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8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几种野生、半野生竹种生长规律与丰产培育技术
- 黄克福郑维鹏黄勇郑蓉雷泽兴林海清陈达吴起明伊可儿
- 该项目为省科委立项的《福建省主要竹种良种选育和应用研究》的第二个研究专题。经过充分调查与反复筛选论证,确定台湾桂竹、石竹、黄甜竹、茶杆竹、宜兴苦竹、肿节少穗竹等6个竹种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地下茎生长规律、竹笋生长规律、幼...
- 关键词:
- 关键词:竹种良种选育丰产培育
- 湿地松体胚发育成熟的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以湿地松4个胚性细胞系(即稳定增殖的胚性胚柄细胞团)为材料,开展体胚发育成熟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胚性细胞系和成熟培养基中碳源种类是影响湿地松体胚成熟的关键因素;成熟培养基中PEG分子量大小及PEG、ABA、AC不同浓度组合影响成熟体胚的数量和质量;体胚成熟较佳培养基为LP+ABA70mg.L-1+PEG 8000150g.L-1+麦芽糖60g.L-1+AC 0~2.0g.L-1+琼脂粉3.0g.L-1,直径1cm大小胚性胚柄细胞团可获得成熟子叶胚19.8个。
- 吴丽君翁秋媛陈达
- 关键词:湿地松
- 福建麻竹地理种源与优良农家品种选择的研究
- 郑蓉郑维鹏林丽娜黄勇郭华北苏金德陈达黄克福
- 该项目重点研究福建麻竹地理种源与优良“农家品种”,在漳州、永安等地建立地理种源试验林。在福建麻竹遗传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以不同种源成活率、发笋成竹率、生长状况、越冬性能、推广栽培、生长表现为指标,通过遗传参数的计算和聚...
- 关键词:
- 关键词:麻竹地理种源
- 尾叶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被引量:22
- 2002年
- 以顶芽或茎段为外植体 ,通过 4种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组合的对比试验 ,筛选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B1+2 0mg·L-16 -BA +1 0mg·L-1NAA ,生根培养基为B2 +0 5mg·L-1ABT1号。移栽基质选择红心土。
- 陈碧华万泉李乾振吴丽君叶功富姚庆端王志洁洪志猛翁秋媛沈继南陈达李朝晖
- 关键词:尾叶桉培养基快速繁殖
-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02年
- 从茶秆竹竹鞭垂直分布、不同年龄竹鞭芽变化及竹鞭年活动周期探讨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 ,结果表明 :茶秆竹竹鞭总体分布较浅 ,2 - 3龄鞭萌动芽、笋芽量最多 ;竹鞭年生长活动周期为 4~ 11月份。
- 陈达苏金德林丽娜郑蓉郑维鹏
- 关键词:茶秆竹竹鞭
- 日本茵芋雌雄株的组织培养被引量:3
- 2019年
- 为营建日本茵芋雌雄株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雌株品种‘帕贝拉’和雄株品种‘鲁贝拉’嫩枝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诱导、增殖、生根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筛选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日本茵芋雄株的诱导率、增殖倍率及生根率均低于雌株,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较佳诱导培养基3.0 g·L^(-1)花宝1号+1.5 mg·L^(-1)6-苄氨基腺嘌呤(6-BA)上,雌雄株诱导率分别为75.6%、34.7%;结合切除芽苗顶芽的方法,在培养基3.0 g·L^(-1)花宝1号+2.5 mg·L^(-1)6-BA+4.0 mg·L^(-1)赤霉素(GA3)上,继代培养50 d,雌雄株增殖倍率分别为4.25、3.22倍;在培养基1.5 g·L^(-1)花宝1号+0.5 mg·L^(-1)生根粉1号(ABT 1号)上,雌雄株生根率分别为73%、61%;雌雄株组培苗移栽在黄心土+椰糠(3∶1)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分别为86%、83%。
- 吴丽君陈达许冰
- 关键词:生根率移栽成活率
- 一种高效的金花茶杂交种子无菌播种育苗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的金花茶杂交种子无菌播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挑选无病虫害及无外伤的杂种种子;对杂交种子进行消毒,得无菌的杂交种子;对播种基质进行灭菌,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消毒后的杂交种子播种于灭菌后的细沙或添加有6...
- 吴丽君高楠陈达
- 文献传递
- 福建绿竹地理种源造林试验被引量:7
- 2003年
- 福建省 9个种源的绿竹在永安、漳州进行地理种源造林试验 ,结果表明 :各地种源造林平均成活率分别为 80 .7%(永安 )与 78.8%(漳州 ) ,当年发笋率分别为 6.2个 丛与 4.3个 丛 ;新竹生长质量亦存在差异 ,福安、赛岐等地种源表现较为突出 ,其造林成活率及发笋成竹、新竹生长均表现出性状稳定特性 ;其次为永春、永泰种源。
- 郑维鹏郑蓉林丽娜苏金德陈达
- 关键词:绿竹地理种源造林试验
- 福建金花茶组植物引种栽培现状与思考被引量:4
- 2020年
- 论述了福建省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引种栽培、种植技术、经营模式及研究现状,分析当前福建金花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前景和思路。
- 吴丽君郑惠成陈文荣李文芳陈达叶维中
- 关键词:引种现状
- 金花茶组植物引种驯化及生物学特性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2014—2016年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开展金花茶组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引种驯化,并对引进的种质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累计从种源地引进观赏性强、经济价值高、抗逆性(抗寒、抗旱)强的金花茶组植物23种:‘黄樽’薄叶金花茶、防城金花茶、菊芳金花茶、凹脉金花茶、显脉金花茶、薄叶金花茶、抱茎金花茶、毛瓣金花茶、三岛金花茶、柠檬黄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扶绥金花茶、重瓣金花茶、平果金花茶、夏石金花茶、武呜金花茶、小果金花茶、无名金花茶、簇蕊金花茶、毛籽金花茶、贵州金花茶、离蕊金花茶、小花金花茶,引种驯化成功率100%,种质保存率达100%,其中适应性比较强的有‘黄樽’薄叶金花茶、防城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可在福建推广种植。
- 陈文荣吴丽君李文芳陈达曾丽芳
- 关键词: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保存嫁接繁殖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