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海丽

作品数:31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小麦
  • 6篇植物
  • 5篇基因
  • 4篇幼苗
  • 4篇拟南芥
  • 4篇胁迫
  • 3篇植物生理
  • 3篇生理
  • 3篇脱毒
  • 3篇左侧
  • 3篇左侧壁
  • 3篇干旱
  • 2篇电泳
  • 2篇电泳鉴定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片
  • 2篇液泡
  • 2篇引物
  • 2篇右侧

机构

  • 3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新乡学院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31篇孙海丽
  • 19篇丁位华
  • 9篇茹振钢
  • 7篇冯素伟
  • 7篇李成伟
  • 6篇刘起丽
  • 5篇胡海燕
  • 5篇魏琦超
  • 5篇于永昂
  • 4篇李秀菊
  • 4篇刘用生
  • 4篇李婷婷
  • 3篇武英霞
  • 3篇胡铁柱
  • 3篇胡平
  • 3篇单长卷
  • 3篇代海芳
  • 3篇王丹
  • 2篇徐新娟
  • 2篇李小军

传媒

  • 3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科技资讯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智慧农业导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速检测SPLCV的引物、试剂盒、检测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快速检测SPLCV的引物、试剂盒、检测方法和应用,涉及病毒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提取植物样品总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待测样品进行PCR扩增和电泳鉴定。本发明能快速准确检测到SPLCV病毒,检测的稳...
刘起丽李成伟周锋胡海燕李东宵宋普文孙海丽卜瑞方于永昂魏琦超关园园胡平陈二永
文献传递
氨基酸L-和D-异构体对离体小麦胚植株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5种氨基酸L-和D-异构体对离体小麦胚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mmol·L^-1浓度范围内,脯氨酸异构体均不抑制植株生长;缬氨酸和蛋氨酸的L-型严重抑制生长,D-型不抑制或轻微抑制;丙氨酸则相反,L-型无抑制作用,D-型是严重抑制类型;丝氨酸的L-型轻微抑制生长,D-型严重抑制生长。生长结果也表明,DL-异构体的抑制作用介于D-型和L-型之间。
李友勇孙海丽罗姗
关键词:L-氨基酸D-氨基酸DL-氨基酸
一种小麦叶片含水量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叶片含水量检测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环绕设有电阻加热片,箱体内底部设有用于称量叶片重量的电子秤,箱体内设有轻质载物板放置在电子秤上,电子秤周围设有多个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伸长时,推动轻质载物板至电...
丁位华孙海丽冯素伟胡铁柱茹振钢
文献传递
不同穗型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25
2018年
以多穗型品种矮抗58、中穗型品种百农4199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8、周麦22为材料,研究其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渐增期大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表现为大穗型品种>中穗型品种>多穗型品种;快增期和缓增期中穗型品种平均灌浆速率最高,花前积累的干物质转运到籽粒的质量及对粒质量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实现反超,表现为中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多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是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对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表现为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的积温>干物质贡献率,另外,干物质平均积累速率、2个拐点出现的时间通过影响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时的积温间接地对产量产生影响。
丁位华冯素伟王丹孙海丽李婷婷茹振钢
关键词:小麦穗型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LOGISTIC方程
一种便携式智能植物生理状态检测装置及其检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植物生理状态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便携式智能植物生理状态检测装置,包括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的顶部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与反应腔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反应腔的左侧壁安装有二氧化碳进口,且二氧化碳进口贯穿反应腔的左...
孙海丽丁位华武英霞李秀菊刘用生茹振刚职明星
文献传递
一种多孔板辅助加样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板辅助加样器,包括箱体和指示定位部;所述指示定位部与所述箱体顶部滑动连接。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重复使用,在实验样本量大、实验人员疲劳、每孔加样种类多、需多次加样及加样量少...
