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淼
- 作品数:110 被引量:52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医用热硫化硅橡胶的溶出物特性与生物学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医用热硫化硅橡胶的溶出物特性与生物学性能的相关性研究李亦文,薛淼,张彩霞,徐淑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九院,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上海200023)关键词:医用热硫化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溶出物;生物学性能STUDIESONCORRELATIONBE...
- 李亦文薛淼张彩霞徐淑卿
- 关键词:医用硅橡胶生物学性能
- 医用聚乙烯醇及其智能改性物的细胞相容相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0
- 1999年
- 医用聚乙烯醇(PVA)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胶类生物材料。在其表面辐射接枝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 ),进行改性,赋予其智能特性。在制成此类复合智能水凝胶生物材料试样的基础上,着重比较了智能化改性前后的两种材料,即PVA 和PVAgNIPAAm 的细胞相对增殖度值和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从细胞相容性的角度肯定了对PVA 进行智能化改性,以形成新型生物材料的可行性,并为其应用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生物相容性依据。
- 李亦文陈捷薛淼宁丽孟爱英刘俊
- 关键词:智能水凝胶细胞相容性PVA
- 牙科合金的铸造性能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0年
- 曹洪喜张建中薛淼
- 关键词:牙科合金包埋料
- 应用有机粘结剂减小银汞合金充填体边缘微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1991年
- 银汞合金充填体与牙齿之间的微漏是临床修复中最令人困扰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染料逆扩散法,研究了两种类型的银汞合金(普通屑形及高铜球形银汞合金)在应用与不应用粘结剂(Clearifil)的条件下的边缘微漏。结果表明,在银汞合金充填窝洞之前,应用有机粘结剂有效地减小充填体的边缘微漏,涂一层与涂两层粘结剂,其减小微漏的程度无显著差别。高铜球形与普通屑形银汞合银,在应用与不应用粘结剂情况下,边缘微漏无显著差别。
- 赵信义薛淼
- 关键词:银汞合金粘结剂
- 生物陶瓷的孔径与种植效果的扫描电镜分析
- 1992年
- 采用孔径200-500μm、孔率40%、线收缩率为20%的自制多孔羟磷灰石,制成长10~12mm、宽4~5mm、厚2~3mm的试样,经外科手术植入兔的胫骨。在植入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分别制取胫骨标本,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羟磷灰石试样无松脱,骨组织细胞未见变性,并有新骨形成,材料与骨组织结合紧密,骨组织细胞长入羟磷灰石的孔内。笔者认为,孔径200~500mm的多孔羟磷灰石作为人工骨植入材料较为合适。
- 宁丽薛淼
- 关键词:孔径羟磷灰石扫描电镜
- 皮肤再生膜的生物相容性系列研究被引量:69
- 2000年
- 目的 对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进行一系列生物学试验和生物相容性研究。方法 将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材料按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要求制备浸提液,进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皮肤原发刺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以及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mRNA基因表达等试验。综合分析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医用丝素蛋白皮肤再生膜的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皮肤原发刺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以及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mRNA基因表达等试验,都显示阴性结果。结论 从整体。
- 宁丽薛淼黄海宁孙皎李亦文顾国珍钱云芳孟爱英李昌本赵寿元
- 关键词:基因表达生物相容性
- 牙科合金腐蚀产物及其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被引量:11
- 1999年
- 牙科合金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修复和治疗,但它与体液的相互接触中,会导致某些腐蚀物的析出,引起毒性反应。本文对牙科合金体外析出方法及这些析出产物可能引起的基因毒性方面作一探讨。
- 曹洪喜薛淼
- 关键词:牙科合金基因突变生物相容性牙科材料致癌性
- 二段式牙种植体的连接结构被引量:1
- 1997年
- 自Branemark种植体问世以来,各种各样的骨整合牙种植体依据FDA组织要求的“与曾允许的制品相似”标准而迅猛发展。制造商企图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部分”,其中,螺丝、桩-团位体界面改变得最为活跃。
- 宋光保薛淼宁丽
- 关键词:牙种植体连接结构
- 骨的应力适应性被引量:2
- 1999年
- 加载骨细胞或成骨细胞膜上的力传导器,通过对第二信使、生长因子、骨基质、原癌基因等的作用,促进骨代谢。骨的应力反应与骨所受应力大小成正比,应力的大小、性质、作用频率、作用时间与骨的应力适应性均有关系。
- 宋光保薛淼
- 关键词:应力适应性
- 羟磷灰石骨种植成骨能力的扫描电镜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致密羟磷灰石植入实验狗股骨内,种植12,26及52周,分别采取标本用SEM观察,评价材料在骨环境下的吸收降解特征及其引导骨修复的能力.结果,植入后12周,材料表面有新骨沉积生长,骨—材料界面形成无软组织间隔的直接结合,材料表面结构完整.植入后26周,材料有88μm厚的表层松解,材料颗粒细化,且新骨组织长入材料深层80~320μm.植入后52周,血管化骨组织继续长入并分隔材料,深度约500μm,且材料深部有散在的低密度组织,材料与长入组织不脱节.结果表明,羟磷灰石吸收降解速率每年约为125%,材料骨植入生物学效应及应用范围直接与其吸收、降解特性相关,且材料应用性能的进一步改善仍是一个综合难题.
- 施琥薛淼武斌杨家明陈德敏
- 关键词:羟磷灰石生物吸收骨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