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娟

作品数:51 被引量:1,38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经济管理
  • 29篇社会学
  • 16篇政治法律
  • 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老年
  • 21篇老年人
  • 12篇中国老年人
  • 7篇社会
  • 7篇失能
  • 6篇老龄化
  • 5篇养老
  • 5篇生活自理
  • 5篇自理
  • 5篇自理能力
  • 5篇老年人口
  • 5篇保险
  • 4篇人口老龄化
  • 4篇生活自理能力
  • 4篇护理
  • 4篇护理保险
  • 4篇高龄
  • 4篇高龄老年
  • 4篇高龄老年人
  • 4篇长期护理

机构

  • 49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49篇张文娟
  • 7篇杜鹏
  • 5篇魏蒙
  • 1篇林宝
  • 1篇洪小良
  • 1篇刘宇
  • 1篇唐丹
  • 1篇纪竞垚
  • 1篇付敏
  • 1篇姜向群
  • 1篇孙鹃娟
  • 1篇王雪辉
  • 1篇李兵
  • 1篇赵德宇
  • 1篇刘瑞平
  • 1篇谭文静

传媒

  • 12篇人口研究
  • 5篇人口学刊
  • 4篇人口与经济
  • 3篇北京行政学院...
  • 3篇人口与发展
  • 2篇中国卫生政策...
  • 2篇人口与社会
  • 1篇调研世界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保险研究
  • 1篇民主与科学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科学世界
  • 1篇残疾人研究
  • 1篇老龄科学研究
  • 1篇军事护理
  • 1篇家政学刊
  • 1篇2010年北...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老年人辅助器具的使用行为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辅助器具对于补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退化和缺损,维持原有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追踪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详细分析了老年人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日常行为习惯对其辅助器具使用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衰退的身体功能只影响老年人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时,日常行为习惯会对其使用补偿视听和行动功能的辅助器具的行为产生影响;当衰退的身体功能影响老年人生命存续时,经济状况和日常行为习惯对其使用维持生命存续的辅助器具的行为的影响有限。
张文娟谭文静
关键词:老年人
新形势下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与亿万百姓福祉,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区域差异日益显著、人口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老年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以及新兴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负增长加剧老龄化进程、老年人群长寿不健康、健康服务体系服务尚不健全、老年“数字鸿沟”等新的挑战。研究提出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关键举措,包括构建生育友好型支持体系、健全健康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推动以健康老龄化为导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构建“老有所为”支持体系、推进老年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工程科技助力老年服务与产品创新,打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
刘维林杨勇李志宏林宝郝晓宁张文娟谢立黎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
中国老年人的多维贫困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12
2022年
基于2005~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采用A⁃F测量方法,分析老年人多维贫困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运用潜类别分析法,探讨老年人的多维贫困模式,评估家庭和社会支持因素对不同贫困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2005~2018年间,中国老年人的多维贫困指数整体下降,健康维度的贡献率上升。多维贫困模式可分为经济-精神贫困型、综合健康贫困型、能力-参与贫困型,女性、高龄、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陷入各类贫困的风险均更高,农村、独居、家庭和社会支持匮乏的老年人更可能处于经济-精神贫困,与家人同住、社区健康服务和社会养老保障相对充分的老年人面临的综合健康贫困问题更突出,而缺乏家庭支持、社区休闲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老年人更可能陷入能力-参与贫困。
张文娟付敏
关键词:老年贫困
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挑战及其应对——基于需求侧的分析
2024年
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在构建政策体系、吸引社会投资、完善组织形态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需求侧发生变化,表现为需求规模持续扩张,对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程度要求提高,对健康、照护、教育、娱乐、金融服务等领域的需求日益旺盛。面对这些变化,亟须供给端作出调整,扩大供给规模,提升供给质量,推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为此,新阶段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应该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理念,以政策和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养老服务事业助推产业发展。可采取具体的策略包括: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需求侧管理,规范产业发展,把握老龄社会的动态变化,抓住实施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
张文娟付敏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
1980年代以来中国老龄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变迁
2023年
19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老龄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也随之经历了持续的调整。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980—1999年的探索认识时期,2000—2016年的全面学习时期,以及2017年之后的主动出击时期。在这一历程中,中国通过积极广泛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已经走上了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方案的道路。
张文娟梅真杜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工作
城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被引量:134
2014年
以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托,以安德森模型为分析框架,并引入社区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失能老人和非失能老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和社区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安德森模型中涉及的三类因素和社区因素均对非失能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倾向因素、使能因素和社区因素对失能老人的机构养老意愿作用明显。针对分析结果,笔者结合家庭和社区,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划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张文娟魏蒙
关键词:失能老人
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到底有多高?——多个数据来源的比较被引量:140
2015年
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是把握老年人口的照料服务需求、规划未来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依据。然而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已有的数据和研究并未达成一致。文章从失能状态的评判标准着手、对各项调查中获得的对失能老年人规模和比例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对中国老年人失能规模和失能率的合理推断。对3项老年专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专项调查普遍采用操作性较强的KATZ量表对老年人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据此方法得到中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率在10.48%~13.31%之间。为进一步确定老年人口失能水平及变化规律,笔者建议在未来相关调查研究中,统一测量方法,并增大样本规模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数量,提高样本区域分布的代表性。
张文娟魏蒙
关键词:测量方法
中国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及队列差异——基于固定年龄与动态年龄指标的测算被引量:22
2019年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利用混合效应的多层线性模型对1899~1908、1909~1918和1919~1928年3个出生队列的中国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揭示这一过程中的年龄、队列效应以及内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效应和队列效应同时存在于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在死亡前的生活自理能力衰退过程具有趋同性,与日历年龄相比,尚余存活时间与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之间的关联更为密切。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存在显著的队列差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童年经历、健康行为以及生活环境对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影响显著,也是造成队列差异的重要因素。
张文娟Marcus W. Feldman杜鹏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年龄效应
成年子女的流动对其经济支持行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调查"数据,综合其中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流出地及迁移过程的相关信息,对迁移所带来的成年子女的经济支持行为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流动人口的迁移方式以及在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相关社会、经济背景均会对他们的养老行为产生深刻影响;迁移在提高流动人口经济赡养能力与维系其对父母的传统养老责任方面存在冲突—在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获得改善的同时,他们与流入地社会的融合削弱了其原有的养老意愿。研究还指出,就外出者在流出地所处的大家庭而言,他们与父母之间仍旧延续了传统的代际互惠和交换模式,成年子女之间保留了资源分配优化的群体合作分工方式,外出成为调节子女之间养老分工的重要特征。
张文娟
关键词:家庭养老代际支持经济支持
中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变化的地区差异:扩张还是压缩?被引量:46
2009年
文章利用1994年和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并利用Sullivan方法计算了1994年和2004年东、中、西部老年人口的健康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自理能力优于中、西部地区,2004年老年人口中能够生活自理者的比重低于1994年。1994~2004年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增长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东部的老年男性和中、西部的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增长速度快于健康预期寿命,符合功能残障期扩张的特征;而东部的老年女性的健康预期寿命增长则相对较快,符合功能残障期压缩的模式。
张文娟杜鹏
关键词:老年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