刘起丽李成伟周锋胡海燕李东宵宋普文孙海丽卜瑞方于永昂魏琦超关园园胡平陈二永
一种小麦穗部光合速率测定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麦穗部光合速率测定室,包括支架和直立在支架上的叶室,叶室的上下端面封闭,叶室下端面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叶室由两个半筒体扣合而成,半筒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两个半筒体扣合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另一侧设...
丁位华茹振钢孙海丽李小军冯素伟李淦王丹杨艳艳李婷婷
文献传递
普通小麦小穗粒数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为发掘小麦小穗粒数相关基因位点,以384个重要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利用3个环境获得的表型和55K SNP芯片分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142个SNP和小穗粒数显著关联,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3.27%~6.09%。有8个SNP在2或3个环境下与小穗粒数显著关联,其中AX-109986855、AX-109875224和AX-109843323位于2D染色体523.12~526.25 Mb区段,AX-111054388和AX-110671159在2B染色体上物理距离仅0.62 Mb。这8个SNP位点中,每个SNP的2个等位变异在3个环境的小穗粒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例如,2D染色体上AX-109843323位点G/G等位变异在3个环境的平均小穗粒数分别比C/C等位变异增加0.32、0.37和0.39粒。8个SNP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在供试材料的分布比例为5.20%~76.80%,其中7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低于45.00%。进一步分析小穗粒数优异等位变异对穗粒数的影响,发现8个SNP位点具有优异等位变异的材料穗粒数(48.45~53.61粒)明显高于具有非优异等位变异材料的穗粒数(45.04~47.37粒),而且材料聚合的优异等位变异数与其小穗粒数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4,P<0.0002),表明这些小穗粒数相关位点可用于小麦穗粒数的遗传改良。
徐鑫张德华赵吉顺孙海丽李小军
关键词:小麦穗粒数SNP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对玉米幼苗根系抗旱性的调控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10%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内源一氧化氮(NO)在水杨酸调控新单29幼苗根系抗旱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玉米幼苗根系NO、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及根冠比,显著降低了地上生物量;与单独干旱胁迫处理相比,水杨酸显著提高了玉米幼苗根系NO、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生物量、根冠比,显著降低了MDA、H_2O_2含量;NO清除剂则可以显著降低干旱和水杨酸诱导的NO的产生与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时显著降低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及根冠比,并使MDA、H_2O_2含量显著升高,从而逆转干旱和水杨酸的上述效应。由上述结果可知,NO参与水杨酸对玉米幼苗根系抗旱性的调控。
单长卷代海芳孙海丽武英霞
关键词:干旱胁迫一氧化氮根系水杨酸
低温胁迫下小麦叶色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加剧,低温胁迫已成为小麦光合生理受阻、产量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叶色在低温时对小麦光合特性胁迫中扮演的作用.方法选用有叶色差异的百农4199、百农5819、矮抗58和周麦18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低温处理下探究小麦叶色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百农4199和百农5819常温环境下的叶色深度高于矮抗58和周麦18,这与品种间的叶色表型基本一致,且叶色越深,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越高,最大荧光参数(Fv/Fm)越大,净光合速率(Pn)越强.在不同低温时间处理下,各品种SPAD、Fv/Fm和Pn均呈现下降趋势,且低温环境下持续时间越长,各参数值下降越多.从品种比较来看,不同叶色品种对低温胁迫的抵御能力有所差异,表现为在不同低温处理持续时间下,百农4199和百农5819的SPAD、Fv/Fm和Pn显著高于矮抗58和周麦18(P<0.05),且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对叶色和SPAD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叶色a^(*)值与SPAD呈正相关关系,叶色b^(*)值与SPAD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小麦旗叶叶色越深、叶绿素含量越多,抗寒能力越强,光合特性就越好;反之,叶片颜色越浅,叶绿素含量越少,抵御低温的能力越弱,光合特性就越差.研究结果可为小麦高光效、抗寒育种以及品种推广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常肃静丁位华冯素伟孙海丽悦俊隆茹振钢
关键词:小麦低温胁迫叶色光合特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