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燕
- 作品数:37 被引量:12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全血染色法和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染色的五聚体技术检测抗原特异性CTL的比较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分别采用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法和全血直接染色法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肽五聚体(MHCpentamers)流式细胞技术定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分离PBMC,用HLA-A2HBcAg抗原表位肽-MHCPentamers及CD8单克隆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特异性的CTL细胞,部分患者同时采用全血直接染色方法进行HBV特异性的CTL细胞的检测。结果32例HLA-A2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均可检测到HBV特异性的CTL细胞,五聚体阳性细胞占CD8阳性细胞的比例平均为(1.34±1.06)%,两种染色方法检测的特异性的CTL细胞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血直接染色结合五聚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抗原特异性CTL是一种简便、敏感和可行的抗原表位特异性CTL检测方法。
- 邓洪韩晓燕陈幼明张富程高志良姚集鲁
- 关键词: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HLA抗原
- 慢性HBV感染患者抗原表位特异性CTL与ALT水平无关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探讨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水平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和病毒复制状态的关系。【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HLA-A2限制的HBcAg抗原表位肽-五聚体复合体及CD8单克隆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同时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和定量分析HBVDNA。【结果】32例HLA-A2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均可检测到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五聚体阳性细胞占CD8阳性细胞的比例为1.3%±1.1%,统计分析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频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相关性不显著(r=0.163,P=0.163)。分组对比发现病毒载量低者(HBVDNA定量<105拷贝/mL)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水平(1.96%±1.26%)高于病毒载量高者(0.82%±0.5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存在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能与控制HBV的复制有关,但主要肝损害并非直接由抗原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引起。
- 邓洪韩晓燕陈幼明张富程彭晓谋高志良姚集鲁
- 关键词:HLA抗原
- 绞股蓝总苷对大鼠心、脑Na^+,K^+-ATP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分析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苷对心、脑微粒体Na+,K-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动力学分析。方法采用离心法制备大鼠心、脑组织微粒体酶,以比色法测定Na+,K-ATP酶活力,通过酶动力学研究方法分析绞股蓝总苷对心、脑微粒体Na+,K-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绞股蓝总苷体外可逆性抑制大鼠心、脑微粒体Na+,K-ATP酶活性,并呈浓度依赖性,且对脑微粒体Na+,K-ATP酶的抑制作用较强,其IC50分别为(58.79±8.25)、(52.07±6.25)mg/L。降低Na+,K+浓度或增加ATP浓度则增强其抑制酶活性作用。酶动力学分析显示,绞股蓝总苷对微粒体Na+,K-ATP酶的作用近似Na+的竞争性拮抗剂、底物ATP的反竞争性抑制剂、K+的混合性抑制剂。结论绞股蓝总苷通过抑制心、脑Na+,K-ATP酶活性而发挥其强心作用和中枢抑制作用。
- 韩晓燕卫洪波张富程
- 关键词:绞股蓝总苷微粒体酶动力学
- 高校附属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学学科建设被引量:9
- 2006年
- 医疗、教学和科研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的三大职能,也是临床医学学科的三大功能,因而加强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加强临床医学学科建设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经验,以供参考。
- 宁方芹付亚芬韩晓燕韩莉
- 关键词:学科建设
- HPLC-MS检测荔枝果皮中的根皮苷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高效快速地检测荔枝果皮中根皮苷含量。方法新鲜荔枝果皮阴干,用70%乙醇溶液以超声波浸提法提取,经过D101大孔树脂吸附层析、C18小柱固相萃取分离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检测提取液中根皮苷含量。结果通过与根皮苷标准品对照,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在提取液中检测到根皮苷。结论采用70%乙醇溶液超声波浸提法可成功从荔枝果皮中提取到根皮苷,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可高效快速地检测出其中含量。
- 侯雪瑞谢阳赖维韩晓燕
- 关键词:HPLC-MS荔枝果皮
