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明杰

作品数:18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前列腺
  • 6篇结石
  • 4篇增生
  • 4篇诊治
  • 4篇尿道
  • 4篇前列腺增生
  • 4篇膀胱
  • 3篇手术
  • 3篇输尿管
  • 3篇术后
  • 3篇碎石
  • 3篇尿管
  • 2篇肾单位
  • 2篇肾结石
  • 2篇肾镜
  • 2篇输尿管结石
  • 2篇碎石术
  • 2篇前列腺切除
  • 2篇前列腺切除术
  • 2篇前列腺增生患...

机构

  • 18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广州市红十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8篇袁明杰
  • 10篇张若愚
  • 6篇米其武
  • 6篇王炜
  • 5篇王卫峰
  • 4篇王华
  • 4篇李丰庆
  • 4篇罗杰鑫
  • 3篇张志刚
  • 2篇赖俊彦
  • 2篇李正明
  • 2篇李牧
  • 2篇何博华
  • 2篇张增强
  • 2篇钱聚标
  • 2篇王志诚
  • 1篇倪新颖
  • 1篇曹润福
  • 1篇尹有群
  • 1篇白勇

传媒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广州医药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特灵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特灵、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疗效。方法 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患者58例,治疗组32例,采用高特灵、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一般止痛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膀胱痉挛症状的次数、每次持续时间,膀胱痉挛持续天数及冲洗液转清时间。结果 治疗组膀胱痉挛症状的次数、每次持续时间、膀胱痉挛持续天数及冲洗液转清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高特灵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有疗效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
钱聚标李正明袁明杰何博华朱永湘王华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术膀胱痉挛高特灵利多卡因
女性输尿管完全重复畸形的诊治(附38例报告)
2006年
目的探讨女性输尿管完全重复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所收治并获得随访的38例女性输尿管完全重复畸形患者。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取得满意疗效,无进行性肾积水、肾功能损害,尿失禁完全消失。结论影像学检查在女性输尿管完全重复畸形的诊断中意义重大,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袁明杰王炜米其武
关键词:输尿管尿失禁
上段输尿管结石3种微创治疗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及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L组),45例采用输尿镜钬激光碎石术(LL组),47例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U组)治疗。对三组结石清除率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三种微创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三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PL组78.9%(30/38),LL组95.6%(43/45),RLU组100%(47/47)。LL组及RLU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P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LL组及RLU组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及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但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需要全面的腹腔镜技术训练。
罗杰鑫张若愚袁明杰赖俊彦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体会(附146例报告)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腹腔镜完成146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术,结石2~5 cm;术后均留置双J管。结果手术顺利,结石清除率100%。术后腹膜后引流量不多,3~5 d拔引流管,1周后出院。结论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是一种有效而微创的手术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值得推广,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基本上可取代常规的开放肾盂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术。
罗杰鑫张若愚袁明杰赖俊彦
关键词: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结石
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梗阻性肾盂肾炎和肾积脓的诊治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观察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后的梗阻性肾盂肾炎和肾积脓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78例肾结石患者ESWL后出现梗阻性肾盂肾炎、肾积脓的情况。结果  78例患者中 62例出现泌尿系感染症状 ,16例则无症状 ;经积极处理后 ,有症状组只有 1例 ( 2 % )需行肾输尿管全切除 ,明显低于无症状组的 3例 ( 19% ,P <0 0 1)。结论 肾结石ESWL后无症状性的肾盂肾炎和肾积脓危害严重 ,需引起重视。
袁明杰李丰庆王志诚王华王卫峰张若愚
