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德祥

作品数:71 被引量:930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21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8篇雨林
  • 25篇热带山地
  • 23篇山地雨林
  • 23篇热带山地雨林
  • 16篇土壤
  • 11篇气候
  • 10篇物种
  • 8篇生态系统
  • 8篇热带森林
  • 7篇热带
  • 7篇物种多样性
  • 6篇群落
  • 6篇热带雨林
  • 5篇植物
  • 5篇生物量
  • 5篇气候变化
  • 5篇物量
  • 4篇森林生态
  • 4篇森林生态系统
  • 4篇气候趋势

机构

  • 71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南京林业大学
  • 6篇海南尖峰岭国...
  • 5篇海南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海南省林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惠州市林业科...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海南省林业局

作者

  • 71篇陈德祥
  • 61篇李意德
  • 50篇骆土寿
  • 42篇林明献
  • 40篇许涵
  • 25篇周璋
  • 11篇杨怀
  • 8篇陈步峰
  • 5篇罗文
  • 5篇吴建辉
  • 5篇莫锦华
  • 4篇孙云霄
  • 3篇刘世荣
  • 3篇陈仁利
  • 3篇周光益
  • 3篇邱建丽
  • 2篇邱坚锐
  • 2篇班小泉
  • 2篇盛大勇
  • 2篇肖文发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7篇林业科学研究
  • 6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林业科学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生态科学
  • 3篇广东林业科技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海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城市林业
  • 2篇热带林业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学会...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8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及碳库动态被引量:23
2010年
利用从1983年以来,2块固定样地清查数据(P8302,P9201)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和碳源汇大小进行估算,并探讨该森林碳源汇大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林分生物量、主要树种各组分碳含量而估算的碳密度,P8302样地在(223.95±45.92)^(254.85±48.86)MgC/ha间变动,平均为(243.35±47.64)MgC/ha;而P9201样地在(201.43±29.38)^(229.16±39.2)MgC/ha间变动,平均为(214.17±32.42)MgC/ha.林分碳源汇的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碳汇为(0.56±0.22)MgC·ha?1·a?1,与非洲和美洲热带森林的碳汇量((0.62±0.23)MgC·ha?1·a?1)相近,表明尖峰岭热带雨林具有一定的碳汇能力.碳源汇的大小与暴雨次数和干旱月份次数呈现二次曲线的变化趋势,暴雨次数和干旱月份次数是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碳源汇大小的两个关键影响因子.
陈德祥李意德Heping Liu许涵肖文发骆土寿周璋林明献
关键词: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碳储量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的气候环境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对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小气候、旅游舒适度和空气负离子含量等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区气候变化相对缓和,与广州市区相比公园内年平均温度低2.2℃,年较差小1.9℃,相对湿度增加10.4%,风速降低了0.4m/s,紫外线辐射几乎全部被林冠遮挡或者吸收.
史欣徐大平刘燕堂粟娟吴统贵陈德祥
关键词:旅游区气候环境小气候
一种收集森林凋落物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收集森林凋落物的装置,包括框板和设置于框板上的用于收集凋落物的网状容器,所述的框板上安装有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状容器上端呈开口结构,所述的支撑柱上安装有固定斜柱,所述的支撑柱上设有用于驱赶动物...
杨怀刘世荣李意德刘文杰骆土寿陈德祥许涵周璋陈仁利林明献杨秋姚海荣李广建
文献传递
顺德“青山工程”森林植被改造的群落学特征被引量:4
2003年
以比较样地法对佛山市顺德区“青山工程”森林植被改造前后的群落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以湿地松、隆缘按、台湾相思、尾叶按等人工林分为多,种类较单一,优势种明显,各群落种群重要值多集中于少数几个物种,导致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同时林分的胸径和树高结构大都不合理,影响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群落更新。通过林分改造,优化了群落结构,提高了多样性指数。在改造中不宜将上层乔木全伐,以保留郁闭度0.3为佳。
李意德刘伟钦罗瑞强尹光天陈德祥叶骚胜孙冰
关键词:森林植被群落学特征生物多样性
一种森林穿透雨水收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森林穿透雨水收集装置,它包含数根等距排列的收集管(1),该收集管(1)的顶部外圆面处向内开设有一个收集槽(2),所述收集槽(2)的顶部附近设置有一层贴合收集管(1)内壁两侧的过滤网(3),所述收集管(1)...
刘世荣杨怀李意德陈德祥许涵
文献传递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研究
本研究以海南岛尖峰岭5个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山地雨林为研究对象,5个群落分别为:几乎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林(或称老龄林);天然更新次生林(41年生);种植少量乡土树种后,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次生林(23年生);皆伐前生林后种植...
李意德骆土寿许涵陈德祥林明献
关键词:热带森林演替群落结构土壤性质
文献传递
