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清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周缘油气运聚特征与岩性圈闭评价被引量:11
- 2009年
- 蚌湖向斜是潜江凹陷主要的生油洼陷,潜三、潜四段烃源岩均已成熟生油,向斜东、南斜坡带发育大量砂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油气呈面状补给方式进入渗透性砂岩输导体,并在浮力驱动下发生运移。油气的运移和聚集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①构造格局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趋势;②渗透性砂岩输导体与运移趋势的空间配套决定了油气运移路径的实际分布;③每个岩性圈闭均有运移路径网络所限定的油气汇聚范围,其源岩体积和生、排烃性能控制了圈闭含油气性。在同一个运聚组合中,油气运聚范围的面积与圈闭含油气性呈正比关系。以生油洼陷内油气运移路径的预测技术为基础,可对岩性圈闭的含油气性作出较为确切地评价。
- 吴东胜吴剑张玉清何幼斌罗进雄
- 关键词:潜江凹陷油气运移岩性圈闭含油气性
- 微生物异常探索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北部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
- 2021年
-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北部研究区,地表条件复杂,地震和钻井施工困难,油气富集规律还不甚清楚。因此,试图通过微生物找油方法,最小成本最高效率,以探明本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区面积约230.0 km2,采集样品间距南北500 m×东西250 m,共采集并分析了样品2354个。研究表明,微生物异常主要分布在万城断层的东侧,其中微生物气异常零星分布,异常较弱,无独立气藏。在综合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微生物异常分布特征表明,万城断裂带显示了来自北西和北东向的双向物源,油气来源于梅槐桥洼陷,属近源成藏。万城断裂带东侧和坡折带低位扇砂体是油气有利富集区,前景较好,主要为古近系新沟咀组成藏。万城断裂带西侧有小面积油藏,可能系白垩系成藏。最后,对微生物异常区进行了分级评价,指明了重点攻关区、评价有利和较有利区,对大幅降低勘探风险和提高勘探成功率,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 袁志华赵青赵青张玉清邓富强张忠坡张忠坡李秀荣
- 关键词:江汉盆地江陵凹陷
- 中国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新进展——以大庆卫星油田为例被引量:7
- 2008年
- 在大庆卫星油田,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油田开发区.通过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研究,揭示了卫星油田研究区内断层-岩性油气藏中剩余油气富集规律;扩大了油田的开发范围;与此同时,发现了4个微生物异常区.并通过钻井实践证实,油气微生物勘探在该区预测的成功率达80%,并为卫星油田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104t.通过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在卫星油田的应用研究,为该技术从勘探领域向开发领域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并建立了更为精确的微生物异常标准体系,为研究区及其邻区,乃至整个松辽盆地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释依据.同时,对于我国的复杂油气藏,特别是岩性油气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支撑,这必将对我国的油气勘探尤其是在油田开发区寻找剩余油与扩边增储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 袁志华张玉清赵青姜洪福刘云燕罗中华李雪王石头李波潘国辉高兴友张国良
- 关键词:勘探技术
- 湖北松滋油气田天然气微生物勘探被引量:2
- 2008年
- 湖北松滋油气田是一个新发现的油气田,尽快揭示其天然气的富集规律及勘探方向尤为重要。油气微生物勘探成本低廉、简便快速、多解性小,可能适用于该油气田。通过对所取得的1 354个样品进行的天然气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分析,并结合其他资料(样品湿度、岩性、颜色等),获得了松滋油气田天然气微生物异常值,并进一步绘制了天然气微生物异常分布图。通过综合分析,不仅天然气微生物勘探结果与已完钻井的含气情况相符,而且对研究区内的正钻井(S4井)也成功地进行了快速评价;最后,对研究区内4个异常区进行了分级排队:东部异常区为最有利富集区,南部异常区为有利富集区,可以将勘探方向逐步向南转移。这一实践成果充分展示了天然气微生物勘探的应用前景。
- 袁志华张杨王石头张玉清
- 关键词:天然气微生物勘探异常值勘探区
- 一种新的页岩储层杨氏模量与泊松比获取方法
- 2014年
-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取页岩储层杨氏模量与泊松比的方法一直是测井研究的一项难题。通过试验研究证明,页岩气储层交叉偶极声波确定的杨氏模量与常规测井声波时差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交叉偶极声波确定的泊松比与常规声波时差与岩性密度呈较强的二元线性关系。反之,利用常规测井声波时差及体积密度可以求取页岩气储层的杨氏模量与泊松比,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方法。研究成果已在中扬子地区建南气田、涪陵页岩气田、湘鄂西地区应用36口井,计算误差<10%。
- 张建平任元张玉清李昂马天碧
- 关键词:常规测井杨氏模量泊松比
- 元素录井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5年
