐底外侧阴极保护电位分布模拟试验研究
金属储罐底板外侧阴极保护电位分布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而土壤介质的不均匀性、罐底外侧表面状况的变化、深井阳极设置参数的改变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罐底外侧的阴极保护电位分布,这大大增加了该课题研究,尤...
周磊
关键词:电位分布金属储罐电流密度
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被引量:3
2016年
柴西阿尔金山前经历了早期断陷、中期拗陷和晚期隆升的多期改造叠合,其中早、侏罗世断陷期发育陆相湖盆泥页岩。地堑-半地堑同沉积断裂控制沉积格局,断陷湖盆长轴为北东向,在小梁山凹陷、七个泉断鼻带和铁木里克凸起构造带沉积半深湖-深湖相的泥页岩夹薄层砂岩、粉砂岩。泥页岩空间展布受沉积相控制,因此呈北东向带状连续稳定分布,由阿尔金山前七个泉—红沟子—小梁山构造带向盆地内部厚度逐渐减薄,累积厚度超过300m,有效厚度在50~70m,是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工业性页岩气聚集成藏必备的物质保障。研究证实,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泥页岩干酪根显微组分腐泥组、镜质组、惰性组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0.7%、33.1%和6.2%,依据Tissot和Welte分类标准,有机质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对25个野外样品进行岩石热解测试,TOC含量稳定分布在1%~4%,Ro在0.8%~2.5%,泥页岩有机质含量高,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气条件优越。与北美和四川盆地海相页岩相比,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陆相泥页岩的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含量为52.51%;含硅质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含量为37.42%。泥页岩中发育大量裂缝、微裂缝、粒间孔、粒内孔和有机质孔,有利于页岩气富集和吸附。泥页岩比表面积在9.13~18.14m2/g,平均值为13.43m2/g;孔体积在0.026 6~0.088 7cm3/g,平均值0.065 41cm3/g,平均孔径在25.76~72.48nm,平均值为47.87nm。比表面积和孔径呈负相关,孔体积和孔径呈正相关;孔径越小,泥页岩的比表面积越大。TOC含量和Ro与泥页岩表面积呈正相关,表明随着有机质成熟生烃形成的有机质孔对比表面有重大影响,比表面越大为页岩气吸附提供的吸附位越多,储集性能优越。上覆灰泥岩、泥灰岩和膏盐岩盖层区域广泛分布,早期浅埋—中期深埋、多次排烃—晚期抬升有利于页岩气藏的保存
周磊康志宏童雪飞王成杨耀东
关键词:页岩气地质条件
青海省土地荒漠化遥感动态监测被引量:20
2014年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省受荒漠化的影响日趋严重,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荒漠化快速动态监测,跟踪荒漠化现状和变化趋势,是荒漠化防治必要手段。基于像元二分模型,采用2000~2012年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产品(EVI)估算青海省植被覆盖度。以植被覆盖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对青海省荒漠化现状和动态变化进行快速监测。结果表明:遥感估算的荒漠化面积和全国荒漠化调查的结论基本一致。13年间,青海省荒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没有明显变化,全省荒漠化和潜在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在研究时段内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是受自然因素影响,面积年际波动明显。重度荒漠化面积整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青海省沙化和荒漠化状况有所改善,部分地区生态群落生产力、草地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表明近年来在青海实施的林业工程和荒漠化治理措施逐步显现出生态效益,发挥了实际作用。
吕爱锋周磊朱文彬
关键词:荒漠化遥感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页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页岩气是以游离相赋存于天然裂缝与粒间孔隙中,或吸附在有机质干酪根和粘土颗粒表面的非常规天然气。柴达木盆地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的黑色页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生烃量大的特点,为西北地区侏罗系烃源岩的主要组成部分。...
周磊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页岩气储层特征
粒度分析在东营凹陷辛176块沙四上亚段砂体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沉积物粒度资料进行粒度结构分析,能有效的判定沉积物搬运方式、判别水动力条件及区分沉积环境类型,研究沉积物的成因机制。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大量粒度频率曲线、概率累计曲线和粒级-标准偏差曲线等图件,详细研究了沉积物所包含的粒...
周磊操应长
关键词:粒度分析水动力分析砂体成因东营凹陷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双向作用关系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区域差异分析被引量:25
2015年
采用PVAR模型,应用31个省份1985—201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双向动态作用关系的时空特征.分别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面板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变量间的协整性,基于PVAR模型研究了包含工业性和生活性污染、废水和废气污染的12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动态冲击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仅经济增长是污染物排放变化的重要原因,污染物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反向作用也非常显著,并且这种双向作用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相对较为弱化.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预测方差贡献度较大,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反馈和约束的贡献度相对较小.
李茜胡昊罗海江林兰钰史宇张殷俊周磊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PVAR模型
京津冀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风险因素被引量:91
2016年
为分析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2013年典型污染事件中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因素,根据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数据和京津冀地区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成果,采用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对PM_(2.5)污染的热点区域进行了划分;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PM_(2.5)污染风险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选取的京津冀6个城市中,在PM_(2.5)污染事件统计上存在保定—廊坊—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的污染顺序.PM_(2.5)污染在空间上呈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一线的带状分布特征,在单次污染事件中,城市间的PM_(2.5)污染存在空间运移关系.空间热点探测表明,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主要分为5个热点聚集区,其中3个高值区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的中部,面积分别为5.31×104、10.26×10~4、5.04×10~4km^2.在8个污染风险因子中,污染企业总数(影响力为0.97,下同)、降水量(0.93)、地形坡度(0.89)对PM_(2.5)污染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风险因子;其他风险因子影响力排序依次为人口数量(0.60)、降水量大于0.1 mm的降水日数(0.57)、地表覆盖类型(0.52)、年均相对湿度(0.51)、年均风速(0.33),但风险因子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污染物排放,其次,气象要素中的年降水量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坡度也是影响PM_(2.5)污染特征的重要风险因子.
周磊武建军贾瑞静梁念张凤英倪永刘明
关键词:PM2.5京津冀
中国非常规油气的战略思考被引量:29
2016年
本文基于非常规油气的内涵,分析了致密砂岩油气和泥页岩油气的成藏地质条件,论述了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指明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战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中国非常规油气藏是富集在近源储集体或烃源岩的低孔、低渗的微米级-纳米级的储集空间中连续油气聚集,淡化了圈闭、油气藏边界的概念。依据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的差异,非常规油气藏主要指致密砂岩油气和泥页岩油气藏。致密砂岩油气藏多位于斜坡、坳陷区,具有广覆式有效烃源岩;源、储关联密切,多呈互层式;油气运移距离短,以非达西渗流为主;储集体渗透率、孔隙度极低。泥页岩油气藏圈闭概念淡化,典型的储源一体;多形成于盆地坳陷或斜坡区,泥页岩大面积连续分布;有机质丰度大,热演化成熟度高;多发育纹层结构,纳米级孔隙、裂缝储集系统;储集层脆性系数大,地层压力高。烃源岩呈现多时代、多层系、多沉积环境特征,从震旦系到第三系均有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发育,沉积环境囊括陆相-海、陆交互相-海相,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在时、空域的紧密伴生和规律聚集,使得常规-非常规油气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形成"有序聚集"体系。对"有序聚集"的不同类油气藏进行"整一化勘探、整一化部署、整一化开采",实现常规-非常规油气整一化科学有序开发,避免整体油气资源的破坏和遗漏;从而丰富油气地质理论,促进油气勘探由"点-带-面"向综合有序三维空间迈进。
康玉柱周磊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