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惠明
- 作品数:69 被引量:459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省森林培育与林产品加工利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生物炭添加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研究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炭添加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对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循环机制研究和红树林湿地碳汇功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闽江河口红树林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生物炭(互花米草生物炭、芦苇生物炭和秋茄生物炭)和3种添加量(炭土比分别为1%、2%和4%)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生物炭添加量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互花米草生物炭产率和含碳量最高;(2)生物炭添加显著提高了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的数量与多样性,以芦苇生物炭1%添加时Shannon指数最大,土壤OTUs数量最多;(3)在门水平上,生物炭添加后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互花米草生物炭和芦苇生物炭添加增加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生物炭添加可以有效降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在纲水平上,α-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和γ-变形菌纲为主要类群,芦苇生物炭以2%添加时α-变形菌纲相对丰度最高,秋茄生物炭以1%添加时放线菌纲相对丰度最高,生物炭添加有效降低了γ-变形菌纲相对丰度;(4)生物炭添加处理与对照组之间存在67个显著差异种群,未添加生物炭土壤中的拟杆菌属、绿弯菌门、黃桿菌科等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物炭添加土壤。【结论】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通过不同种类生物炭添加而改变,且土壤细菌群落受生物炭种类以及添加量的影响,生物炭添加可以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
- 尉鹏雁游惠明谭芳林谭芳林乐通潮刘金福
- 关键词:红树林生物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 福建省外来红树植物引种及扩散状况调研报告被引量:11
- 2018年
- 外来红树植物的引种成功及其定殖成功后较快速生长的表现,引起了人们对其能否造成生物入侵的担忧和争论。福建省外来红树植物(包括从海南岛引进的国内红树植物种类)的引种栽培有3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林分。为了解福建省外来红树植物的引种栽培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生物入侵或者存在生物入侵的潜在可能性,我们成立了调研组,赴漳州、厦门、泉州等地,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相关人员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福建省引进外来红树植物的种类、面积、生长状况、林下更新、扩散状况、引种历史等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福建省引进的外来红树植物种类有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2个树种,引种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主要用于裸滩造林和互花米草入侵滩涂造林实践,效果十分明显。拉关木结实多,种子发芽率高,林下幼苗数量多,但难以越冬,从入侵生态学看,自然扩散的能力很小,不存在生物入侵的可能。无瓣海桑适应性虽较强,但其种子在盐度9‰以上的生境很难自然萌发,自然扩散受到盐度限制。其人工定值后生长速度快,是良好的裸滩和互花米草入侵滩涂造林的良好树种,丰富了红树林树种资源,对红树林防护林的营建和互花米草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调研组通过调研发现,无论无瓣海桑还是拉关木,由于阳性植物的需光性,在引进地都不会扩展到原有本土红树植物的群落内,造成"反客为主"的入侵问题。但对于引进外来的生物,必须加强跟踪监控和管理,在以红树植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严禁引入外来红树植物。
- 谭芳林卢昌义林捷乐通潮游惠明王秀丽黄晓敏
- 关键词:无瓣海桑引种栽培生物入侵
-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安全度时空分异规律被引量:53
- 2011年
- 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武夷山中受自然和人类生态过程作用最为强烈和频繁的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安全度指数,并借助空间统计学方法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安全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1986—2009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安全度总体上呈递增趋势;②1986—2009年风景区景观生态安全度Morans's I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1986—1997年间正相关关系明显增强,且景观生态安全度全局自相关存在尺度响应;③1997年和2009年风景区景观生态安全度局域自相关格局较一致,而景观生态安全度的集群结构及显著水平在1986—1997年间发生明显改变;④风景区各时期景观生态安全度所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是结构性因素和非结构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结构因素对风景区景观生态安全度的空间分布起决定性作用,而非结构因素(旅游开发建设、毁林种茶、弃农种茶等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安全度的演变有重要影响。
- 游巍斌何东进巫丽芸洪伟詹仕华覃德华游惠明
- 关键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时空分异
- 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及除治方法被引量:1
- 2022年
-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miflora)原产美洲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湾,为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健壮、茎杆挺拔,株高1~2m,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大部分密布于0~30cm深的土层中,最深可达100cm以上。1979年,为了促淤造陆和固土护岸,互花米草被引进到我国,并首先在福建省的罗源湾引种成功。
- 谭芳林乐通潮游惠明罗美娟
- 关键词:互花米草外来入侵物种
- 互花米草对遮荫和刈割的光合响应
- 2024年
- 为揭示互花米草对遮荫和刈割处理的光合响应机制,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组合处理(0%遮荫+不刈割、0%遮荫+刈割、30%遮荫+不刈割、30%遮荫+刈割、50%遮荫+不刈割、50%遮荫+刈割、70%遮荫+不刈割、70%遮荫+刈割、90%遮荫+不刈割、90%遮荫+刈割)互花米草的日均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等7项指标。结果表明:遮荫极显著抑制了互花米草的日均光合速率(P<0.01),随遮荫强度增加,日均光合速率下降,而叶绿素a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则正好相反,随遮荫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刈割处理极显著抑制了互花米草的日均光合速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P<0.01);遮荫⁃刈割交互处理对互花米草光补偿点影响显著(P<0.05),但对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得出,90%遮荫+不刈割处理下对互花米草光合作用抑制最强。
- 吕江溶游惠明周亚圣梁瀞文游巍斌何东进
- 关键词:互花米草遮荫刈割光合特性主成分分析
- 一种互花米草除治和滩涂水禽栖息地改造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互花米草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互花米草除治和滩涂水禽栖息地改造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使水禽拥有相对固定的觅食繁殖环境,解决海上滩涂涨潮时,水禽会跟着潮水往高潮位的滩涂觅食,而退潮时,又会跟着潮水往外...
