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海涛

作品数:17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干细胞
  • 4篇随访
  • 4篇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炎症
  • 3篇随访研究
  • 3篇黏膜
  • 3篇息肉
  • 3篇小鼠
  • 3篇病理
  • 2篇代谢
  • 2篇蛋白
  • 2篇性疾病
  • 2篇咽喉反流
  • 2篇咽喉反流性疾...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医学部
  • 1篇北京水利医院

作者

  • 17篇杜海涛
  • 14篇万军
  • 8篇陈倩倩
  • 6篇石卉
  • 5篇苏斌斌
  • 5篇陈峥
  • 4篇曾庆环
  • 2篇王卫华
  • 2篇王昌正
  • 2篇阎丽
  • 1篇廖亮
  • 1篇徐世平
  • 1篇李毅
  • 1篇张茹
  • 1篇赵敏
  • 1篇徐丽娟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胃肠内镜...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2013中华...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问题学习联合基于案例学习分段进阶教学模式在消化内镜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创新和迅猛发展对消化内镜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内镜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存在不同的消化内镜培训模式和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根据内镜培训工作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BL)和基于案例学习(CBL)的教学方法,探索形成消化内镜分段进阶培训的教学模式.本文详细总结了消化内镜模拟系统在不同内镜培训模式中的应用,以及全面的介绍分段进阶教学模式在消化内镜培训中的应用.
杜海涛廖亮石卉
关键词: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基于问题学习
中老年男性人群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进展性结直肠新生物检出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背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结直肠肿瘤风险增加相关,但其对中老年男性人群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进展性结直肠新生物(advanced neoplasia,AN)发生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MS对中老年男性人群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AN检出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3年4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的≥40岁中老年男性病例(376例)资料。根据M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S(+)组(n=91)和MS(-)组(n=285),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AN累积发病风险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N检出的因素。结果随访期间,MS(+)组AN检出的发病密度为3.06/100人年,高于MS(-)组的1.65/100人年。AN累积发病风险曲线提示,MS(+)组AN累积发病风险始终高于MS(-)组,经log-rank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合并的异常MS组分个数(0个、1个、2个和3~4个)进一步分层分析。单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年龄≥76岁、基线肠镜检出进展期结直肠腺瘤(advanced adenoma,AA)、合并异常MS组分个数和高血压是影响AN检出的因素;调整年龄≥76岁、基线肠镜检出AA的影响后,与不合并任何异常MS组分的患者相比,合并1个(HR=4.50,95%CI:1.01~20.02,P=0.048)、2个(HR=4.44,95%CI:1.02~19.29,P=0.047)和3~4个异常MS组分(HR=5.65,95%CI:1.30~24.68,P=0.021)的患者AN检出风险均显著升高,相较于非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AN检出风险也显著升高(HR=3.18,95%CI:1.71~5.91,P<0.001)。结论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基线合并MS的患者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AN检出风险显著升高。相较于不合并任何异常MS组分的患者,合并3~4个异常组分的MS(+)患者AN检出风险最高。此外,高血压、基线AA检出也可能是AN检出的危险因素。
廖涵杜海涛石卉万军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MAPK/NF-κB信号通路纠正实验性IBD小鼠免疫失衡的机制研究
杜海涛陈峥万军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炎症性肠病模型的定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后其在结肠的定位情况。方法将骨片培养法培养的雄性BALB/C小鼠BMSCs,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DA SE)进行荧光标记后经尾静脉注射于雌性大鼠IBD模型体内,并设立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后第2、5、9天后取远端结肠组织,一部分制成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肠荧光分布情况,另一部分经PCR检测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段(SRY)基因作为标志,以确定BMSCs的肠道定位情况。结果 BMSCs生长迅速、纯度高,可诱导成为脂肪细胞及骨细胞;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成的IBD模型部分肠段缩窄,溃疡形成,黏膜及黏膜下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细胞浸润;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BMSCs的模型组结肠组织存在荧光;SRY检测显示TNBS-MSCs移植组及雄性小鼠对照组均能检测到SRY基因。结论移植后的BMSCs能在IBD模型的损伤肠道组织中定位。
陈倩倩万军阎丽王卫华王昌正石卉苏斌斌曾庆环杜海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症性肠病2,4,6-三硝基苯磺酸生物学标记
VCAM-1抗体包被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包被VCAM-1抗体于BMSCs表面,观察VCAM-1是否改变BMSCs的特性,并比较其向含20%血清的培养基的迁移率。方法①通过骨片培养法培养小鼠BMSCs;②利用抗体包被技术将VCAM-1抗体附着于BMSCs,...
