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 作品数:109 被引量:608H指数:15
-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双侧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对湖南省肿瘤医院4例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同期或二期,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双侧乳房再造.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36.2±5.9)岁,范围31~53岁.结果 4例患者共切取8块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皮瓣长(15.1±0.4)cm、宽(12.6±0.3)cm、厚(4.3±0.5)cm,血管蒂长度为(12.6±0.3)cm,动脉管径为(1.8±0.2)mm,静脉管径为(2.1±0.4)mm.皮瓣平均重量为235 g(195~335 g).1例皮瓣出现脂肪液化,1例出现皮瓣供区脂肪液化,都经换药后顺利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患者自觉腹壁肌肉功能无影响.随访14~33个月,平均21.7个月,效果均较满意,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结论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是乳腺癌术后双侧乳房再造的理想方法之一.
- 宋达疆刘德权李赞周晓章一新冯光彭小伟周波吕春柳伍鹏唐园园
- 关键词:乳腺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
- 一种多角度头部支撑结构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角度头部支撑结构,涉及手术辅助器械领域,包括:支撑结构本体;所述支撑结构本体的内部设有收集血液的凹槽,凹槽的内部安装有L形结构的支撑组件,四个支撑组件与内板连接,并将内板支撑在内槽内部,内板的内部有金属过...
- 周波
- 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单侧早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2例,均为女性,年龄33~52(37.4±3.5)岁。1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并应用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同期乳房再造术,皮瓣携带的肋间神经感觉支与受区肋间神经吻合,腹壁下血管与受区胸廓内血管或者胸背血管吻合。记录皮瓣长度、宽度、厚度及血管蒂情况,携带感觉神经长度及选择的受区血管和神经。随访再造乳房的感觉恢复情况,将乳房分为5个区,包括4个象限和中央区,对每区的压力觉和温度觉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完成患者主观感觉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外形恢复、感觉恢复和满意度。结果皮瓣长(32.3±0.4)cm、宽(12.7±1.6)cm、厚(3.8±0.4)cm,腹壁下血管蒂长度为(12.5±0.4)cm,动脉管径为(1.7±0.4)mm,伴行静脉管径为(2.2±0.7)mm,携带肋间神经感觉支长度为(2.3±0.4)cm。受区血管为胸廓内血管(7例)和胸背血管(5例)。所有受区神经为同侧第3肋间神经。所有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供区发生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再造乳房外形圆润,弹性质地可,未见皮瓣发生溃疡;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未见影响。12例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平均19.6个月,未见乳腺癌复发情况。术后12个月调查患者的感觉恢复效果,12例(100%)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病例中,所有再造乳房至少有1区恢复了温度觉。患者对再造乳房外形及感觉恢复均满意。结论游离带感觉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与受区胸壁第3肋间神经吻合有助于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感觉功能恢复。
- 王蕾宋爱莉宋达疆李赞周波吕春柳伍鹏唐园园
- 关键词:乳房成形术乳房再造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 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5
- 2018年
- 目的探索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肿瘤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中施行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乳腺肿瘤中心收治的246例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肿瘤个案管理中建立乳腺癌重建患者爱汝交流沙龙,开展一系列乳房重建宣教活动,逐步形成独特的"爱汝文化"人文关怀体系,为患者提供全程个案管理模式。调查分析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身体意像、性调节、创伤后成长评分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和创伤后成长、性调节和身体意像评分比较,随个案管理时间延长逐渐趋于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个案管理模式能满足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的身心灵觉和文化需求,提高了乳腺癌乳房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整体康复状态,值得推广。
- 彭翠娥李赞周波吕春柳彭小伟宋达疆蔡歆周燕舞陈小兵毛煌兴
- 关键词:人文关怀乳腺癌乳房重建创伤后成长
- 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再造1例单侧乳腺癌患者乳房被引量:1
- 2022年
- 2020年5月14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7岁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对其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重量为305 g)游离移植再造乳房。术中将右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左侧腹壁下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远端吻合,见皮瓣通血良好,将腹部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闭合。手术历时9 h。术后第1个48 h皮瓣显示轻度灌大于流,未见明显水肿或水疱,皮瓣温度与周围皮肤一致,引流管引流量仅40 mL。术后3 d皮瓣血运完全恢复正常,皮瓣存活良好,供区切口无明显张力,愈合顺利。随访2个月,腹部供区切口完全愈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重建乳房外形自然,患者计划进一步行乳头重建和对侧乳房悬吊术。该病例提示在特定情况下可选用双侧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进行自体乳房再造,以最大限度减少供区损伤。
- 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周波吕春柳唐园园易亮罗振华
- 关键词:外科皮瓣乳房成形术显微外科手术