- 乐通潮谭芳林游惠明林捷郑立地陈若海姬程鹏
- 福州市行道树种综合评价与分级选择被引量:10
- 2009年
- 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与评价是城市美化与建设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与综合功能的发挥。本研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由7个抗性功能指标、6个生态功能指标、5个美学性能指标、3个经济性能指标组成的城市行道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福州27种主要行道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最优分割分级法对参评树种进行分级,评价分级结果显示与福州市行道树种选择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从而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游惠明游秀花陈笑玲王彦涛何东进
- 关键词:行道树种城市园林绿化树种模糊综合评价法城市绿化树种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美化
- 保护开发新晋多用途树种——香叶树被引量:3
- 2017年
- 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为樟科山胡椒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具有耐荫,适应性强,干形良好、耐修剪,根系发达及生长迅速等特点。香叶树木材结构细致、坚重、耐腐,是一种优良用材树种;果实及种子含油率较高,全果出油量为40~60%,是制皂、润滑油和油墨等化工制品和制药的优质原料;其树干通直、树冠浓密,是优良的绿化树种;叶和茎皮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和疮痈等;是目前市场上新晋的多用途树种,兼具用材、绿化、油用及药用等多种用途,市场需求广泛。
- 游惠明丁珌
- 关键词:多用途树种香叶树用材树种绿化树种常绿灌木山胡椒属
- 秋茄幼苗对盐度、淹水环境的生长适应被引量:18
- 2015年
- 室内模拟12个盐度+淹水处理组合对红树植物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测定不同组合下秋茄幼苗的株高、茎高、基径、节数、叶数、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等9项指标.结果表明:盐度-淹水交互处理及盐度处理对秋茄各项生长指标影响显著,淹水处理对株高、茎高、基径、节数及叶数影响不显著,对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影响显著;秋茄幼苗生长量及生物量积累随盐度升高而降低,随淹水时间增加而下降;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盐度7‰+淹水2 h下秋茄幼苗生长最好,临界胁迫组合为盐度21‰+淹水8 h处理组.
- 游惠明
- 关键词:秋茄盐度淹水时间生长量
- 福建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4种补植套种模式的水土流失阻控效益被引量:3
- 2020年
- 为筛选有效提升红壤侵蚀区低效马尾松生态林水土保持功能的补植套种阔叶树种,采用布设标准径流小区的方法,定位观测福建长汀红壤侵蚀区4种典型的低效马尾松改造林分,分析不同补植套种林分模式对马尾松林地坡面产流产沙及其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降雨量和降雨次数较多的5—10月,马尾松林补植套种杨梅、无患子、油茶和黄栀子模式的产流量分别比马尾松纯林对照降低24.96%~42.19%、13.93%~53.68%、4.55%~26.45%和8.59%~32.98%;产沙量分别降低60.19%~84.86%、55.07%~87.14%、20.91%~67.06%和27.22%~72.66%;2)马尾松林补植套种杨梅和无患子模式的径流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流失量和侵蚀泥沙总碳流失量较接近,分别比马尾松纯林对照增加48.33%~48.79%、103.66%~139.05%、39.75%~42.29%和63.14%~66.57%;马尾松林补植套种油茶和黄栀子模式则分别增加19.96%~22.52%、74.89%~92.62%、15.44%~16.42%和25.24%~28.14%。其他养分流失量总体上与产流产沙的变化规律相似,表现为补植套种模式低于马尾松纯林对照;3)主成分分析表明,马尾松补植套种杨梅或无患子模式林分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较易引起土壤碳、氮的流失,而马尾松补植套种油茶或黄栀子模式林分则较易引起土壤磷、钾的流失。总体上看,补植套种杨梅或无患子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低效马尾松林水土流失状况的效果较好。
- 尤龙辉聂森聂森游惠明游惠明林文泉叶功富
- 关键词:马尾松产流产沙养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