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涛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多孔
  • 3篇太阳能
  • 3篇燃烧
  • 3篇甲醚
  • 3篇甲醛
  • 3篇二甲醚
  • 2篇多孔结构
  • 2篇多孔碳
  • 2篇氧化硫
  • 2篇氧化锰
  • 2篇氧化铈
  • 2篇转轮除湿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模板法
  • 2篇纳米
  • 2篇孔结构
  • 2篇二氧化硫
  • 2篇高活性
  • 2篇除湿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能源建设...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低碳清洁...

作者

  • 13篇曾涛
  • 8篇邓立生
  • 8篇黄宏宇
  • 4篇何兆红
  • 2篇汪小憨
  • 2篇杨卫斌
  • 2篇蒋利桥
  • 2篇赵黛青
  • 1篇林琳
  • 1篇曾小军
  • 1篇罗向龙
  • 1篇李军
  • 1篇李莉莉

传媒

  • 2篇可再生能源
  • 2篇新能源进展
  • 1篇核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内蒙古电力技...
  • 1篇制冷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阳能转轮除湿系统性能研究与优化被引量:1
2023年
为提升太阳能转轮除湿系统性能,文中开展太阳能转轮除湿系统性能研究以及运行模式优化。利用TRNSYSY软件建立太阳能转轮除湿模型,考察进行不同气候条件下太阳能转轮除湿系统性能分析,动态模拟不同再生热源的转轮除湿系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兼顾气候条件、系统的除湿量与除湿有效时间,太阳能转轮除湿系统更适用于高温高湿气候条件;根据广州市天气湿度或新风量要求,系统全年分阶段采取不同再生空气流量(处理空气流量)调控方法满足除湿要求;在广州地区太阳能转轮除湿系统选择55—60℃辅助加热模式较为合适。
何兆红李褀炜邓立生李军曾涛窪田光宏黄宏宇
关键词:太阳能转轮除湿
太阳能转轮除湿-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仿真研究
2025年
为进一步减少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电能消耗,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利用TRNSYS 18建立了一套太阳能转轮除湿-吸附式制冷系统(SDCS-A)。从系统性能系数(COP_(sys))、太阳分数(F_(s))和一次能源消耗量(E_(p))等方面分析了广州气候条件下不同集热器面积和水箱体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太阳能转轮除湿-压缩式制冷系统(SDCS-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SDCS-A系统,改变集热器面积对F_(s)和E_(p)的影响更显著,不同面积之间的F_(s)平均增幅为12.18%,而改变水箱体积对COP_(sys)影响更大,不同水箱体积之间最大差值为0.1。与SDCS-C相比,在整个制冷季中,SDCS-A的月平均COP_(sys)和月平均F_(s)分别提高6.51%和21.05%,月平均E_(p)降低21.45%。同时,研究了SDCS-A系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运行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北京、上海和拉萨3个地区,广州气候条件下具有更稳定和更高的月COP_(sys)。
姜美玲曾涛林树森邓立生李军黄宏宇罗向龙
关键词:太阳能除湿转轮吸附式制冷TRNSYS
纳米多孔碳对MgO/Mg(OH)_(2)化学蓄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提高MgO/Mg(OH)_(2)的热化学蓄/放热性能,采用焙烧法将氧化镁(MgO)负载在纳米多孔碳(NCP)材料上制备纳米碳基氧化镁(NCP-MgO)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NCP载体使MgO在其表面形成粒径为10~30 nm大小的颗粒,复合材料NCP-MgO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负载80%MgO后导热系数是纯MgO的2.6倍。在反应温度110℃、水蒸气压力57.8 kPa的实验工况下,发现水合速率的大幅提升是强化MgO/Mg(OH)_(2)蓄热性能的主要原因,在水合反应60 min和120 min时,NCP-MgO复合材料的水合转化率分别是纯MgO的2.25倍和1.6倍。在水合反应120 min后,MgO负载率为80%的NCP-MgO复合材料的蓄热密度可达1053 kJ/kg,是纯MgO的1.4倍。该研究可为MgO/Mg(OH)_(2)在化学蓄热系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肖林发邓立生李军曾涛曾涛周友
关键词:氧化镁水化反应
二甲醚燃烧过程中甲醛生成及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二甲醚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替代燃料,其常规污染物排放很少,但燃烧后尾气排放中含有一定量的醛类有机污染物,本课题对二甲醚燃烧过程中甲醛生成和排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本论文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首先,在国标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曾涛
关键词:二甲醚燃烧过程排放特性
低温低压脱硫废水蒸发物性模拟研究
2024年