- 以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仪(XRF)为主要设备的元素录井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录井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特殊钻井条件下的细小或粉末状岩屑识别与描述难题。基于涪陵页岩气田元素录井技术应用实践认识,概括介绍了元素录井技术及其资料在海相页岩气储层岩性识别、储层密度与孔隙度计算、可改造性评价方面应用方法。涪陵页岩气田应用结果显示,元素录井岩屑矿物含量测量与实验室岩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计算的视储层岩石密度、总孔隙度与测井、核磁共振录井处理结果基本接近,已成为页岩气井钻探的必要配套技术。
- 李昂袁志华张玉清张建平赵红燕
- 关键词:XRDXRF勘探
- Ola1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Obg样ATP酶1(Obg-like ATPase 1,Ola1)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受精技术获取小鼠合子并进行胚胎体外发育培养,利用电转siRNA干扰技术敲低Ola 1基因,检测Ola 1基因干扰效率,并统计卵裂率和囊胚率;通过免疫荧光和TUNEL法检测胚胎的DNA损伤情况和早期凋亡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胚胎多能性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敲低Ola 1基因后,小鼠胚胎中Ola 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成功实现小鼠胚胎中敲低Ola 1基因表达。敲低Ola 1基因后,早期胚胎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囊胚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γ-H2A.X荧光强度和囊胚凋亡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敲低Ola 1基因引起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受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低Ola 1基因后,早期胚胎的多能性相关基因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和多潜能性基因(Nanog)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促凋亡基因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抗凋亡基因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5)。【结论】Ola1可能通过调控早期胚胎的多能性相关基因表达,参与DNA损伤和早期胚胎凋亡过程,从而影响早期胚胎发育潜力。
- 罗安凤张玉清王昕昕杨彩侠解迪
- 关键词:小鼠胚胎发育DNA损伤细胞凋亡
- 特殊油气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
- 王新海宋岩张玉清张冬丽徐义卫马卫国汤天知刘云生龚文平杨冬梅
- 《特殊油气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相比的创新性如下:(1)首次系统、完整地建立了煤层气定向羽状水平井开采的数学模型,它考虑了低渗非达西渗流、变形、吸附解吸、扩散等因素的作用。开发出了煤层气定向羽...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软件
- 大庆卫星油田微生物勘探技术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将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大庆卫星油田油气成熟开发区,揭示了卫星油田工区内受断层控制的油气富集规律,将成熟开发区向西侧进行了拓展,且在未知区域发现了4个油气富集区。这4个油气富集区的总面积为16.08km2,占总研究区面积的19.7%,这表明研究区内的含油气远景不是十分理想。根据微生物异常区形态和面积、微生物异常最大值和平均值,将微生物异常区与断层的关系与已知含油气区进行了比较,对4个油气富集区进行了分级。其中:中部异常区为最有利的目标区块;其次是东南异常区。根据卫星油田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在工区内部署了10口评价控制井。钻井证实,其含油气性符合率达80%。这对于我国的复杂油气藏,特别是岩性油气藏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支撑,将对我国的油气勘探尤其是在油田开发区寻找剩余油及扩边增储产生深远的影响。
- 袁志华赵青王石头张玉清姜洪福刘云燕
- 关键词:油田开发油气富集区油气远景评价
- 利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寻找页岩气有利目标区被引量:6
- 2011年
- 利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可以开展预测含油气区、油气前景分级评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等。近几年来该技术在中国12个区块应用效果良好。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控制页岩气富集的因素较多,如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页岩的孔隙与裂缝、埋深、压力等。在页岩气勘探中,原生页岩气藏较高的异常压力、气藏的隐蔽特性、页岩的孔隙与微裂缝愈发育气藏富集程度愈高等这些有利的页岩气成藏特点,均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更有效地反映页岩气的富集规律,进而圈定页岩气有利目标区,大大提高页岩气的勘探成功率,降低页岩气的勘探风险。
- 袁志华张玉清
- 关键词:页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