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川
- 作品数:67 被引量:4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ICM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一日2次,每次35 mg)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维持剂量一日75 mg),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每博输出量(SV)等心功能指标;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LVESV、LVEDD和LVESD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缩小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FS和S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和氯吡格雷能有效改善ICM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 余信强张苏川刘敏蒋伟
- 关键词:曲美他嗪氯吡格雷
- 银杏磷脂胶囊的制备与质量控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制备银杏磷脂胶囊,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在银杏叶提取物中加入大豆卵磷脂,控制萃取压力10MPa、温度50℃,用二氧化碳进行萃取1h,制备成银杏磷脂胶囊。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醇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总黄酮醇苷(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53~120.51μg·mL-1(r=0.9998)、7.46~119.36μg·mL-1(r=0.9995)、5.05~80.77μg·mL-1(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RSD为1.4%。结论:制备工艺简洁、收得率高,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质量控制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银杏磷脂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 郭洪罗瑛余国华高秋芳张苏川孙怡君
- 关键词:胶囊
- 曲美他嗪联合运动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运动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作用的影响。方法:纳入冠心病PCI术后1个月内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A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并联合运动疗法、B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照组仅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监测3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6MWT)的距离、6MWT时的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左室间隔厚度(LV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结果: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3组的6MWT的距离明显增多、6MWT时的心率明显降低、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升高并且LVEF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分别与B组及对照组相比,6MWT的距离明显增加、6MWT时的心率明显降低、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升高且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LVEF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6MWT的距离、6MWT时的心率及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两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运动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优于常规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
- 刘波郭莉程波朱磊艾丽张苏川刘敏
- 关键词:曲美他嗪运动疗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脏康复
- Runt相关转录因子3在小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3,Runx3)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化、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合成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57BL/6J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模型组(MI)和假手术组(Sham),MI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MI模型,分别在建模后7、14、28 d处死小鼠;Sham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另将Sham组和MI组小鼠建模前尾静脉分别注射Runx3小干扰RNA(si-Runx3)或阴性对照siRNA(si-NC),建模后28 d处死,分为Sham+si-NC组、Sham+si-Runx3组、MI 28 d+si-NC组和MI 28 d+si-Runx3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脏中Runx3、α-SMA和ColⅠ的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阳性细胞。体外实验中,从1~3 d龄的C57BL/6小鼠中分离心脏成纤维细胞,观察TGF-β1以不同浓度和刺激时间对细胞中Runx3蛋白影响,并分析Runx3基因敲除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的ColⅠ合成和增殖的响。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随着MI时间的延长,小鼠纤维化区域Runx3、α-SMA和ColⅠ表达上调。MI后28 d,与注射si-NC小鼠相比,注射si-Runx3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缩短分数(shortened fraction,FS)、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上调(P<0.05),而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de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IDd)和收缩期左心室内径(decreased left ventricular,LVIDs)下调(P<0.05)。MI后28 d,MI诱导的Runx3和α-SMA表达和对Ki67阳性细胞增殖作用被si-Runx3阻断。TGF-β1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上调Runx3蛋白表达;Runx3基因敲除不仅抑制TGF-β1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化,减少ColⅠ合成,而且减弱了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结论 Runx3参与了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化和增殖。
- 赵谦邹勇刘波余信强张苏川
- 关键词:RUNT相关转录因子3心肌纤维化心肌梗死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 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替米沙坦(每次80 mg,每日1次,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压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降低(P均<0. 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DA、ET-1、v W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 05),NO与SOD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替米沙坦单用及联合通心络胶囊均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但联合治疗调节机体氧化应激指标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效果明显优于替米沙坦单用,值得推广应用。
- 庄红尹俊蒋伟姚峰邹勇刘波杨萍代天张苏川
-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替米沙坦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
-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的临床分析
- 本文将120例冠心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及12周检测血脂AST、CK、ECG等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 仇克难张苏川何彭孙任汉强徐福禄沈晓波刘敏徐亚宁
-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血脂生化指标心电图
- 文献传递
- 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的干预
- 2003年
-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干预作用。方法:对36例EH伴有LVH患者给予口服苯那普利10mg/日,1次/日(qd);服药4周时若患者BP≥160/100mmHg,则苯那普利剂量增加至20mgqd,总疗程26周。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参数,并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用ECG计算出QTd、校正的QTd(QTcd)。结果:(1)治疗后的LVMI、QTd和QTcd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2)治疗前的QTd、QTcd分别与治疗前的LVMI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1及r=0.77,P<0.01),治疗后的QTd和QTcd的降低程度分别与LVMI降低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1及r=0.75,P<0.01)。结论:苯那普利能有效地逆转EH患者LVH,降低QTd、QTcd;QTd与QTcd可作为LVH逆转的评估指标。
- 张苏川仇克难何彭孙汪湛孟庆华徐福禄刘敏徐亚宁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QT离散度苯那普利降压药物
- 基于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预测老年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稳定剂量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房颤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建立适合汉族人群老年房颤患者的华法林给药模型,指导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法:对200例口服华法林抗凝的老年患者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日均稳定剂量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依据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年龄、身高、体质量、合并用药建立华法林稳定剂量计算公式。结果:INR稳定在2.0~3.0之间时,CYP2C9*1/*1基因型患者日均使用华法林剂量(3.87±0.71)mg显著高于CYP2C9*3基因型患者(1.05±0.59)mg;VKORC1-1639AA基因型患者日均使用华法林剂量(2.94±1.03)mg显著低于VKORC1-1639GA/GG基因型患者(5.76±1.12)mg。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华法林稳定剂量公式,建立的回归模型中包含年龄、体质量、合并用药、CYP2C9*3和VKORC1-1639基因型,该模型能解释约56.5%个体间华法林剂量差异。结论:基于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建立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公式,能帮助指导华法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抗凝治疗。
- 蒋伟张苏川杨明邹勇姚峰尹俊石锋容楠庄红朱磊程波于洋魏翔刘建华刘敏
- 关键词:房颤华法林基因多态性CYP2C9VKORC1老年
- MMP-2与MMP-9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价值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及远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128例设为观察组,非心脏疾病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冠脉造影检查术前一天清晨空腹采血,测定血清MMP-2及MMP-9水平。所有患者就诊后均随访6个月。心源性死亡、冠脉搭桥术及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型术为心血管事件而终止随访。结果观察组血清MMP-2、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事件发生率与MMP-2、MMP-9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MMP-2、MMP-9在ACS诊断及远期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 余信强张苏川蒋伟刘敏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血管事件
- 金莲花总黄酮下调miR-215-5p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金莲花总黄酮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迁移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0.2、0.4、0.8 mmol/L)的金莲花总黄酮作用于AngⅡ诱导CFs。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确定金莲花总黄酮使用浓度。Transwell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细胞迁移、miR-215-5p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将miR-215-5p模拟物、抑制物分别转染CFs,检测上调或下调miR-215-5p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金莲花总黄酮作用于AngⅡ诱导的CFs后,细胞活力、迁移能力、miR-215-5p、磷酸化(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上调miR-215-5p表达后,AngⅡ诱导的CFs活力、迁移能力显著升高(P<0.05)。下调miR-215-5p表达后,AngⅡ诱导的CFs活力、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上调miR-215-5p表达能够显著降低金莲花总黄酮对AngⅡ诱导的CFs活力、迁移能力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P<0.05)。结论 金莲花总黄酮能够降低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215-5p表达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邹勇徐亚宁刘波庄红尹俊张苏川
- 关键词: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