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莘

作品数:17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哲学
  • 3篇苏格拉底
  • 3篇启蒙运动
  • 3篇灵魂
  • 3篇卢梭
  • 2篇政治战略
  • 2篇上帝
  • 2篇领导权
  • 2篇二重性
  • 2篇阿尔都塞
  • 1篇德性
  • 1篇笛卡尔
  • 1篇笛卡尔哲学
  • 1篇典型论
  • 1篇多元决定论
  • 1篇信仰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战前
  • 1篇哲学转向
  • 1篇阵地战

机构

  • 17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刘莘
  • 1篇陈宛希

传媒

  • 1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晋阳学刊
  • 1篇探索
  • 1篇重庆师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克莱哲学的基本性质被引量:4
2006年
贝克莱从洛克出发,但却背离了洛克的方向。他在哲学基本立场上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不彻底的经验论者,而这一切又都以其基督教信仰主义为基础,他对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在他的哲学话语中,上帝始终是一个元叙事。由此出发,才能正确理解贝克莱哲学的基本性质及神学本质。
刘莘
关键词:贝克莱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及其诠释被引量:7
2007年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是在西欧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及其关系的深刻思考,构成了葛兰西总体性革命战略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的文化主义转向中,“文化领导权”这个源自葛兰西的话题偏离了葛兰西的本意,它把话语等同于实践,对葛兰西思想进行文化主义的诠释。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地、客观地理解葛兰西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刘莘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市民社会政治战略
经济诉求与政治取向——论甲午战前的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
2012年
甲午战前的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具有典型的反应性和防卫性特征,官方所推行的国家主义经济战略极大地阻碍了民间资本的发展。虽然晚清中国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但早期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仍主要限于经济方面,而忽略了政治取向,体现了古代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双重性,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过渡性质。
刘莘
关键词:政治取向双重性
虔敬与苏格拉底审判的二重性被引量:1
2009年
虽然苏格拉底在宗教实践上与其他雅典人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可能更虔敬,但其基于理性的宗教认知却与遵循习惯与本能的后者相去甚远。而他对雅典人信仰行为的理性质询,则可能导向对公认的宗教实践的一系列怀疑。这就使苏格拉底审判具有了必然性。古希腊城邦的政教合一,既决定了作为德性的虔敬与正义的二重性,也决定了苏格拉底审判的复杂性质:它既是一种政治审判,也是一种宗教审判,而不是以宗教名义发起的单纯的政治审判,或仅由信仰动机而引发的宗教审判。
刘莘
关键词:虔敬正义政教合一二重性
文明批判:卢梭与启蒙运动被引量:13
2004年
卢梭与启蒙运动的关系极为复杂。在启蒙运动高歌猛进的时代 ,卢梭敏锐地看到了文明的进步本身具有的内在的对抗性质 ,意识到了启蒙主义可能出现的危机 ,并基于自然的理念对文明展开激烈的批判 ,不仅批判启蒙运动所批判的东西 ,而且批判启蒙运动所宣扬和维护的那些最重要的东西 ,而这种批判又正是启蒙运动之批判精神的深刻体现。从这个角度看 ,启蒙运动的终点不过是卢梭的起点 ,卢梭的批判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越了启蒙主义 ,在近代思想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现代性的危机。
刘莘
关键词:卢梭启蒙运动文明批判
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被引量:2
2005年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后者仅仅批判某个特定的时代及其意识形态,卢梭则致力于批判文明社会及其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原则,从而不仅揭示了启蒙价值的内在局限,而且揭示了建构这种价值的理性自身的矛盾,并将其视为人类“自我完善能力”的辩证发展。这表明,卢梭的名字与启蒙运动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联系起来的。这不仅因为他在许多重要方面同启蒙运动完全一致,而且在于他所具有的那些不同于启蒙思想体系的东西实际上也是启蒙精神逻辑发展的产物。
刘莘
关键词:卢梭启蒙运动
苏格拉底:理性与德性被引量:2
2008年
确认人的主体性,建构基于普遍理性的知识与生活,是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主题。他的德性论以知识论为基础,以道德主体之确立为核心,开始于自我的理性反思,而展开于自我之道德实现。无论知识还是实践,都贯穿着理性的逻辑。正是这种强调知识论、伦理学与存在论相统一,洋溢着理性精神和乐观主义的哲学,超越了智者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深刻改变了希腊哲学的思维轨迹,推动了希腊哲学的人文转向。
刘莘
关键词:苏格拉底智者德性灵魂哲学转向
苏格拉底:灵魂的二重性与救赎
2010年
在苏格拉底看来,作为最接近于神性存在的灵魂也会具有二重性,这就使恶的出现有了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恶在灵魂中有其本根性的存在,它不过产生于灵魂的一种缺欠,即道德智慧的缺欠。这种缺欠源于灵魂与身体的结合及身体对灵魂的禁锢和污染。灵魂的这种存在境况表明了净化灵魂以摆脱轮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哲学就是最高的净化形式。苏格拉底对灵魂二重性及救赎的论说,兼有哲学与宗教的双重性质,其根本取向是确立理性在灵魂与实践生活中的主导性。
刘莘
关键词:苏格拉底灵魂二重性
葛兰西:政治战略与文化战略被引量:2
2007年
葛兰西不仅是文化战略家,而且首先是政治战略家。他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而且针对不同于革命前俄国的西欧社会,提出了全新的革命战略即“阵地战”。这一战略基于对革命战略更广泛的理解,把夺取文化领导权、争取“公众意识”作为主战场。葛兰西这一思想对其追随者影响深远,但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尤其是受到了托洛茨基主义者的深刻质疑。而欧洲共产主义及其左翼批评者已有的历史则表明,自葛兰西、卢卡奇以来,西欧共产主义运动真正有效的政治战略,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刘莘
关键词:领导权阵地战欧洲共产主义托洛茨基主义
阿尔都塞: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被引量:5
2011年
为维护科学理论的自主性,阿尔都塞依据其生产性的认识论,把理论活动视为实践,使其与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意识形态实践并列于实践结构的同一平面,从而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转换为理论实践与非理论实践的关系。对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理论主义阐释体现了阿尔都塞反经验主义、反人道主义的立场。即使在其作了重要修正的思想后期,他也没有完全放弃先前的观念。在这个特立独行的哲学家看来,在关系到某些政治上和理论上的战略要点时,那些激进提法是必须捍卫的",理论实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刘莘
关键词: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反人道主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