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坤
- 作品数:29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前循环不同位置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初探
- 胡坤
- 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不同时期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住院时间、ICU时间、病死率、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前2组患者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率12.00%,低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GOS分级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
- 黄乾亮黎涛胡坤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大骨瓣减压内减压神经功能
- 颅内压监测联合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 研究颅内压监测联合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9例行颅内压监测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患者亚低温期间治疗情况,对照组31例以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体液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神经功能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为3~7(5.21±1.15)d;亚低温期间患者的入院时、治疗1周、出院时的颅内压分别为(20.39±2.41)mmHg、(15.43±3.41)mmHg、(10.76±2.53)mmHg,患者颅内压治疗1周时低于入院时,出院时低于入院时、治疗1周时(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NE、ACTH、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均为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联合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清神经体液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和障碍评分,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黄乾亮胡坤张金石赖文焘
-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前循环不同位置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初探
- 目的探讨不同位置的前循环动脉瘤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有无差异,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使用能否改善预后方法选择2015-2016年选择开颅手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110例患者,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患者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分为前交通动...
- 胡坤蒋秋华张震宇周小平罗德芳
-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监测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手术
- 文献传递
- 基于脑膜瘤术后水肿机制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于脑膜瘤术后水肿机制的个体化治疗脑膜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脑膜瘤患者分为非个体化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接受个体化治疗的患者依据术后水肿范围,分为严重水肿组和一般水肿组。分析比较非个体化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术后出院时KP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GOS评分。比较严重水肿组和一般水肿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通道蛋白-4(AQP-4)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三项水肿相关蛋白在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差异。结果:个体化治疗组的术后KP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GOS评分均优于非个体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水肿组和一般水肿组AQP-4和IL-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在术前和术后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术后不同程度的水肿,脑膜瘤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且通过血清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可以早期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 唐知己杨瑞金胡坤黄乾亮张金石
- 关键词:脑膜瘤水肿个体化治疗水通道蛋白-4白细胞介素-6
- 联合搭桥术治疗烟雾病血流动力学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在联合搭桥术中从血流动力学角度选择不同受体血管进行烟雾病(MMD)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接受联合搭桥手术治疗的MMD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30例,其中A组选择搭桥术中荧光造影术野显影最快的血管为受体血管,B组选择术野显影最慢的血管为受体血管,C组为常规选择受体血管。观察3组患者受体血管搭桥前后压力值、手术前后脑血流量(CBF)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比较3组患者门诊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再发卒中情况、CBF及mRS评分。结果3组患者搭桥后受体血管压力值较同组搭桥前明显升高,A、B组搭桥后受体血管压力值及压差高于C组,且B组高于A组(P<0.05);3组患者术后7 d和随访6个月CBF较同组术前明显升高,A、B组CBF均高于C组,且术后7 d B组CBF高于A组(P<0.05);3组患者术后7 d和随访6个月mRS评分较同组术前明显降低,随访6个月mRS评分较同组术后7 d降低,A、B组mRS评分低于C组(P<0.05);B组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优于A、C组(P<0.05)。结论从血流动力学角度选择术野显影最慢的血管为受体血管进行MMD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更好。
- 胡坤周小平叶丽芳张震宇蒋秋华黄锦庆
- 关键词:烟雾病血流动力学
- CTA检查阴性的创伤性颅内动脉瘤1例报告
- 2014年
-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比例不到1%,多由钝器、枪伤、车祸等引起,其诊断及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动脉瘤[1-2]。赣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17日收治1例CTA 检查阴性的创伤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笔者现对其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胡坤蒋秋华张震宇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创伤
- 早期开颅夹闭治疗高分级颅内破裂动脉瘤
- 目的评价早期开颅夹闭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32例在发病72小时接受手术夹闭治疗的Hunt-Hess IV-V级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行格拉斯哥转归评分量表(G...
- 周小平张震宇黄锦庆胡坤张柏林蒋秋华
- 关键词:手术治疗预后
- 文献传递
- 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型动脉瘤诊治体会
- 目的:分析术前影像资料,结合术中动脉瘤情况,探讨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型动脉瘤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18例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型动脉瘤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影像资料,结合术中动脉...
- 周小平张震宇黄锦庆胡坤张柏林蒋秋华
- 关键词: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诊治体会
- 文献传递
- 多模态监测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多模态监测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采用复杂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颈内动脉瘤13例(其中床突段动脉瘤4例、眼动脉瘤6例、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
- 周小平张震宇黄锦庆胡坤张柏林蒋秋华
- 关键词:复杂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