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韬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野外
  • 1篇野外观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沙盒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恶化
  • 1篇时间信息
  • 1篇树林
  • 1篇碳储量
  • 1篇碳含量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下游河道
  • 1篇流域
  • 1篇集沙仪
  • 1篇河道
  • 1篇防水罩
  • 1篇风吹
  • 1篇风沙
  • 1篇风沙活动
  • 1篇干涸

机构

  • 6篇河北省科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6篇张韬
  • 3篇王仁德
  • 3篇郑振华
  • 3篇蒋红军
  • 3篇张茹春
  • 3篇李庆
  • 2篇崔建军
  • 1篇曹建生
  • 1篇赵艳霞
  • 1篇秦彦杰
  • 1篇马文才
  • 1篇武爱彬
  • 1篇王攀
  • 1篇沈会涛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盐湖研究
  • 1篇Agricu...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察汗淖尔干涸湖床风沙活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及人类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打破了中国内陆河尾闾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平衡,造成许多湖泊水面萎缩退化,裸露的干涸湖床极易发生风沙活动进而引发盐尘暴。盐尘暴比普通沙尘暴在环境风险上具有突出危害性。以地处京津冀上风上水区的坝上高原察汗淖尔干涸湖床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风沙观测方法,结合地面调查与沉积物采样,初步分析了察汗淖尔干涸湖床春季风沙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春季风速随时间减弱、降水随时间增加及二者共同作用下的地表盐结皮形成-破碎过程影响,察汗淖尔春季风沙活动强度随时间减弱,早春的风沙活动强度远大于晚春;西南侧大湖湖心区及其西北风下风向面积约为0.72 km^(2)的积沙区是察汗淖尔干涸湖床春季盐尘释放的高值区,总面积约10.27 km^(2),最高输沙强度达88336.60 g·m^(-1)·d^(-1)。
刘颖王仁德蒋红军李庆苑依笑张茹春张韬
关键词:风沙活动野外观测
河北省太行山区水库下游河道生态恶化特征及成因分析——以滹沱河下游河道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文章通过对河北太行山区水库下游13条河流重点河段生态现状的普查和对滹沱河典型河段的重点调查,发现了目前水库下游河道普遍存在河道断流、平原荒漠化、补排关系发生变化、"沙龙"肆虐和众多水生物种消失的五个生态恶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揭示了造成河道生态恶化的原因,主要为气候变异、干旱频发、筑坝建库、破坏河床、污水排放和执法不力。
崔建军郑振华张韬
一种360°全方向连续称重集沙仪
本发明涉及一种360°全方向连续称重集沙仪,其结构包括箱体、储沙室、基座、防水罩、集沙盒、集沙沙克龙、扇片和接线盒等部分。当风力吹动扇片时,扇片方向发生改变,带动主轴转动,使集沙沙克龙的进风口朝向来风方向。集沙沙克龙将随...
蒋红军王仁德李庆付刚苑依笑张韬刘瑞莹李童洲周鑫铄查慧敏
坝上地区察汗淖尔流域盐尘暴形成风险研究
2024年
近年来,位于冀蒙交界处的察汗淖尔日渐干涸,有成为盐尘暴策源地的风险,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普遍担忧。盐尘污染治理的重要前提是确定盐尘暴的形成区域。作者通过调查取样和遥感解译,对察汗淖尔流域表层土壤盐渍化程度和植被覆盖进行了全面分析,确定了察汗淖尔流域盐尘暴形成的主要潜在区域,并进行了盐尘源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察汗淖尔流域土壤盐渍化程度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趋势。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总体较好,东南部总体优于西北部,但干涸湖心仅有零星植被。干涸湖心及其周边区域不仅表土盐分含量高,植被覆盖状况也较差,发生严重风蚀可能性较大,是盐尘暴形成的中高风险区。流域的其他区域或者土壤盐分含量低,或者植被盖度高,盐尘暴形成风险较低。该研究结果为掌握察汗淖尔,乃至坝上地区其他干涸湖盆盐尘源分布特征,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蒋红军王仁德张茹春李庆张韬王攀刘颖
太行山东坡不同林龄杏树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太行山东坡4、8、12年生和16年生杏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树各器官碳含量在447.3—488.1 g/kg;树干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显著降低(P<0.05),不同林龄间树根、树枝和树叶碳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层(0—100 cm)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林龄对杏树林乔木层、土壤层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有显著影响。4、8、12年生和16年生杏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7.810、72.647、82.450 Mg/hm2和102.336Mg/hm2;土壤层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90.1%—99.6%,且主要集中于0—40 cm。乔木层碳储量分配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土壤碳储量分配则减小。结果揭示了土壤层是杏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杏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在生长过程中能显著地积累有机碳。研究结果可为经济林经营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沈会涛张韬张韬马文才秦彦杰武爱彬曹建生赵艳霞
关键词:碳含量碳储量
Vegetation Influence Investigation of GangnanHuangbizhuang Reservoir Downstream River and Recovery Strategies
2015年
The research selected three typical areas for plant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upper reaches of Gangnan Reservoir, the area between Gangnan and downstream of Huangbizhuang Reservoir, and Huangbizhuang Reservoi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fected by water, plant species, species diversity and species richness were all decreasing in varying degrees as the distance with watercourse upper reaches was increasing, but the ratio of Anthropochory plants was growing. The research finally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increasing wetland area, constructing forests and artificial water landscape of Hutuo River and reinforcing watercourse compre- hensive management.
张茹春郑振华崔建军张韬
关键词:VEGETATIO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