- 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对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adr亚型HBx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载体pEGFPCl,构建重组体pGFP—HBx。将pEGFPCl、pGFPHBx转染HepG2细胞,采用G418筛选抗性克隆、荧光显微镜观察及RT—PCR检测HBx基因表达情况以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HepG2/GFP、HepG2/GFPHBx。用阿霉素(2.5μg/m1)分别处理HepG2、HepG2/GFP、HepG2/GFPHBx细胞,处理后不同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锥虫蓝染色计数死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阿霉素处理36h后细胞凋亡率。结果HepG2/GFP、HepG2/GFPHBx细胞传70代后,仍表达强的GFP;RTPCR检测显示在HepG2/GFP—HBx细胞有HBx基因转录表达。锥虫蓝染色检测表明阿霉素处理的HepG2、HepG2/GFP细胞发生了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细胞死亡,而在HepG2/GFPHBx和对照组细胞未见明显细胞死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阿霉素处理36h后,HepG2/GFP—HBx细胞凋亡率为3.94%,明显低于HepG2(59.03%)、HepG2/GFP细胞(61.38%)(P〈0.01),而与未处理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12%,2.78%,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GFP、GFPHBx的HepG2细胞株;HBx能够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
- 范红梅杨林谢奇峰韩晓燕吴盟张富程姚春斓李刚高志良
- 关键词:细胞凋亡HBX蛋白阿霉素绿色荧光蛋白
- 结直肠癌组织中GINS复合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GINS复合物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标本中GINS复合物4个基因PSF1、PS砣、PSF3和SLD5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SF1、PSF2、PSF3和SLD5mRNA的相对表达量(0.001853±0.000651、0.007757±0.004260、0.000967±0.000481、0.003248±0.001721)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0.000352±0.000169、0.002951±0.001216、0.000472±0.000271和0.001675±0.001156)(均P〈0.01)。PSF1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有关;PSF2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P〈O.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PSF3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SLD5mRNA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PSFl、PSF2和SLD5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54.3%和54.3%,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的77.1%、80.O%和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PSFlmRNA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0.05)。结论GINS复合物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其中PSFlmRNA表达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卫洪波温机智魏波韩晓燕张实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实时荧光定量PCR
-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E2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蛋白E2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E2蛋白的高效表达。方法通过RT-PCR法从HCV RNA阳性的血清标本中扩增出HCV E2区基因595bp,PCR产物分别经BamHⅠ和HindⅢ...
- 代志琰李刚徐启桓姚集鲁韩晓燕杨林陈文恩
- 关键词:原核表达
- 乙、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联合诊断芯片的研制及应用
- 2004年
- 目的:制备一款肝炎病毒检测芯片,能同时实现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HBV YMDD变异株及HCV基因型的检测,并与其他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探讨基因芯片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根据HBV、HCV的序列设计出探针,采用点样法制备芯片.收集HBV DNA阳性和HCV RNA阳性血清各20 份,YMDD变异株阳性血清20份,HBV DNA阴性和HCV RNA阴性血清各10份,用基因诊断芯片检测,并与荧光定量法、错配PCR及测序法比较. 结果:HBV DNA阳性标本和HCV RNA阳性标本用芯片检测均为阳性;芯片法检测HBV YMDD变异株和错配PCR法的符合率为75%,和测序法的符合率为95%;芯片法检测HCV基因型和测序法的符合率为75%. 结论:基因诊断芯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能检测出不同病毒株的共生状态,但在检测HCV基因型方面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 陈伟李刚马会慧汤正好黄呈辉韩晓燕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结直肠癌个体治疗体系
- 卫洪波陈规划何韵韶韩晓燕黄穗陈伟郑峰宁方芹刘勇郑宗珩
- 采用国际先进的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分析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标本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结直肠癌肿瘤相关基因,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反应、生存率、死亡率的关系;并拟设计建立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计划体系。
- 关键词:
- 关键词:结直肠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基因表达谱病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