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劲松
-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经皮肝穿胆汁引流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15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胆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外科切除是唯一的根治办法,但只有约20%患者可手术切除,且这部分患者中仍有50%局部复发。放射治疗是治疗晚期胆管癌的主要方法。随着影像和内镜技术的发展,可先对伴有黄疸进行性加重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胆汁引流减轻黄疸,然后再进行放射治疗。
- 郑爱青孙劲松穆海玉梁克明荀小青
-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伽玛刀
- 肺癌影像引导放疗摆位误差及配准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利用直线加速器的OBI(on board imager)影像引导系统对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区域配准误差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50例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肺癌患者,应用OBI影像引导系统进行二维电子射野影像(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和三维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验证,对比分析2种验证方式的摆位误差。利用OBI影像引导系统配准分析软件分别对肺组织和靶体积进行自动配准,对比分析靶中心上各方向的位置误差。结果:EPID和CBCT 2种摆位验证方式下左右(Lat)、上下(Vrt)、头脚(Lng)方向的平移误差分别为(-1.62±1.58)、(2.12±1.49)、(4.52±2.42)mm和(-1.27±1.25)、(1.43±1.57)、(3.12±2.62)mm;在不同区域(肺组织和靶体积)配准中的位置误差左右(Lat)、上下(Vrt)、头脚(Lng)方向的平移误差及旋转角度分别为(-1.27±1.25)、(1.43±1.57)、(3.12±2.62)mm,(0.5±1.6)°和(-1.56±1.78)、(1.68±2.39)、(3.42±2.73)mm,(0.8±1.9)°。CBCT与EPID在肺癌摆位误差验证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上下、头脚方向2种方式的摆位误差差别较大,在CBCT自动配准不同区域选择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摆位验证中,2种方法均可用于临床,CBCT优于EPID。
- 孙小喆孟慧鹏郑爱青王昊孙劲松梁克明穆海玉
- 关键词:肺癌摆位误差
- RapidArc在晚期肝门区胆管癌放疗中的物理剂量学探讨
- 2016年
- 【目的】研究快速旋转调强(RapidArc)在晚期肝门区胆管癌放疗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瓦里安Eclipse 10.0计划系统设计晚期肝门区胆管癌患者RapidArc计划10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分析靶区的相关剂量学参数以及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s,OARs)的评价指标;利用PTW电离室矩阵和EPID-Portal Dosimetry系统进行计划验证;利用OBI系统保证治疗中的位置精度。【结果】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D2、D98、Dmean分别为:(48.94±0.88)Gy,(52.74±0.95)Gy,(51.45±0.92)Gy,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为(0.95±0.09),有较好的适形度。OARs指标均在较低的水平;2种验证方法的γ通过率均在95%以上;治疗时的位置精度均在±3 mm以内。【结论】RapidArc能够满足晚期肝门区胆管癌放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
- 孟慧鹏孙小喆郑爱青王昊孙劲松梁克明
- 关键词:胆管癌放疗
- 兔肝VX2肿瘤模型放疗疗效评价的PET与CT对比研究
- 目的 研究18F-FDG PET 与CT 对兔肝VX2 肿瘤模型放疗后疗效评价的差异.方法 48 只肝右叶荷VX2 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2 只,分别为对照组(非放疗组)、10 Gy 放疗组、15 Gy ...
