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性关节炎
  • 3篇关节炎
  • 2篇尿酸
  • 1篇血症
  • 1篇双能CT
  • 1篇酸血症
  • 1篇痛风
  • 1篇痛风性
  • 1篇痛风性关节炎
  • 1篇尿酸血症
  • 1篇足底
  • 1篇踝部
  • 1篇误诊
  • 1篇误诊分析
  • 1篇慢性
  • 1篇慢性痛风性关...
  • 1篇结缔组织
  • 1篇结缔组织病
  • 1篇筋膜
  • 1篇筋膜炎

机构

  • 2篇北京市顺义区...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梁波
  • 3篇刘晓敏
  • 2篇赵学刚
  • 1篇郑永财
  • 1篇徐冰
  • 1篇柯丹
  • 1篇李丽
  • 1篇张春雨
  • 1篇张郡
  • 1篇张妍
  • 1篇张丽霞

传媒

  • 1篇医疗装备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肺部超声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肺部超声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为对象。根据胸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结果,CTD-ILD 24例为观察组和CTD-无ILD 23例为对照组,采用肺部超声检查,肺功能检查。分析肺部超声检查结果、肺功能数据、HRCT间质病变评分等。结果观察组肺部超声B线评分14肋间25(12,80)分、50肋间79(37,265)分、后基底部肋间20(0,30)分高于对照组14肋间0(0,0)分、50肋间4(0,9)分、后基底部肋间0(0,3)分(P<0.001)。50肋间肺部超声的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52~0.999,P<0.001),14肋间肺部超声曲线下面积为0.951(95%CI:0.890~1.000,P<0.001),后基底部肋间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0.683~0.942,P<0.001);50肋间、14肋间、后基底部肋间肺部超声B线评分灵敏度分别为83.3%、87.5%、75.0%;50肋间、14肋间、后基底部肋间肺部超声B线评分特异度分别为78.3%、87.0%、73.9%;50肋间、14肋间、后基底部肋间肺部超声B线评分截断值分别>10、>3、>2。50肋间、14肋间、后基底部肋间肺部超声B线评分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5%、83.3%、76.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3%、88.0%、69.2%。50肋间、14肋间及后基底部肋间肺部超声B线评分与HRCT间质性肺病半定量评分呈正相关(P<0.001),分别与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_(CO)/pre)呈负相关(P<0.001)。观察组胸膜线连续性中断17例(73.91%)高于对照组4例(16.67%)(P<0.001)。结论肺部超声检查可判断CTD-ILD严重程度。14肋间肺部超声比50肋间和后基底部肋间肺部超声对CTD-ILD预测好。
梁波张春雨郑永财徐冰蒋敏娜赵学刚刘晓敏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病疾病严重程度
抗CCP抗体AKA及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致残性免疫性疾病。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修订的RA分类标准认定通过临床表现、X线及血清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进行诊断。但实践中,早期RA临床表现和X线特征性常不典型,且RF的特异性较差。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对RA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抗角蛋白抗体(AKA)也能辅助诊断RA。本文拟探讨抗CCP抗体、AKA及RF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RA诊断中的意义。
张妍柯丹李丽张丽霞赵学刚梁波
关键词:抗CCP抗体类风湿关节炎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
不典型痛风性关节炎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的痛风性关节炎4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4例中1例因关节对称肿痛及类风湿因子阳性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双膝关节肿痛,因关节X线检查提示退行性改变误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因炎性下腰部疼痛及强直性脊柱炎常见查体阳性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1例因右足跟疼痛符合足底部筋膜炎特点误诊为足底部筋膜炎。误诊时间3个月~5年。后经追问病史,4例长期存在高尿酸血症且原治疗方案无效,遂进行双能CT检查,均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给予相应治疗,症状皆明显缓解。随访6个月,病情平稳。结论临床表现不典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容易误诊。临床上对合并高尿酸血症关节炎患者要考虑到痛风性关节炎可能,对高度怀疑该病患者可采用无创双能CT检查进行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梁波刘晓敏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误诊骨关节炎
120例足/踝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双能CT检查结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应用双能CT(DECT)研究足/踝部非显性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酸盐沉积的阳性率及解剖学分布。方法以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在门诊明确诊断为足/踝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且体格检查未发现痛风石形成(非显性痛风石)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能CT对双足/踝进行扫描,由放射学专家阅片并记录扫描部位是否存在尿酸盐沉积及其解剖学分布。结果 DECT发现非显性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酸盐沉积的阳性率为90%。尿酸盐沉积于158个受累部位,沉积于243个非受累部位。尿酸盐除可沉积于关节局部外,还可沉积于各种软组织。按照尿酸盐沉积的解剖部位的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第一跖趾关节(34%)、内踝(14%)、外踝(11%)、第一趾间关节(8%)、跟腱(8%)、内踝侧肌腱/韧带(8%)、足底部肌腱/韧带(6%)、外踝侧肌腱/韧带(6%)、跗趾关节受累(4%)、其他部位(1%)。结论 DECT可发现足/踝部非显性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尿酸盐沉积,为下一步研究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提供了初步依据。应用DECT,发现尿酸盐在足/踝部沉积有一定的解剖学分布特点,这些特点可能与机体的生物力学及其他局部因素有关,其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梁波刘晓敏张郡袁冠平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双能CT尿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