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幸生
- 作品数:157 被引量:91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铜陵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芒针透刺联合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卒中后疲劳:随机对照试验
- 2024年
-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对卒中后疲劳(PSF)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PS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2例)。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康复运动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四神聪、神庭、风府及双侧风池,每次30 min;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治疗,穴取至阳透大椎、神道透腰阳关、腰奇透腰阳关,每次30 min。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SS、PSQI、HAMA、HAMD评分及血清IL-1β、IL-6、hs-CRP、Hcy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及血清IL-10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SS、PSQI、HAMA、HAMD评分及血清IL-1β、IL-6、hs-CRP、Hcy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FMA评分、血清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P<0.05)。结论:芒针透刺可改善PSF患者的疲劳、焦虑、抑郁、睡眠和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 李静周冰原程乐朱才丰周婷杨娅陈幸生刘睿王丽王金龙杨雨婷冯颜庆
- 关键词:芒针透刺针刺通督调神炎性因子随机对照试验
- 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睡眠障碍是中风患者极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称之为“不寐”。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过度睡眠、失眠、异相睡眠、睡眠周期紊乱等,且人睡后多伴有自语、兴奋躁动、情绪欣快或强哭、愤怒发作类精神症状。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更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也会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病情,从而增加中风复发的危险性。
- 王杰陈幸生
- 关键词:针灸中风睡眠障碍
- 陈幸生教授运用“广德张氏芒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经验
- 2025年
- 中风后吞咽困难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在治疗中风引起的吞咽困难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陈幸生教授在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方面的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肝肾虚弱、精血物质不能上升滋润关系密切,再加上阴阳失去平秘,最终引起气血失调。风火痰瘀阻塞了大脑的经络,大脑功能失用,从而出现喝水呛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芒针疗法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的针灸方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实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效果。
- 牛高天陈幸生张悦缪永康
- 关键词:吞咽困难名医经验
-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3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对24例患者的26条有严重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经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检查,确诊为下肢TAO。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分别用以下方式治疗:①19例患者(21条下肢)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②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③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手术。结果 19例患者(21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术后随访1~14.5年(平均5.6年),13条患肢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可基本正常生活。术前ABI为0.38±0.11,术后6个月为0.7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为61.9%(13/21),截肢率23.8%(5/21)。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1条失败后改行低位深组静脉动脉化手术;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成功;术后随访1~4年(平均1.8年),均无截肢。结论根据病变部位与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静脉动脉化手术是治疗下肢TAO的有效方法 。
- 陈幸生林挺官云彪李南
- 关键词: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动脉化介入治疗取栓术
- 芒针透刺治疗肩周炎169例对照观察
- 1994年
- 芒针透刺治疗肩周炎169例对照观察陈幸生(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230061)1一般资料169例中,男性82例,女性87例;年龄45岁以下的11例,45~60岁143例,60岁以上的15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108例,3个月以上的61例。1.1芒...
- 陈幸生
- 关键词:透刺巨针循经经络阻滞
- 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芒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搜集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5.1.0偏倚风险评估标准和Jadad评分量表,数据分析使用RevMan5.3软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实验,共1 186例患者,其中芒针组595例,对照组591例。Meta分析显示芒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7;95%CI(1.12,1.22);Z=6.66;P<0.000 01];芒针治疗组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WMD=-1.07,95%CI(-1.19,-0.95),Z=17.87,P<0.000 1];芒针治疗组JO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WMD=3.18,95%CI(2.64,3.71),Z=11.57,P<0.000 01];芒针治疗组AD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SMD=2.44,95%CI(0.54,4.35),Z=2.52,P=0.01];芒针治疗组SLRT角度改善优于对照组[WMD=12.71,95%CI(3.21,22.21),Z=2.62,P=0.009]。结论:芒针疗法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总有效率,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对改善症状,缓解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崔海玲李延菊陈幸生王敏君李燎原胡玲吴子建
- 关键词:中医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META分析
- 陈幸生主任医师“透刺结合温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证经验被引量:2
- 2022年
-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文章总结了陈幸生主任治疗面瘫的临证经验,其认为透刺法通过一穴透刺另一穴或两穴相对透刺,扩大面神经刺激范围,修复和再生周围面神经的损伤、变性;灸法的温热刺激效应,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加速神经修复,同时可益气升阳,温通经脉,畅达全身之气血,激发人体正气,祛邪外出,临床治愈率高。
- 孙二瑞陈幸生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透刺法温针法
- 针灸辨证取穴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 观察针灸辨证取穴与刺络放血疗法共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LDH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刺络放血疗法,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辨证取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腰腿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炎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5.61%(31/41)(P<0.05);治疗第9 d、治疗第18 d观察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3/41)与对照组9.76%(4/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治疗和刺络放血疗法,能强化治疗效果,改善其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可减轻患者炎症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杨训红陈幸生孙强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刺络放血辨证取穴针灸
- 芒针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50例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芒针透刺天突、全知、鸠尾等穴治疗,随机设立毫针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2%,对照组愈显率为24%,两组愈显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 陈幸生曹奕韩为周婷张道宗
- 关键词:假性球麻痹
- 文献传递
- 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对假性球麻痹患者TCD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观察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对假性球麻痹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 sonography,TCD)结果的影响。方法:将97例确诊为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给予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治疗和康容静滴加假针刺法治疗,疗程1个月,对治疗前后的TCD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积分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左椎动脉平均流速(Vm)明显增加,基底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的Vs和Vm都有显著增加(P<0.05,P<0.01),PI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除部分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廉泉、风池透风池穴能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有利于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的恢复及假性球麻痹症状的康复。
- 周佛养李申林李飞陈幸生李佩芳孙善斌杨骏
- 关键词:假性球麻痹针刺疗法透刺经颅多普勒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