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达文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颈动脉
  • 4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1型糖尿病
  • 2篇蛋白酶
  • 2篇动脉疾病
  • 2篇信号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血清
  • 2篇再狭窄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造影
  • 2篇脑血管造影术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6篇李达文
  • 5篇徐格林
  • 4篇刘新峰
  • 4篇王启章
  • 3篇刘朝来
  • 3篇陈茂刚
  • 2篇樊小兵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NF-κB及MMP-9在1型糖尿病模型INS2^(AKITA)小鼠颈动脉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1型糖尿病模型INS2AKITA小鼠颈动脉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INS2AKITA雄性小鼠和同窝出生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各10只,分别作为1型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在两组小鼠第16周龄时麻醉处死,处死前检测空腹血糖、测量体重。处死后取双侧颈动脉标本,分别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颈动脉内皮NF-κB,MMP-9的表达;采用EMSA检测颈动脉组织NF-κB核蛋白结合活性,Rea-ltime PCR检测颈动脉组织MMP-9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型糖尿病模型组血糖明显增高(P<0.001),体重明显减轻(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均未见内膜明显增生。INS2AKITA小鼠颈动脉内皮NF-κB和MMP-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NF-κB核蛋白结合活性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MMP-9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模型INS2AKITA小鼠造模后16周颈动脉内皮无增生,但NF-κB、MMP-9表达明显增强,NF-κB核蛋白结合活性及MMP-9mRNA表达明显增高,可能是反映1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改变的指标。
王启章陈茂刚李达文刘朝来徐格林刘新峰
关键词:1型糖尿病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颈动脉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人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后血清超敏C一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行CAS治疗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2h、7d、3个月和6个月时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在6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观察有无支架内再狭窄。结果纳入84例行CAS治疗的患者,15例(24%)患者在CAS术后出现支架再狭窄,其中3例狭窄程度〉50%,12例狭窄程度为30%~50%。所有患者术后12hue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而术后6个月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单变量分析显示,再狭窄组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P〈0.01)。再狭窄组术后7d[(8.83±1.94)mg/L对(6.77±1.63)mg/L,t=14.398,P=0.044]、术后3个月[(8.26±1.32)rng/L对(4.58±1.45)rng/L,t=17.569,P=0.008]和术后6个月[(7.04±1.07)rng/L对(3.12±1.28)rng/L,t=21.867,P=0.003]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而术前与术后6个月时血清hs—CRP水平的差值(△hs—CRP)显著低于无再狭窄组[(0.85-I-0.13)mg/L对(4.89±0.94)耻扎,t=16.987,P=0.000]。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hs—CRP(优势比2.392,95%可信区间1.538~3.513,P=0.009)和糖尿病(优势比1.840,95%可信区间l_372~2.241,P=0.023)是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S术后12h时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随后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时血清hs—CRP下降程度越明显,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越低。
李达文樊小兵徐格林王启章刘新峰
关键词:C反应蛋白颈动脉狭窄脑血管造影术
SP600125对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内皮功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对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内皮功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5组。第1组为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喂养8周;第2组为INS2AK ITA雄性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μL,共8周;第3、4、5组为INS2AK ITA雄性小鼠,每日各腹腔注射SP600125 10、20和30 mg/kg;连续8周。8周后麻醉处死动物,取静脉血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取双侧颈总动脉分别行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颈动脉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活性,行W estern b lot检测p-JNK、JNK、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行免疫组化检测颈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结果与野生型雄性小鼠相比,1型糖尿病小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明显增高,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明显减低(P<0.01)。给予1型糖尿病小鼠SP600125不同剂量干预后,髓过氧化物酶浓度较1型糖尿病组明显减低,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浓度明显增高,且SP600125剂量越高,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浓度增加越明显(P<0.05)。同时,1型糖尿病小鼠p-JNK/JNK、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颈动脉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活性以及颈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比正常小鼠明显增高(P<0.05)。而经过3种剂量SP600125干预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分别下降21.82%、39.09%、68.18%;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活性分别下降25.70%、33.20%、61.29%;颈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分别下降19.51%、39.14%、59.28%。结论 JNK特异性抑制剂可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从而升高糖尿病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并且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髓过氧化物酶表达水平,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进一步表明JNK通过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参与了糖�
王启章陈茂刚李达文刘朝来徐格林刘新峰
关键词:1型糖尿病颈动脉JNK信号通路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在1型糖尿病颈动脉内皮及炎症表达中的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在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内皮功能紊乱及炎症表达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8只为对照组,同窝INS2^(AKITA)雄性小鼠16只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干预组,每组8只,分别腹腔注射0.1%DMSO 50μl/d;PD98059 10 mg/(kg·d),连续8周。检测血糖及NO、内皮素1水平,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颈动脉NO、一氧化氮合酶(NOS)、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ER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颈动脉内皮MMP-9阳性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型糖尿病组血清内皮素1和颈动脉MPO明显增高,血清和颈动脉NO、NOS明显减低(P<0.05);ERK和MMP-9蛋白表达、颈动脉STAT-3活性及颈动脉内皮MMP-9阳性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1型糖尿病组比较,干预组上述各项均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K信号途径可通过STAT-3参与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内皮功能紊乱及MMP-9等炎性因子表达。
王启章陈茂刚李达文刘朝来徐格林刘新峰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糖尿病颈动脉疾病内皮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患者的DSA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FMD)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检索出2010年5月—2011年5月的6例颈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患者,提取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随访结果等资料。6例FMD患者中1,例合并颈内动脉闭塞,1例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合并夹层动脉瘤。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措施有,单纯给予3例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1例患者因合并烟雾病未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只进行对症治疗;2例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及药物治疗。结果①6例FMD患者均经DSA确诊,均有颈内动脉管壁不规则或串珠样改变4,例患者表现为双侧FMD,2例表现为左侧FMD;②给予相应治疗后,6例患者均未出现新发症状,原有症状缓解,2例接受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均无残余狭窄。③3个月随访均未见缺血事件发生。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DSA,支架形态良好,无再狭窄。结论 FMD患者可合并颈内动脉闭塞或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成形术可作为目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之一。
樊小兵徐格林李达文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肌纤维发育不良血管成形术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颈动脉支架术(carot...
李达文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支架再狭窄脑血管造影术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