根据谱尼-脱硫废水水质分析,电厂脱硫废水中盐的主要种类为含Na^(+)、Mg^(2+)的氯盐,主要不溶物为CaCO_(3)。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低温低压脱硫废水的蒸发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脱硫废水的泡点温度随着溶液含盐量的增大而升高;在相同的泡点温度下,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于MgCl_(2)溶液以及两者的混合盐溶液的质量分数;随着溶液含盐量的增大,沸点升高值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蒸汽压呈逐渐上升趋势;而随着溶液中盐浓度的升高蒸汽压呈下降趋势,均小于纯水蒸汽压,且温度越高与纯水在相应温度下的蒸汽压相差越多。数值模拟结果和文献中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NaCl溶液模拟值与文献值基本相符,MgCl_(2)和NaCl混合盐溶液蒸汽压模拟计算值曲线在从文献中查找到的纯MgCl_(2)和纯NaCl溶液的曲线之间,证明此模拟方法拟合程度较高,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罗浩东曾涛
关键词:脱硫废水低温低压蒸汽压
一种多孔氧化锰/氧化铈复合脱二氧化硫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氧化锰/氧化铈复合脱二氧化硫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模板法将氧化锰和氧化铈复合,并形成多孔结构,得到具有高活性组分、较大比表面积、有序多孔结构的氧化锰/氧化铈复合脱二氧化硫材料,提高其用于脱除柴油发动机尾...
李兴邓立生大坂侑吾曾涛黄宏宇何兆红李军
文献传递
二甲醚燃烧中甲醛生成的分光光度法测量被引量:2
2007年
含氧替代燃料二甲醚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浓度的甲醛等有害物质,利用国标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来测量二甲醚燃烧的甲醛生成特性,确立了一种数据可靠、简便实用、成本低廉的甲醛分析方法。由于吸收液加热和冷却时间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为了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对这些环节的分析步骤必须严格控制。对二甲醚和甲烷燃烧的试验结果表明,二甲醚燃烧后尾气中的甲醛排放浓度比甲烷燃烧高10倍以上。
曾涛汪小憨蒋利桥赵黛青林琳杨卫斌
关键词:二甲醚燃烧甲醛污染物检测
二甲醚燃烧的甲醛生成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针对二甲醚平面预混火焰,实验研究了燃料当量比和燃料流量对燃烧过程中甲醛产生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醛是二甲醚燃烧过程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在火焰面中大量生成,但其中大部分甲醛迅速被氧化消耗;二甲醚燃烧过程中甲醛的生成受燃料当量比和火焰温度影响明显,欠氧(燃料当量比<1)预混合燃烧的甲醛生成显著高于富氧(φ>1)燃烧;燃料当量比一定时,随着燃料流量增加,火焰中的甲醛浓度升高。
赵黛青曾涛蒋利桥汪小憨杨卫斌曾小军
关键词:二甲醚污染物排放甲醛
短通道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水蒸气吸附性能
2022年
在高速搅拌条件下调整分子组装过程的外界应力,制备出短通道(500~700 nm)、条棒状的有序介孔二氧化硅,研究不同模板剂脱除方式对介孔二氧化硅的水蒸气吸附性能影响,获得强化介孔二氧化硅吸附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短通道、条棒状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过程中模板剂脱除的温度对材料表面羟基浓度影响较大,选择萃取与低温煅烧相结合方法脱除模板剂,萃取4次,250℃煅烧脱除模板剂的材料水蒸气吸附性能最好,在实验条件下平衡吸附时间约为7.5 min,是商品SBA-15的78.95%;平衡吸附量0.73 g·g^(-1),是商品SBA-15的1.49倍。
李祺炜何兆红李军邓立生邓立生黄宏宇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低温煅烧
纳米多孔碳孔径对SrBr_(2)化学蓄放热性能的影响
2024年
溴化锶(SrBr_(2))被认为是化学蓄热领域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为探究载体孔径大小对SrBr_(2)蓄放热性能的影响,分别以孔径为10、30、50和100 nm的纳米多孔碳(NCP)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多孔碳基SrBr_(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和BET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水合实验和同步热分析对其蓄放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吸水量和蓄热密度随孔径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载体孔径。其中,NCP50-SrBr_(2)具有最优的平衡吸水量和蓄热密度,分别为0.703 g/g和1198.62 kJ/kg。NCP50-SrBr_(2)表现出更快的反应速率,在水合反应30min后蓄热密度可达945.34kJ/kg。研究结果可为纳米尺度定向调控化学蓄热材料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吴佳涛曾涛曾涛李军黄宏宇
关键词:孔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