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直视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总结外科直视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 型(BC 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2012年8 月-2014 年8 月,7 例BC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经主动脉弓直视支架象鼻血管植入术.男6 例,女1 例,年龄38 岁-63 岁(48.4 岁±8.5 岁).术中切开主动脉弓,直视下向主动脉弓远端和降主动脉真腔内植入支架象鼻血管.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1 例,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1 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门诊随访1 个月至2 年.结果 7 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体外循环(162.9±22.2)min,主动脉阻断(60.9±10.1)min,选择性脑灌时间(37.3±9.0)min.无截瘫和神经系统并发症,1 例患者术后因呼吸功能不全,延迟至术后第6 日拔除气管插管.另1 例患者术后因肾功能不全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3 d 后好转.随访期间,患者均存活,其中6 例接受CTA 复查,显示无内漏和支架移位,支架段主动脉假腔内可见血栓形成.结论直视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BC 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中、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 杨灵波王学宁张忠杰邢瑞雪王栋宗俊青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心脏外科手术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及由此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成为现代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重要术式,特别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OPCAB优越性更为明显[1-3]。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对13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手术,其中具有高危因素的为98例(71%),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杨灵波王学宁张忠杰邢瑞雪王栋宗俊青
-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高危冠心病OFF-PUMP冠心病患者全身炎症反应ARTERY
-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3例报告
- 2018年
-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病变广泛,涉及的重要器官多,外科手术技术难度大,术后早期并发症仍然是主动脉夹层病人医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学宁杨灵波郑志发张立魁张忠杰宗俊青王栋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性胰腺炎人工血管
-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再发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20年
- 据报道,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后A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可达0.6%[1-3],手术治疗难度明显增加,术后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现将我院近期手术治疗的1例AVR后再发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情况报道如下,并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术中要点进行总结分析。
- 杨灵波王学宁郑志发张忠杰张立魁宗俊青王栋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置换再手术
- 左心房折叠与射频消融治疗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比左心房折叠(LAP)与射频消融(RFA)对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38例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左心房内径>100 mm,心胸比(C/T)>0.8]患者,随机分为三组:LAP组16例(二尖瓣置换+LAP)、RFA组10例(二尖瓣置换+RFA)和对照组12例(二尖瓣置换)。观察术中、后临床指标,并随访3~40个月,比较三组术后左心房大小、心功能改善及窦性心律恢复率等指标。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对照组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和肺部感染,RFA组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LAP组体外循环时间、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低心排综合征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RFA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 ICU 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资料相比较,三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P组(P<0.01)、RFA组(P<0.05)、对照组(P<0.05)]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三组患者C/T均明显缩小(P<0.01);NYHA 心功能分级示术后三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三组 LVEF 均明显升高[LAP组(P<0.01)、RFA组(P<0.05)、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 LAP组在左心房内径(P<0.01)、C/T(P<0.05)、NYHA分级(P<0.05)以及LVEF(P<0.05)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而 RFA 组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率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的3~40个月中,1例失访,1例于2年后死于脑卒中,其余患者心脏大小、C/T以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重症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患者,LAP术可以明显改善�
- 杨灵波王学宁张忠杰王栋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二尖瓣巨大左心房
- 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右位心内脏正位1例
- 2015年
- 患儿女,7岁,体质量28kg。查体:颜面、口唇、甲床发绀,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杵状指(趾)。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上肢0.81,下肢0.83。x线胸片示心尖指向右侧,胃泡位于腹腔左侧(图1)。
- 王学宁杨灵波张忠杰邢瑞雪王栋宗俊青
- 关键词:右心室双出口右位心经皮血氧饱和度内脏X线胸片示杵状指
- 右腋下小切口径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体会被引量:2
- 2014年
-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性的提高,追求手术微创化和切口美观化的各种胸部小切口手术越来越受到青睐,成为心脏外科的发展趋势。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我们采用右腋下小切口(RAM)径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杨灵波王学宁张忠杰邢瑞雪王栋宗俊青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矫治外科手术技术手术安全性小切口手术
- 右心房黏液瘤18例外科治疗
- 2016年
- 原发心脏肿瘤较为罕见,据统计发病率为0.001 7%~0.19%[1],以黏液瘤为主,约占心脏原发肿瘤的50%[2],而右心房黏液瘤仅占黏液瘤的7.89%([3])。由于右心房黏液瘤可能严重影响腔静脉血液的回流,甚至导致肺动脉栓塞,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4])。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们共对18例右心房黏液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 王学宁杨灵波张忠杰宗俊青郑志发王栋
- 关键词:心房黏液瘤心脏肿瘤右心房房间隔腔静脉
- 布鲁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7年
- 1病例简介
病例1
患者男性,54岁,因“间断发热10个月,双下肢肿胀、疼痛8 d”入院。患者入院10个月前出现间断发热,每日最高体温38.3℃左右,午后明显,伴乏力、盗汗、头痛,于当地传染病医院诊断为“布鲁菌病”,抗菌药物治疗后未见好转。入院8 d前患者出现双下肢肿胀、疼痛,以右侧为著。患者长期从事畜牧业。
- 王学宁杨灵波张忠杰郑志发宗俊青王栋
- 关键词:布鲁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赘生物布鲁氏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