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几种酶活性及生理性状与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对5套水稻杂交组合苗期叶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苹果酸脱氢酶(MDH)、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五种酶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ATP 含量、NO/_3^-含量和叶片干重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叶片 MDH 活性、Chlb/Chla 比值和 ATP 含量不仅受其亲本遗传影响较大,而且与其它生理和产量性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苗期叶片 MDH 活性、Chlb/Chla 比值和 ATP 含量可能作为水稻杂种优势早期预测的生理指标。 俎桂芹 孙国荣 万青林 朱鹏 肖翊华 刘文芳关键词:水稻 苗期 生理 杂种优势 枸杞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简报) 被引量:15 1993年 枸杞是我国常用的一种滋补中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枸杞茎尖、叶片、花药、胚乳为材料的组织培养均获得再生小植株。由愈伤组织分离出的原生质体培养形成了愈伤组织。最近。 田惠桥 肖翊华 刘文芳关键词:枸杞 原生质体培养 下胚轴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诱导和转换过程中叶片内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被引量:14 1991年 本文以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 和常规水稻农垦58为材料,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后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用不同光周期(SD 和 LD)进行育性诱导处理,半微量的二硝基水扬酸法定糖结果表明:1.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至雌雄蕊形成期,农垦58(SD^(**)或 LD^(***))的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蔗糖和还原糖含量经过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Ⅱ—Ⅲ)后,迅速增加,至雌雄蕊形成期时,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从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至雌雄蕊形成期,农垦58-s(SD 或 LD)的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农垦58一致。但是,在雌雄蕊形成期之后,农垦58-sSD^(****)的蔗糖含量下降,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增加,而农垦58-sLD^(*****)的淀粉、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明显增加。推测长日照可能通过某些代谢环节影响了农垦58-s 叶片内碳水化合物向雄蕊的运输。营养缺乏是造成小饱子败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台 肖翊华 刘文芳关键词:水稻 光敏核不育 杂交水稻幼苗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及其它性状的相关分析 1991年 本文对杂交水稻及其亲本幼苗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其它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总含量和苗蛋白质含量与幼苗其它主要性状关系较密切,并且杂种叶绿素总含量和苗蛋白质含量是由其双亲遗传性决定的。由此认为,叶绿素总含量和苗蛋白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苗的杂种优势。 孙国荣 朱鹏 肖翊华 刘文芳关键词:水稻 杂交稻 幼苗 叶绿素 农垦58s育性转换与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关系 被引量:6 1992年 本文报道了农垦58s和农垦58幼穗发育期长短日下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58s LD叶片中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内容物充实期显著低于58s SD,与游离IAA的积累密切相关,可能影响花粉育性;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上述时期显著高于58s SD,与游离IAA的积累无关,其作用尚不清楚。58s LD幼穗及花药中两酶活性在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内容物充实期均较58s SD高,与同期幼穗及花药中游离IAA的亏缺有一定联系,从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花粉育性。对照农垦58叶片和幼穗及花药中两酶活性变化都不呈现上述现象。 肖翊华 徐孟亮 刘文芳关键词:光敏核不育 IAA 杂交水稻幼芽呼吸和抗氰呼吸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研究了13个水稻杂交组合幼芽总呼吸强度和抗氰呼吸强度,发现杂交水稻幼芽总呼吸和抗氰呼吸强度多表现为负优势。杂种幼芽总呼吸强度及抗氰呼吸强度与其亲本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关系亦极显著。杂种幼芽抗氰呼吸和其中亲值的差值与其父母本之差值呈显著正相关,而杂种幼芽呼吸强度其中亲值的差值与其父母本之差值呈不显著负相关。认为杂种幼芽的抗氰呼吸强度和总呼吸强度均可由其双亲均值预测,抗氰呼吸强度作为杂种优势预测生理指标的潜力更大一些。 万清林 俎桂琴 孙国荣 肖翊华 刘文芳关键词:抗氰呼吸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6 1992年 由于硝酸还原酶(NR)在硝酸同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玉米、小麦、大麦的研究结果均表明NR活性与籽粒及籽粒蛋白质产量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R活性与作物的耐肥性呈负相关,并认为这是高等植物的一个普遍规律。肖翊华等对11个杂交水稻组合NR活性的研究认为,NR活性作为优势杂种的预测指标具有很大潜力。 孙国荣 朱鹏 刘文芳 肖翊华关键词:硝酸还原酶 杂交水稻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水稻杂种优势预测 被引量:16 1994年 从杂种优势预测生理指标需具备的3个基本条件入手,对杂交水稻及其亲本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EC6、3、1、2)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GS活性在整个生育期中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且杂种酶活性是由其双亲遗传性所决定的;同时,GS活性与多个生理性状及产量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孕穗期和抽穗期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在生殖生长期GS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产量性状的优势水平,可望作为水稻杂种优势预测的一个辅助指标。 孙国荣 朱鹏 刘文芳 肖翊华关键词:谷氨酰胺 合成酶 杂种优势 水稻 HPGMR叶片的DSC研究 1991年 以HPGMR农垦58S和对照品种常规晚粳农垦58为材料,用不光同周期(LD和SD)进行处理,对叶片进行了DSC分析。结果表明:在育性转换对光周期敏感之前的第一次枝梗原始体形成期,农垦58S叶片内存在一团特异的热敏物质(体内变性温度60—80℃)与常规农垦58有着明显的区别。在LD下的第一个光周期后,这团热敏物质消失,推测叶片细胞膜性质可能发生改变。 杨道武 夏凯 肖一华 刘文芳 徐桂端 谢昌礼 屈松生关键词:水稻 HPGMR 叶片 DSC 光周期 光周期诱导的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叶蛋白变化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991年 本文用同位素标记和双向电泳方法,分析了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敏感期的叶蛋白变化,共得到200个左右的蛋白质(肽)点,分布在PI4.1—7.2,MW10—95KD之间。其中,有4个蛋白质点(点1—4)的浓度明显受光周期影响而发生量的变化,而点5—8则是在长日照诱导下出现的新蛋白点。另外,在短日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点9,在长日照下却完全检测不到。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可能与这些蛋白质的变化有关。 王志强 肖翊华 刘文芳关键词:水稻 光敏核不育 叶蛋白 光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