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卓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纳米粒
  • 2篇靶向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吸附
  • 1篇多烯紫杉醇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修饰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药物
  • 1篇药物递送
  • 1篇叶酸
  • 1篇叶酸靶向
  • 1篇乳糖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生物可降解
  • 1篇生物可降解性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张琳华
  • 5篇朱敦皖
  • 5篇陈卓
  • 4篇王海
  • 3篇胡春艳
  • 3篇秦玉
  • 3篇樊帆
  • 1篇陶伟
  • 1篇冷希岗
  • 1篇梅林
  • 1篇刘兰霞
  • 1篇曾小伟
  • 1篇肖宝
  • 1篇董霞
  • 1篇赵孔银
  • 1篇王晓辉
  • 1篇刘赣

传媒

  • 4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肝癌靶向载多烯紫杉醇聚多巴胺修饰琥珀酸酯-聚乳酸纳米粒子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具有肝癌靶向的聚多巴胺表面修饰聚合物纳米粒子以增加聚合物膜层和功能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聚多巴胺修饰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盐-聚乳酸纳米粒子(pD-TPGS-PLA/NPs),并用其包载多烯紫杉醇(DTX).为了达到靶向治疗肝癌的作用,再将半乳糖胺连接在pD-TPGS-PLA/NPs表面,从而通过配体-受体介导的作用提高DTX的递送效率.结果 聚多巴胺-琥珀酸酯-聚乳酸纳米粒子(pD-TPGS-PLA/NPs)和半乳糖胺-聚多巴胺-琥珀酸酯-聚乳酸纳米粒子(Gal-pD-TPGS-PLA/NPs)在粒径和形态学上与琥珀酸酯-聚乳酸纳米粒子(TPGS-PLA/NPs)有明显的不同.体外研究结果显示,TPGS-PLA/NPs、pD-TPGS-PLA/NPs和Gal-pD-TPGS-PLA/NPs对DTX有相似的释放行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HepG2细胞对于包载香豆素-6的Gal-pD-TPGS-PLA/NPs有较高地细胞摄取效率.相比于TPGS-PLA/NPs、pD-TPGS-PLA/NPs和临床应用的DTX药物多西他赛,载DTX的Gal-pD-TPGS-PLMNPs对HepG2细胞的生长有更强的抑制能力.体内抗肿瘤研究结果显示,在荷瘤裸鼠上注射包载DTX的Gal-pD-TPGS-PLA/NPs能有效减小肿瘤尺寸.结论 Gal-pD-TPGS-PLA/NPs可通过配体-受体识别与肝癌细胞发生特有的相互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靶向治疗肝癌的药物递送系统.
务圣洁陈卓胡春艳秦玉樊帆王海张琳华陶伟刘赣曾小伟梅林朱敦皖
关键词:表面修饰肝靶向
载阿霉素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与体内外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以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b-PEG-b-PCL)为载体材料,制备包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的聚合物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体内外性能研究.方法 以PCL-b-PEG-b-PCL作为载体材料,通过薄膜水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出载DOX的聚合物纳米粒,并对其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载药量及包封率等理化性能进行表征.采用MTS法研究载DOX聚合物纳米粒对EMT6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EMT6细胞对纳米粒的细胞吞噬,离体脏器荧光成像研究纳米粒在荷EMT6乳腺癌小鼠的组织分布.结果 通过薄膜水化超声分散法成功制备出载DOX聚合物纳米粒,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呈球形,大小均匀,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度分析表明,载DOX聚合物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30.8 nm,且粒径分布较窄(多分散系数为0.200).DOX在聚合物纳米粒中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6.71±2.05)%和(8.71±0.57)%.细胞毒性研究发现,空白纳米粒对EMT6细胞无毒性,而载入DOX后,DOX-NPs的细胞毒性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DOX质量浓度较高(20 μg/ml和40μg/ml)和孵育时间较长(72 h)时,载DOX聚合物纳米粒与游离DOX的细胞毒性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SM观察发现,EMT6乳腺癌细胞与载DOX聚合物纳米粒共同孵育后,DOX的荧光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但与游离DOX共同孵育后,DOX的红色荧光主要出现在细胞核中.离体脏器荧光成像研究表明,分别对荷EMT6乳腺癌小鼠尾静脉注射载DOX聚合物纳米粒及游离DOX后,载DOX聚合物纳米粒可通过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EPR)在肿瘤部位有效聚集.结论 载DOX聚合物纳米粒具有适合静脉注射的粒径、高载药量和包封率及良好的被动靶向特性,是一种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胡春艳陈卓务圣洁樊帆秦玉王海朱敦皖张琳华
关键词:聚合物纳米粒药物递送乳腺癌阿霉素
叶酸靶向载紫杉醇磷脂-聚合物杂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细胞评价
2016年
目的制备具有叶酸靶向性的载紫杉醇磷脂-聚合物杂化纳米粒(FIN-FLPNPs),并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EMT-6的细胞毒性及体外细胞吞噬。方法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甲氧基聚乙二醇(DSPE-mPEG2000)和叶酸偶联的磷脂(Folate—PEG(2000)-DSPE)为药物载体,通过薄膜水化法自组装制备PTX-FLPNPs,并对其进行表征;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比较叶酸受体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EMT-6对叶酸靶向及无靶向杂化纳米粒的吞噬作用;采用MTS法研究PTX.FLPNPs对EMT.6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成功制备了PTX-FLPNPs,其呈球形,粒径均匀,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投药量为30%的PTX-FLPNPs的平均粒径为(279.9±8.7)nm,多分散系数为0.173±0.021,Zeta电位为(-17.5±1.1)mv,载药量为(27.36±0.91)%,包封率为(91.16±1.12)%。细胞吞噬实验表明,叶酸受体高表达的EMT-6细胞对叶酸靶向的杂化纳米粒的吞噬作用明显强于无靶向的杂化纳米粒(P〈0.05)。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PTX-FLPNPs的细胞毒性低于紫杉醇注射剂,且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优于无靶向的杂化纳米粒。结论VFX-FLPNPs具有较高载药量及包封率,粒径均匀,可通过主动靶向作用介导肿瘤细胞内吞,并增加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是-种能有效抑制肿瘤的靶向载药纳米制剂。
陈卓王海肖宝胡春艳务圣洁樊帆秦玉朱敦皖张琳华
关键词:紫杉醇叶酸靶向细胞吞噬
半固态酸敏感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固态酸敏感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增溶疏水性药物与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以聚乙二醇(PEG),二乙烯基醚类化合物,聚己内酯二醇(PCL diol)通过简单的缩聚反应制备的半固态酸敏感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CL‑PA‑P...
朱敦皖张琳华陈卓张志明黄晨露
文献传递
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硅氧烷的吸附和释放性能
2015年
目的制备对牛血红蛋白(HB)具有选择性吸附及缓释能力的生物材料。方法以HB作为模版分子,以硅烷为功能单体,海藻酸钙水凝胶膜为载体合成HB分子印迹聚硅氧烷(MIP),同时不加模板HB制备非印迹聚硅氧烷(NIP),并研究其对HB的吸附和释放性能。结果MIP对HB的重吸附能力明显强于NIP,并能选择性识别混合蛋白质中的模版蛋白质分子,同时在磷酸盐缓冲液(PBS)和Tris—HCl缓冲液中MIP对HB均具有很好的缓释能力。结论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可制备对目标蛋白质具有选择性吸附及缓释能力的生物材料。
朱敦皖陈卓赵孔银王晓辉张琳华刘兰霞董霞王海冷希岗
关键词:蛋白质吸附分子印迹聚硅氧烷血红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