关键词: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手术和药物干预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比较手术和药物治疗对有无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收缩力是否减弱等不同尿动力学变化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路梗阻和刺激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7/2004-05东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治疗半年以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72例,均获得完整随访,患者知情同意。根据治疗前有无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收缩力状况分为4组:膀胱出口梗阻组74例,膀胱出口梗阻并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组39例,膀胱出口无梗阻组33例,膀胱出口无梗阻并阻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组26例。114例接受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58例接受哈乐0.2mg(1次/晚)+保列治5mg(1次/d)治疗。治疗前后对各组尿路梗阻和刺激症状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0~7分为轻度症状,8~19分为中度症状,20~35分为重度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中的1、2、4、7项为刺激症状评分,3、5、6项为梗阻症状评分。以治疗前后患者评分的平均秩差值(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作为评估标准,平均秩差值越大,尿路梗阻和刺激症状的改善越明显。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梗阻症状评分和刺激症状评分平均秩差值:①膀胱出口梗阻组,膀胱出口梗阻并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组手术治疗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18.5,6.4分,P<0.05;17.2,5.7分,P<0.01);(10.7,1.5分,P<0.01;7.8,3.9分,P<0.01);(10.3,1.7分,P<0.01;6.9,4.0分,P<0.01)]。②膀胱出口无梗阻组药物治疗较手术治疗明显增高(10.5,6.1分,P<0.01;3.9,2.4分,P<0.05;6.6,3.7分,P<0.05)。③膀胱出口无梗阻并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组两种疗法在治疗效果上基本一致(10.2,9.0分,P>0.05;3.2,3.8分,P>0.05;6.0,4.2分,P>0.05)。结论:无论有无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只要膀胱出口梗阻明确存在,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若膀胱出口梗阻不明显,可行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
王炜张若愚袁明杰王秀珍
关键词:药物疗法外科手术
钬激光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钬激光在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钬激光碎石加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碎石时间为(28.1±14.7)min,前列腺剜除时间为(43.8±21.3)min,术中冲洗液量为(15.8±9.3)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2~3 d。术中1例出现冲洗液外渗。术后随访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同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钬激光能安全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
张若愚米其武李轩白勇王炜袁明杰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膀胱结石钬激光
142例80岁及以上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 (TUVP)治疗经验。 方法 应用TUVP治疗 80岁及以上前列腺增生患者 142例。 结果  142例 (10 0 % )有效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 PSS)由术前平均 30 4减少至 9 2 (P <0 0 1) ,生活质量评分 (QOL)术前平均 5 2 ,下降至1 8(P <0 0 5 ) ,最大尿流率 (Qmax) 5~ 10ml/s增加至 11~ 18ml/s,剩余尿从术前 80~ 45 0ml减少至 10~ 5 0ml。 结论 应用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简便。
李丰庆王志诚王华袁明杰王卫峰张若愚张志刚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
危重患儿严重酸碱平衡紊乱临床与预后分析
2001年
目的通过分析39例危重患儿的严重酸碱紊乱情况,探讨其临床因素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1994年2月~1999年5月入住本院儿科的39例出现严重酸碱紊乱的危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9例严重酸与碱中毒分别占76.9%、23.1%,各自死亡率为36.7%、55.6%,各自存活组与死亡组的平均PH值分别为7.11±0.10与6.92±0.71、7.65±0.05与7.76±0.09.单纯型与混合型各占65.5%、34.5%,各自死亡率为37.9%、50%.不同年龄阶段(3岁以上小儿、婴幼儿、新生儿三阶段)患病与死亡的比例分别为5:16:18与2:5:9,提示新生儿期的酸碱紊乱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结论危重儿严重酸碱紊乱是以酸中毒较常见,严重酸碱紊乱的预后与年龄、酸碱紊乱的类型及程度有关.
袁慧珍袁明杰
关键词:酸碱平衡紊乱PH值预后分析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及其密度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PSAD)作为前列腺癌 (PC)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3 0例BPH患者和 2 8例PC患者血清PSA和PSAD。结果 PSA界限值定为 4μg/L时 ,其诊断敏感度为 93 % ,特异度为 3 7% ,准确度为 64 % ,PSA界限值为 10 μg/L时 ,敏感度为 89% ,特异度为 63 % ,准确度为 76% ,用PSAD诊断PC ,敏感度为 89% ,特异度为 90 % ,准确度为 90 %。
袁明杰曹润福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抗原血清诊断PSAPSA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