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松涛

作品数:85 被引量:350H指数:10
供职机构: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理学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22篇白酒
  • 20篇微生物
  • 17篇发酵
  • 14篇香型
  • 13篇大曲
  • 10篇浓香
  • 10篇浓香型
  • 10篇香型白酒
  • 10篇风味
  • 9篇色谱
  • 9篇酿造
  • 8篇相色谱
  • 7篇酿酒
  • 7篇浓香型白酒
  • 6篇有机酸
  • 6篇酒醅
  • 6篇感官
  • 5篇液相色谱
  • 5篇糟醅
  • 5篇微生物群落

机构

  • 84篇泸州老窖股份...
  • 49篇泸州品创科技...
  • 16篇四川理工学院
  • 9篇江南大学
  • 4篇四川警察学院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宜宾学院
  • 2篇江苏集萃工业...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华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泸州老窖集团...
  • 1篇泸州科源生物...
  • 1篇泸州老窖酿酒...
  • 1篇泸州龙泉窖酒...

作者

  • 85篇王松涛
  • 33篇沈才洪
  • 19篇敖宗华
  • 8篇邓波
  • 7篇王小军
  • 7篇刘兴平
  • 5篇沈才萍
  • 5篇沈小娟
  • 5篇任剑波
  • 5篇郑蕾
  • 4篇涂荣坤
  • 4篇董智超
  • 3篇秦辉
  • 3篇邢钢
  • 3篇张宿义
  • 3篇刘向阳
  • 3篇曹振华
  • 3篇刘青青
  • 3篇万琴
  • 3篇袁华伟

传媒

  • 19篇酿酒科技
  • 8篇中国酿造
  • 6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食品与发酵科...
  • 2篇酿酒
  • 2篇中国首届微生...
  • 1篇技术与市场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中国测试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质量安全与检...

年份

  • 8篇2025
  • 10篇2024
  • 28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可同时产香叶醇、芳樟醇的铅黄肠球菌
现有技术中,芳樟醇的生产主要依赖于人工提取或生物工程表达。酿酒酵母或大肠杆菌构建的工程菌株通过表达芳樟醇合成酶基因而合成芳樟醇,但该工程菌株在多次传代过程中会存在表达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株可同时产香叶醇、芳樟醇的铅...
于惠王松涛沈才洪李勇赵秋伟
大曲挥发性成分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应用HS-SPME(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浓香型大曲制曲过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动态分析。在浓香型大曲中共检测到5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5种,醇类10种,酯类8种,醛类4种,酮类2种,酸类8种,含氮化合物6种,芳香族化合物4种,酚类化合物5种,呋喃类化合物2种。大部分挥发性成分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8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到贮存后期含量趋于稳定。
邢钢敖宗华王松涛邓波王小军董智超孙夏冰
关键词:大曲气相色谱-质谱挥发性成分白酒
可产有机酸和乙酸酯类化合物的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产有机酸和乙酸酯类化合物的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及其应用,属于生物领域。本发明从酒曲中筛选得到一种可产有机酸和乙酸酯类化合物的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保藏编号为CGMCCNo.26368。本发明提供的菌...
于惠王松涛沈才洪向玲
有机酸对酒醅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究有机酸对白酒风味的影响,在发酵前向酒醅分别预加两种剂量、五种类型的有机酸(乙酸、乳酸、柠檬酸、丁酸和己酸)进行固态发酵45天,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S-SPME-GC-MS)分析酒醅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乙酸,柠檬酸,乳酸3种有机酸在添加酸度范围0.8~1.6内,可以丰富酒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可促进酯类物质生成,而抑制醇类物质生成,酸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酒醅中含有酸度0.8的乙酸、柠檬酸、乳酸更有利于酒醅风味的形成。而酸度0.8~1.6的丁酸和己酸使酒醅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明显减少,非常不利于发酵,酒醅中所含丁酸、己酸超过酸度0.8时已明显抑制了酒醅发酵的进行,也不利于酒醅风味的形成。
苏永平倪斌倪斌王松涛王松涛曹新志
关键词:有机酸酒醅挥发性风味物质酸度HS-SPME-GC-MS
产2,3-二氢-2,2,6-三甲基苯甲醛的肠膜明串珠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产2,3‑二氢‑2,2,6‑三甲基苯甲醛的肠膜明串珠菌及其应用。针对产2,3‑二氢‑2,2,6‑三甲基苯甲醛的微生物较少有报道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株产2,3‑二氢‑2,2,6‑三甲...
于惠王松涛 沈才洪 赵秋伟
泸型大曲中曲香与微生物和生理生化指标间的关系被引量:8
2016年
分析泸型大曲中水分、酸度、淀粉转化率、氨态氮、糖化力、发酵力、酯化力和微生物指标与曲香的关系。结果表明,酸度、淀粉转化率、氨态氮、芽孢杆菌数量和酵母菌数量与曲香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范围内,酸度、淀粉转化率和氨态氮含量越高,芽孢杆菌数量和酵母菌数量越多,曲香就越浓郁。
曹振华沈才洪秦辉王松涛王小军沈才萍邬捷峰敖宗华王超刘青青苏占元
关键词:大曲酸度氨态氮
泸州老窖不同窖龄窖池发酵代谢产物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对正常生产中不同窖龄窖池发酵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窖龄增加,所得酒质提高,所产白酒的总酯和总酸含量增加,醇类含量略降低,发酵代谢利于产酯生香。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窖龄增加造成窖泥老熟程度不同,窖内微生态环境逐步适应泸型酒酿造过程。不同糟醅使用时间对糟醅性质存在一定影响,也是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李喆刘兴平敖宗华邓波王松涛
关键词:窖龄糟醅酒质发酵
基于近红外光谱构建酒用高粱主要理化指标的快速无损分析模型被引量:6
2023年
为满足对于酒用高粱直链淀粉、支链淀粉、蛋白质、脂肪、单宁含量快速检测的需求,本文采用17种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和4种波段挑选算法建立了这些指标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各指标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为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Z-score标准化、矢量归一化+均指中心化、标准正态变量变换+Z-score标准化、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Z-score标准化,预测直链淀粉、支链淀粉、蛋白质、单宁含量最佳的波段挑选方法为蒙特卡洛-无信息变量消除,脂肪为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整粒高粱这5项指标最优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60、0.8765、0.9069、0.8658、0.8841,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值分别为1.3222、2.3477、0.3549、0.2164、0.1077,外部独立样品验证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准确率高。本文所建立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可为酿酒行业实现对高粱的快检提供技术参考。
余松柏黄张君吴奇霄贾俊杰王红梅王松涛王松涛
关键词:酒用高粱近红外光谱波段选择
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解析
邓波王松涛敖宗华刘向阳任剑波沈才萍丁海龙沈小娟宋川李德林敖灵
通过多种dNa提取方法比较获得浓香型白酒窖泥最佳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采用最佳方法获得的窖泥微生物基因组dNa浓度高、纯度佳、微生物dNa丰度高,可以很好反映窖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从窖池窖泥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总dNa...
关键词:
关键词:白酒窖泥微生物种群结构
蛹虫草液体发酵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蛹虫草作为一种食药用真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已在我国大规模培养。发酵技术研究是探索蛹虫草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液体发酵技术的开发及其发酵产物的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蛹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液体发酵优化和蛹虫草液体发酵的应用进行综合阐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展望。
万琴刘向阳王松涛任剑波刘兴平敖宗华
关键词:蛹虫草活性成分液体发酵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