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德明
- 作品数:27 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穿刺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407例,分别经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结果半月节射频控温热凝316例,一次治疗完全止痛298例(94.3%),一周后第二次治疗完全止痛18例(5.7%)。随访1 ̄9年,复发145例,经再次治疗后随访1 ̄8年又复发53例;该53例经第三次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91例,一次治疗后均完全止痛。随访6年,复发66例,行第二次热凝治疗后随访1 ̄5年再次复发31例;该31例经第三次治疗后,随访1 ̄4年再次复发5例;该5例经第四次治疗后至今未复发。结论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能保留触觉仅破坏痛觉,止痛效果确切,相对安全,适应证广,操作较简便,可重复进行。
- 丁常云丁常聪雷开健孙广运林斌虞德明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半月节
- 经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1382例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为了探讨经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方法 选择了面神经出颅部位茎乳孔处及同侧星状神经节处同时注射药物。茎乳孔和茎乳管是面神经干肿胀后最易受卡压部位 ,通过在该区域注射药物 ,阻止面神经的水肿 ,阻断面神经的水肿受卡压而引起的恶性循环。星状神经节注射药物改善面神经和肌肉的血供 ,增加了神经和肌肉的营养。结果 茎乳孔处及同侧星状神经节处同时注射药物 ,阻断了面神经的水肿受卡压而引起的恶性循环及改善同侧头面部神经、肌肉的血供和营养 ,保护了面神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1994~ 2 0 0 1年共治疗患者 1382例 ,取得显著效果。结论 此法能使面神经功能较快恢复 ,疗效确切 ,安全 ,实用性强 ,治愈率高。经 1~
- 丁常云丁常聪蔡苗虞德明
- 关键词:茎乳孔星状神经节药物治疗面神经炎
- 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及自体血清治疗亚急性硬膜下和硬膜外及慢性硬膜外血肿被引量:4
- 2005年
- 丁常云丁常聪陈钰刘盛君虞德明
-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自体血清
- 经皮穿刺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 本文介绍了经皮穿刺半月节及外周支射频控温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丁常云丁常聪雷开健孙广运林斌虞德明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半月节热凝治疗
- 文献传递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间的100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改善脑循环、血管痉挛、保护脑组织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脑缺血面积缩小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3周、第4周和第5周的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缺血面积缩小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且研究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DA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通过促进缺血脑组织的微循环重建,从而改善脑缺血的临床症状并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 虞德明白亚强刘文晶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颅骨切开术脑缺血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疗效
- 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63例临床观察
- 本文介绍了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观察,采用锥颅或钻孔置管引流,从管中注入尿激酶和自体血清,并取得满意效果。
- 丁常云虞德明刘久富刘盛君龚斌
- 关键词: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尿激酶
- 文献传递
-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手术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多发性动脉瘤(MIA)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MIA患者51例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治疗时机5项因素对手术预后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顾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R=6.361)。结论动脉瘤的手术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Hunt-Hess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 虞德明李和刘文晶陈红亮江竟成永利容
- 关键词: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治疗预后
- 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8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9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微创手术锥颅或钻孔,置硬膜下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和自体血清闭管2小时后再引流,每日2~3次,反复多次。结果 89例出院时影像复查血肿完全消失83例,残留少量薄层血肿6例,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10月,无复发;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86例、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对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采用微创手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治疗,疗效好,安全。
- 丁常云陈钰刘盛君虞德明
- 关键词: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微创手术尿激酶自体血清
- 血管内介入在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到的80例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中瘤腔完全栓塞60例,次全栓塞18例,不完全栓塞2例。其中,瘤颈小于4.0mm中完全栓塞率明显高于瘤颈大于或等于4.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1±0.9)分,治疗后为(1.1±0.2)分,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中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脑血栓形成,均得到控制。术后随访1年,1例脑积水,1例动脉瘤复发,无其他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可行,且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虞德明白亚强刘文晶
-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颅内动脉瘤
- 自发性脑内出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手术方式的探讨
- 2009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内出血(SICH)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急诊手术治疗疗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8年10月按采用Kanaya分级3~5级血肿量大于30ml48例SICH合并SAH的我科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底节出血及丘脑出血32例,脑叶出血10例,小脑出血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均在24小时内行急诊手术,以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及蛛网膜松解及腰大池置管术。结果:按C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15例,恢复部分生活能力10例,10例生活需要人帮助,残废或植物生存状态6例,其余7例死亡..结论: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及蛛网膜松解及腰大池置管术等能提高SICH并SAH的急诊手术疗效。
- 虞德明刘盛君丁常云
- 关键词:自发性脑内出血急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