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作品数:25 被引量:100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误吸风险评估及康复干预 2023年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误吸风险评估及康复干预。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8例患者,其中男66例,女12例,年龄46~90(72.77±11.81)岁。78例AECOPD患者中,有吞咽障碍者21例,无吞咽障碍者57例。根据临床吞咽障碍评估患者的误吸风险,包括全面病史评估、口颜面功能和喉部功能评估以及床旁的饮水及吞糊试验;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康复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情况及康复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78例患者中,有吞咽障碍者,占26.93%(21/78);高龄、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影响患者吞咽功能异常的因素(χ^(2)=4.262、11.001、10.645,均P<0.05);吞咽康复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干预后,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通过率、洼田饮水试验通过率及吞糊试验通过率均较干预前好转[61.53%(48/78)比44.87%(35/78)、74.36%(58/78)比52.56%(41/78)、71.79%(56/78)比55.13%(43/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7.989、4.672,均P<0.05)。结论识别AECOPD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并指导吞咽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并发症和疾病负担。 李丹 覃彦珠 张凌芸 盛青青 梁馨尹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误吸 风险评估 吞咽困难 干预 经颏下前庭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对比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比较经颏下前庭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评估颏下前庭入路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按纳排标准,纳入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结节小于2cm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广州... 李丹关键词:腔镜甲状腺手术 PIK3CA基因异常扩增对胶质瘤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PIK3CA基因突变和扩增与临床结局相的相关性,为临床胶质瘤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直接测序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PIK3CA基因突变和异常扩增,并利用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二者与临床病例特性及结局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与胶质瘤患者3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在50名胶质瘤患者中,有6例患者具有PIK3CA基因的突变,有41例患者具有PIK3CA基因的异常扩增。PIK3CA基因的异常扩增与磷酸化Akt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胶质瘤患者中,未发现PIK3CA基因的突变与其临床病例特性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PIK3CA基因的异常扩增与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胶质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析显示,PIK3CA基因异常扩增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的低于无PIK3CA患者。结论 PIK3CA基因的异常扩增可能是胶质瘤患者中PI3K/Akt途径被激活的主要机制。PIK3CA基因异常扩增与胶质瘤患者预后差生存率低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PI3K/Akt途径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有效治疗靶点。 罗冬冬 彭玉平 彭彪 秦明筠 张训 胡骕 赵海林 李丹关键词:胶质瘤 PI3K 连接蛋白43半通道介导NLRP3炎症小体激活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24年 缝隙连接蛋白在脑缺血后的神经炎症扩散中发挥重要作用。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连接蛋白,通常以寡聚形式形成六聚体的半通道,与相邻细胞上的半通道对接,形成缝隙连接通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细胞表面的半通道开放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然而,在脑缺血的过程中,Cx43半通道的过度开放导致了大量的离子(Na^(+)、Cl^(−)、Ca^(2+)、K^(+))、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三磷酸腺苷(ATP)等物质的释放,引起相邻细胞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神经细胞的损伤。此外,Cx43半通道的开放还诱导炎症因子的释放,这与脑缺血后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调控Cx43半通道能够缓解脑缺血后神经炎症,进而减轻脑缺血损伤。本文重点综述了Cx43半通道蛋白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关系,以及其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旨在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彭林辉 李丹 胡志强 左夏林关键词:脑缺血 缝隙连接蛋白 炎症 NLRP3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探讨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连续入组的181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目前精神状况,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定患者目前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easurement and Treatment Research to Improve Cognition in Schizophrenia)MATRICS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评定患者目前认知功能。结果: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总病程越长,精神病性症状越严重,社会功能越差;认知功能中的信息处理速度越快,注意警觉性越高患者的社会功能越好。结论: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对其社会功能均有极大影响。 李丹 徐彩娟 徐彩娟 周燕玲 崔洪梅 孙彬 孙彬关键词:社会功能 精神病性症状 严重产后出血及与其相关的子宫切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严重产后出血(severe postpartum hemorrhage,SPPH)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导致子宫切除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157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失血程度将其分为SPPH组(39例)和非SPPH组(118例),比较两组患者产前及产时出血原因和相关因素,同时分析SPPH组患者子宫切除的相关因素。结果SPPH组患者产前纤维蛋白原水平(4.18±1.01)g/L,非SPPH组(4.61±0.79)g/L,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2.689,P<0.05),两组合并子宫肌瘤发生率分别为10.3%和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PPH与产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是否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有关(P<0.05)。SPPH患者中,子宫切除组胎盘植入发生率为50%,非子宫切除组为3.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产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偏低、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是导致SPPH的独立危险因素。胎盘植入、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量是导致围产期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 李丹 何志晖关键词: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术 严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严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临床干预方法的妊娠结局,为临床工作中对高危孕产妇早期预警、早期识别、降低子宫切除率及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循证学依据。 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 李丹关键词:严重产后出血 发病风险 TSPAN31下调其靶基因CDK4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 探讨TSPAN31通过下调其互补反义基因CDK4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Siha细胞,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TSPAN31 siRNA.用qRT-PCR检测... 李丹 孙雪萌 邓远斐 古蕾 陈子鹏 赵青关键词:CDK4 宫颈癌 增殖 额颞硬膜下-硬膜间入路切除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额颞硬膜下-硬膜间入路切除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经额颞硬膜下-硬膜间入路手术方法及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2例。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1例,面部感觉麻木加重3例,出现新的颅神经不完全麻痹3例。无死亡病例。本组术后出院时KPS评分(77.50±4.63)分,截止随访时(86.25±5.18)分。截止随访时Biglan眼肌功能分级优秀3例,良好3例,一般2例。结论:经额颞硬膜下-硬膜间入路切除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术野显露好,有助于肿瘤切除,减少颅神经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罗冬冬 彭玉平 彭彪 秦明筠 张训 胡骕 赵海林 李丹关键词: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 海绵窦 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岩斜区肿瘤23例,分别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11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7例)和幕上幕下(颞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5例)进行手术切除。结果 23例岩斜区肿瘤中脑膜瘤9例,神经鞘瘤12例,胆脂瘤2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11例中,肿瘤全切9例,次全切2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7例均全切除;幕上幕下联合入路5例中,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1例。23例患者随访6-36个月;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为(83.0±7.0)分,术后1月为(75.2±9.0)分,术后6个月为(80.0±6.0)分;6例次全切除及1例部分切除患者术后1月行伽玛刀治疗,在随访时间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根据岩斜区肿瘤的不同类型,选择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和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可以提供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罗冬冬 彭彪 秦明筠 张训 赵海林 胡骕 李丹关键词:岩斜区肿瘤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