- 线上线下康复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上肢功能和体像自评的效果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评价线上线下的康复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上肢功能和体像自评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乳腺肿瘤整形外科接受手术的117例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线上线下康复干预模式。于术后2周、术后12个月时采用DASH简式上肢功能评定表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采用乳腺癌术后患者体像自评问卷和乳腺癌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体像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2个月干预组上肢功能、生活质量和体像自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线下康复干预促进了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上肢功能康复,提高了患者体像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彭翠娥李赞毛煌兴吕春柳周波宋达疆伍鹏王青霞彭文蔡歆
- 关键词:乳房重建体像个案管理上肢功能
-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的效果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供区采用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的优势和经验。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3例口腔肿瘤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5岁;其中舌癌8例、口颊癌5例。全部采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结果13例患者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都顺利切取成功,皮瓣面积7.0 cm×4.0 cm^14.0 cm×7.5 cm,皮瓣供区采用股前外侧接力穿支皮瓣(10例)或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3例)转移修复,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8.5 cm×5.0 cm^18.0 cm×7.0 cm,接力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面积为7.5 cm×4.0 cm^15.0 cm×7.0 cm。术后所有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和伤口裂开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12~2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困难时,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缺损,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张力较大时以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 宋达疆李赞章一新彭小伟冯光周波吕春柳伍鹏唐园园易亮罗振华
- 关键词:口腔肿瘤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皮瓣移植
- 同时携带肋间动脉穿支与腹壁下动脉穿支保留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皮瓣再造乳房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同时携带肋间动脉穿支与腹壁下动脉穿支保留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皮瓣再造乳房的技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2月,对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同期或二期应用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患者年龄29~56岁,平均34.6岁。病程2~16个月,平均9.5个月。肿瘤位于外上象限4例,外下象限2例。病理检查示均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分期:Ⅰ期4例,Ⅱ期2例。术中发现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位置靠近皮瓣边缘和脐旁,2例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较为细小(<0.3 mm),以腹壁下动脉穿支联合肋间动脉穿支制备保留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修复。皮瓣长(28.9±0.2)cm、宽(12.1±0.4)cm、厚(4.4±0.3)cm,血管蒂长(11.5±0.2)cm,皮瓣质量(420.5±32.7)g。结果术后6例皮瓣完全成活,乳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供区积液、血肿、感染等情况发生。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8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影响。随访期间未出现乳腺癌复发转移。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位置靠近皮瓣边缘和脐旁或者过于细小会影响下腹部皮瓣血运,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联合肋间动脉穿支制备保留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皮瓣,可有效保证下腹部游离皮瓣的血运。
- 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冯光周波吕春柳伍鹏唐园园易亮罗振华
- 关键词: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乳房再造
- 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重建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游离股深动脉穿支(profunda artery perforator, PAP)皮瓣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同期或二期应用PAP皮瓣行乳房再造,其中乳腺癌分期Ⅰ期4例,Ⅱ期2例。患者年龄31-53岁,平均(36.2±5.9)岁。结果皮瓣长(25.2±0.2) cm、宽(6.4±0.8) cm、厚(2.6±0.2) cm,血管蒂长度为(7.2±0.6) cm,血管管径为(1.6±0.3) mm。皮瓣平均重量为345 g(225-575 g)。1例皮瓣出现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下肢功能影响。6例获随访2-3个月,平均2.5个月,效果均较满意,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结论PAP皮瓣是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理想方法之一。
- 宋达疆李赞周晓章一新彭小伟周波吕春柳彭文欧延毛煌兴
-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重建
- 乳腺单孔腔镜手术辅助装置
- 本发明提供乳腺单孔腔镜手术辅助装置,涉及手术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支撑块,底座的顶端面上还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共设有两处,且两处安装座的内侧通过限位杆A安装有电磁架,所述支撑块的底端开设有缺槽,且支撑块的内部安...
- 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