陈倩倩杜海涛陈峥徐丽娟万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MAPK/NF-κB信号通路纠正实验性IBD小鼠免疫失衡的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合并有多种肠外表现的消化道疾病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本病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的病理表现,目前其发病的机制仍不完全明确。根据其病理...
杜海涛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病理机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调控免疫失衡
84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及长期随访研究
回顾性研究某院SM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长期内镜随访资料,分析良恶性SMT在消化道的分布规律及其超声内镜特征,为临床上鉴别良恶性SMT提供依据;研究SMT长期自然病程的动态变化,探讨对直径较小(直径≤3cm) SMT患者选取...
曾庆环万军杜海涛苏斌斌陈倩倩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
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患者脂代谢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背景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但具体形成机制及癌变原因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其可能与脂代谢水平存在关联。目的研究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脂代谢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0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根据结肠镜检查有无息肉将研究对象分为息肉组和对照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息肉部位、单发或多发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脂代谢指标。结果共纳入418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57例,女性161例,年龄19~89(56.18±11.84)岁。息肉组370例,其中增生性息肉101例,腺瘤性息肉213例,结直肠癌56例;无息肉对照组48例。与对照组比较,增生性息肉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腺瘤性息肉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结直肠癌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腺瘤性息肉组,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增生性息肉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空腹血糖每升高1 mmol/L,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32%(OR=0.680,95%CI:0.492~0.941,P=0.020);三酰甘油每升高1 mmol/L,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59%(OR=0.410,95%CI:0.183~0.919,P=0.030)。在370例息肉患者中,男性患者中各脂代谢指标在不同位置分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患者中,横结肠息肉组体质量指数显著低于乙状结肠组(P<0.05);盲肠息肉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与回盲部息肉组(P<0.05);盲肠息肉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男性患者中,多发性息肉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单发息肉组(P<0.05);女性患者中各脂代谢指标在单发与多发息肉患者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息肉恶性程度与血清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水平相关;盲肠息肉和乙状结直
董晓宇徐世平石卉杜海涛万军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三酰甘油脂代谢
绿色荧光蛋白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其示踪的可行性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两种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选取GFP-BMSCs作为移植实验示踪的种子细胞可行性。方法通过骨片培养法(A法)和全骨髓贴壁法(B法)培养扩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参照不同的培养方法优化其换液方式;观察两种培养方法原代及传代GFP小鼠骨髓MSCs形态变化;取第3代细胞进行生长曲线测定及多向分化功能检测;观察GFP小鼠骨髓MSC经多次传代及诱导分化后绿色荧光的稳定性。结果 1)A法原代培养可见贴壁细胞增殖形成大小不等的克隆集落,并向周围进一步扩展、融合,而B法在原代培养时由于混杂较多血液系统细胞,传代至3、4代即可获得较纯的BMSCs;2)观察其生长曲线,A法细胞扩增速度快,纯度高,B法细胞由于受杂细胞的影响,扩增难度大;3)BMSCs可被诱导成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肪颗粒;在成骨分化过程中可见骨结节结构形成;4)GFP-BMSCs传代后生物学特性稳定,传代至5代及诱导分化后其GFP表达仍为强阳性。结论与传统全骨髓贴壁法相比,骨片培养法可在原代或1代就获得高浓度的足量干细胞,GFP-BMSCs经多次传代后荧光不减退,可作为体内细胞示踪。
陈倩倩万军阎丽王卫华王昌正石卉苏斌斌曾庆环杜海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培养绿色荧光蛋白示踪
动态反流监测在食管-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反流性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与咽喉反流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变,部分患者可仅表现为胃肠道以外症状,诊断困难,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巨大,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重,故及时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动态反流监测是诊断食管-咽喉反流性疾病常用的检查技术,近年来逐步趋于成熟。本文就动态反流监测技术用于诊断反流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王立辉杜海涛万军陈倩倩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喉咽反流食管PH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