- 林志春尹亮郑爱青李祖贵穆海玉孙劲松
- VMAT和dIMRT技术在鼻腔肿瘤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VMAT和dIMRT在鼻腔肿瘤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利用瓦里安Eclipse 10.0计划系统对8例鼻腔肿瘤患者,分别设计单弧、非共面双弧VMAT计划和非共面5野dIMRT计划,在计划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统计比较靶区的相关剂量学参数、敏感器官(OARs)的剂量体积参数以及机器总跳数(MU)、总治疗时间(T)。结果:本研究中三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只有CTV的D2、Dmean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危及器官中,全脑的Dmean、脑干的D2、Dmean、左眼的Dmean、右视神经的D2、视交叉的Dmean、左腮腺的D2、Dmean、右腮腺的Dmean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器总跳数(MU)、总治疗时间(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三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危及器官的受量各有优缺点,VMAT计划能够明显减少机器总跳数和总治疗时间。综合考虑,笔者认为单弧VMAT计划应该是鼻腔肿瘤放疗的首选。
- 孟慧鹏孙小喆郑爱青孙劲松王昊梁克明
- 关键词:鼻腔肿瘤VMAT
- 头皮血管肉瘤固定野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 2016年
- 目的,比较固定野调强放疗d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疗在治疗全头皮血管肉瘤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利用瓦里安Eclipse10.0治疗计划系统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两个治疗方案( dIMRT和VMAT),使头皮血管肉瘤可接受的放疗治疗计划,剂量50 Gy。比较大脑所受照射体积、剂量及适形指数,正常大脑的受照射体积。结果,两种治疗方案中靶区、敏感组织晶体、视神经受照剂量无太大差异,在脑组织中全脑100%的体积受到5Gy照射,90以上的体积受到10Gy照射。dIMRT计划中50.4%的体积受到30Gy射,37.1 %的体积受到40Gy照射。VMAT计划中60.5%的体积受到30Gy照射,40.7%的体积受到40Gy照射。适形指数方面VMAT略优于dIMRT尽管VMAT没有显示出剂量学优势,但是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结论,由于头皮形状复杂,VMAT技术更能提供均匀和适形的剂量分布在头皮上,但在脑组织保护上VMAT与dMIRT各有优缺点。
- 孙小喆孟慧鹏郑爱青王昊孙劲松梁克明
- 关键词:调强放疗血管肉瘤
- OBI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的质量保证(QA)及维护保养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利用瓦里安厂家提供的质量保证工具,对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引导系统进行常规测量,保证放射治疗中患者位置验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过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介绍,使操作人员熟悉OBI设备的维护保养,为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设备环境。方法:根据影像引导系统OBI(On Board Imager)的验收报告和测量方法,对OBI影像引导系统的安全性、功能性、几何准确性和图像质量进行检测,完成质量保证项目的检测及维护保养。结果:影像引导系统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均正常,几何准确性方面和图像质量均在允许范围内。未出现因保养不及时而发生的故障。结论:定期的质量保证检测和维护保养表明,OBI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各项参数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定期的维护保养可以有效的减少故障率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孙小喆孟慧鹏毛京群孙劲松王昊梁克明
- 关键词:精确放射治疗OBI
- Varian EPID和PTW Detector 729在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中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对Varian EPID和PTW Detector 729在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中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通过率是否存在差异。选取30例不同部位的Rapid Arc计划分别生成两种验证计划,一种为瓦里安Rapid Arc系统自带的EPID验证计划,另一种为PTW电离室矩阵的验证计划,以3 mm和3%标准进行?通过率分析。两种方法 7组验证结果的?通过率(靶区内、有效探测面积内及靶区外扩5 mm、10 mm、20 mm、30 mm、50mm)行单因素F检验分析。结果发现靶区外扩30 mm区域内的γ通过率无统计学差异(F=0.395,p>0.05),其余6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剂量验证方式各有利弊,对其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可更全面保障调强放疗计划验证的准确性。
- 孟慧鹏孙小喆王昊孙劲松郑爱青梁克明
- 关键词: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 机载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各机械臂的位置数据恢复被引量:1
- 2016年
- 0引言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肿瘤治疗已进入精确放射治疗时代,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但在技术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日常的摆位误差、靶区缩小引起的计划剂量分布的变化等。
- 孙小喆孟慧鹏郑爱青王昊孙劲松梁克明
- 关键词:机械臂数据恢复
- PET与CT对兔肝VX_2肿瘤模型放疗疗效评价的对比研究
- 2013年
- 【目的】研究18F-FDG PET与CT对兔肝VX2肿瘤模型放疗后疗效评价的差异。【方法】48只肝右叶荷VX2肿瘤的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非放疗组)、10、15和20 Gy放疗组,所有试验兔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7、14 d行18FFDG PET/CT扫描,测定肿瘤体积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放疗前各组肿瘤体积及SUVmax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后对照组肿瘤的体积及SUVmax均持续上升。3个放疗组放疗1 d后SUVmax均较放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体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3个放疗组放疗7 d后SUVmax及肿瘤体积均较1 d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放疗组放疗14 d后SUVmax均较7 d时无明显变化(P>0.05);而肿瘤体积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VX2肿瘤放疗后1 d时18F-FDG PET检查即可出现SUVmax的显著下降,可在肿瘤体积改变之前早期评估其对放疗的反应。
- 尹亮林志春李祖贵穆海玉孙劲松
- 关键词:VX2肿瘤模型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