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莉
- 作品数:74 被引量:35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游走于官商之间的盐业银行(上)
- 2019年
- 作为'北四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之一的盐业银行,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是'北四行'中成立最早的一家银行,拥有绝大多数华资私营银行不可企及的资本规模与实力,同时也是'北四行'合作与联营的发起者与积极推动者,在华资银行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王丹莉王曙光
- 关键词:商业银行北四行吴鼎昌华资银行政府借款
- 新中国财经的统分博弈被引量:1
- 2014年
- 统一全国财经工作、统购统销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被并称为新中国财经战线上的“三大战役”,而在这三个影响深远的决策中,“统一财经”是最先被完成的一项工作,从此之后,新中国逐步进入了一个“大财政、小金融”的时代。
- 王丹莉
- 关键词:财经工作新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博弈统购统销手工业
-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合作化思想研究
- 2013年
- 新中国的统购统销制度与三大改造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前者是后者的催化剂。作为统购统销政策的倡导者,陈云在新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陈云保持了审慎和稳健的态度。在肯定合作必要性的同时,陈云也看到了合作化推进过快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陈云的关注更为实在:合作是否带来了合作参与者收入的增加,合作是否在有利于生产的条件下进行,合作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多样化需要的满足。在陈云看来,合作或许是一种前进的手段或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更好的发展是这种手段和方式的最终指向。
- 王丹莉
- 关键词:统购统销合作化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
- 新中国全球化战略70年:从独立自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引量:7
- 2019年
- 从全球化视野看,晚清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球化战略经历了从1949-1979年的“独立自主与避免全球化陷阱时期”,1980年-2001年的“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时期”,2002年之后尤其是十八大之后“积极引领的全球化战略时期”。新中国的70年实际上是全球化战略与思想不断深化的70年,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推动了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天下主义与社会主义原则、社会责任与利益共同体原则,树立新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援助理念,从而构建一种崭新的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和全球治理模式。
- 王丹莉王曙光
- 关键词:世界秩序
- 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被引量:8
- 2019年
-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是贯穿后发大国赶超型工业化进程的两大主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工业技术的升级与改造在西方技术封锁的条件下,既秉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技术进步路线,又在极端困难的外部环境下积极开展技术引进。从植根于独立自主到“以市场换技术”,再到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强化对自主创新及核心技术研发的关注,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引进理念、技术引进主体以及技术引进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根据内外部条件进行“相机抉择”的自我调整过程,这一历史路径的变迁在当今国际大背景下有着特殊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历史证明,后发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后发优势从而实现工业技术赶超。
- 王丹莉
- 关键词:工业化技术引进自主创新
- 陈云计划和市场思想研究——以新中国60年经济体制探索为背景被引量:1
- 2010年
- 新中国在60年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经济体制转变。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确立,另一次是1978年以来的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两次转变的过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的陈云,其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他一直主张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应当有机结合计划与市场两种调控方式。系统梳理陈云在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之初和改革开放前后经济思想,深入探讨陈云关于计划和市场思想在共和国两次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所表现出的系统逻辑特征以及他充满智慧的辩证思维,对当前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有较强借鉴意义。
- 王丹莉
- 关键词:过渡经济学
- 外生力量、资源动员与乡村公共品供给方式的再探索——以西藏六地一市干部驻村为个案的研究被引量:32
- 2015年
- 2011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政府启动了以"强基础惠民生"为目标并覆盖所有行政村的干部驻村活动。本文以对这项活动的调研为基础,分析了西藏乡村公共品的供求现状,以及干部驻村对乡村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供给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作为外生力量的驻村干部群体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了一次社会资源的广泛动员,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争取资源,拓展了乡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所在村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然而,如何使驻村干部这种外生力量带来的良性改变长期化和可持续,并确保各种资源更加均衡合理的分配,是改善藏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时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 王丹莉武力
- 关键词:干部驻村
- “中国模式”研究之新动向与再认识被引量:4
- 2012年
- 从"北京共识"提出开始,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围绕"中国模式"的有无、内涵、特征、性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但近几年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却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本文尝试以近三年来的相关文献为分析重点,对"中国模式"研究中表现出的五个重要变化及其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综观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以探讨"中国模式"的内涵、特点、性质、意义为侧重点,力图解决"中国模式"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面侧重于方法论,研究者关注的是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方法和视角去讨论、审视"中国模式";而第三个层面则着眼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反省我们对于自我文明、文化的认知态度,直指中国人自身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这三个层面的研究缺一不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将"中国模式"的探讨推向深入。
- 王丹莉
- 天津银行公会:服务同业 稳定金融
- 2019年
- 天津银行公会在近代银行业同业组织中堪称翘楚,与上海银行公会南北辉映。从成立开始,天津银行公会就是天津华资银行公共利益的重要代言者,从而更大地拓展了华资银行的发展空间,作为一个同业组织,天津银行公会还发挥着另外的重要作用——服务同业,规范同业,扮演着市场金融秩序维护者的角色。
- 王曙光王丹莉
- 关键词:上海银行公会市场金融同业组织华资银行
- 时代风雨中的天津银钱业(一)
- 2019年
- 作为近现代史上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天津不仅集聚了众多的中外资银行,同时还集聚了大量传统的金融机构.票号、银号(钱庄)等传统银钱业金融机构因其与社会金融需求的高度契合而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银钱业金融机构与中外资现代银行形成互补和竞争的关系,在天津近代金融史上留下宝贵的历史印迹.
- 王丹莉王曙光
- 关键词:金融需求票号中外资银行银钱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