热带山地雨林木本豆科和樟科植物叶内生细菌群落:物种与功能群多样性及驱动因子被引量:2
2023年
揭示热带木本豆科与樟科植物的叶内生细菌群落的物种与代谢功能群组成差异及其驱动因子有助于理解热带森林的植物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检测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豆科与樟科植物叶内生细菌,并采用FAPROTAX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代谢功能数据库注解内生细菌功能。从豆科植物的长脐红豆(Ormosia balansae)、软荚红豆(O.semicastrata)与樟科植物的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硬壳桂(C.chingii)共4种植物检测到叶内生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taxonomicunits,OTUs)达1,123个,隶属于21门36纲51目92科160属,其中有600个OTUs被鉴定为变形菌门,72个OTUs为酸杆菌门,分别占总细菌序列数的57.17%和15.12%;噬纤维菌目的薄层菌属(Hymenobacter)及根瘤菌目的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的细菌物种最丰富,分别达37和27个OTUs。叶内生细菌物种组成在豆科与樟科植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NOSIM:R=0.5792,P=0.004)。基于群落非参数性检验的环境向量拟合分析(environmental vector fitting,Envfit)结果表明,对叶内生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影响最大的是叶全钾含量(leafpotassiumcontent,LKC)与比叶面积(specificleaf area,SLA)。有明确分类信息且功能已注释的叶内生细菌OTUs占总OTU数的54.63%,涉及28类代谢功能群,其中固氮功能群、好氧化能异养功能群、纤维素分解功能群、甲醇氧化功能群、甲烷氧化功能群、尿素分解功能群等6类功能群的相对多度在非豆科的厚壳桂属(Cryptocarya)显著高于豆科的红豆属(Ormosia)植物。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结果表明,细菌代谢功能群主要受SLA和叶全磷含量(leaf phosphorus content,LPC)影响。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非豆科植物叶内生细菌群落中相对多度较高的碳、氮代谢功能群可能是其对低有效养分的土壤环境的适应性机制之一。
吴春玲罗竹慧李意德许涵陈德祥丁琼
桉树无性系苗期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对6个现有桉树人工林高产无性系的苗期光合作用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光响应的饱和点在1800~2000μmolms,净光合速率Pn与PPFD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桉树无性系具较高的
陆钊华徐建民李光友白嘉雨陈德祥陈儒香
关键词:桉树无性系光合特性
文献传递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8
2015年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热带雨林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对于深入分析热带雨林植被分布格局与土壤的关系,促进热带雨林的保护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内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局域范围内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A(0—10 cm)、B(10—30 cm)、C(30—60 cm)3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分别为2.699、2.782、2.434 kg/m2,A、B两层差异性不显著,与C层差异性显著(P<0.05);(2)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模型交叉验证结果表明:A层拟合的半方差函数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B、C两层为球状模型;3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程分别为:54.2、70.9、97.2 m;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分别为:0.512、0.708、0.882,表明A、B两层属中等程度变异,C层具有较大的块金值,属于弱变异,说明在小尺度范围具有更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也说明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之间具有不同的相关性:A层与B层及C层之间的相关性要小于B层和C层之间的相关性,说明热带雨林中土壤有机碳密度表层与下层受到不同生态过程的控制。(3)普通克里格插值及绘制的空间分布轮廓图表明:在研究尺度上A、B两层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空间异质性明显,呈斑块状分布;C层空间异质性较弱,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呈条带状分布;(4)地形引起的水热分配是影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郭晓伟骆土寿李意德许涵陈德祥林明献周璋杨怀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地统计学热带山地雨林
森林冠层结构的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3
2008年
林冠是树木光合作用的主要层次,林冠结构造成的林下光环境差异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群落的更新演替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冠层结构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全球生态学家的高度重视,国际科学界已举行了三届国际冠层大会,认为合作并发展全球冠层研究计划是必须的。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冠层结构、林内环境、林下植被组成及土壤环境之间的一系列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将近年来有关森林冠层结构最新研究方法作简单介绍,为今后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邱建丽李意德陈德祥骆土寿
关键词:冠层结构叶面积指数叶倾角林下植被土壤有机碳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