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燕

作品数:1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关节
  • 5篇成像
  • 3篇骨折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数字断层融合
  • 2篇痛风
  • 2篇痛风性
  • 2篇踝关节
  • 2篇踝关节炎
  • 2篇脱位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性
  • 2篇MRI
  • 2篇MRI表现
  • 2篇病变
  • 2篇MERGE
  • 1篇胸锁关节
  • 1篇序列对
  • 1篇压缩性

机构

  • 14篇四川省骨科医...

作者

  • 14篇吴海燕
  • 6篇李东明
  • 5篇王浩东
  • 3篇罗飞
  • 2篇罗容智
  • 2篇张滔
  • 2篇张德洲
  • 2篇李兰
  • 1篇易雪冰
  • 1篇陈君蓉
  • 1篇陈运久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MRI征象变化及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OVCF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检查结果分为三组:完全骨髓水肿组(51例)、部分骨髓水肿组(52例)以及无骨髓水肿组(51例)。三组均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术后随访一年。比较三组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统计三组术后骨折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三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a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低,且完全骨髓水肿组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较无骨髓水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三组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高,Cobb角度较术前小,且完全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部分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低,部分骨髓水肿组伤椎椎体高度较无骨髓水肿组高,Cobb角度较无骨髓水肿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三组骨折再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VCF患者MRI显示其骨髓水肿程度与其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改善效果成正相关(P<0.05)。结论OVCF患者骨髓水肿程度越严重,其PKP治疗效果相对越好,越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椎体功能。
张滔李兰李旭雪李东明吴海燕陶一帆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磁共振成像
内侧髌股韧带与股内斜肌在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的MRI表现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内侧髌股韧带(MPFL)与股内斜肌(VMO)在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的MRI表现,以及MPFL与VMO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6例急性髌骨外侧脱位患者的MRI资料,分析MPFL、VMO损伤的MRI表现特点,统计损伤程度、部位,并分析相关性。结果:106例中,MPFL损伤发生率为77.4%(82/106),其中部分撕裂、完全撕裂分别占64.6%(53/82)、35.4%(29/82),单纯髌骨侧、股骨侧、多发撕裂发生率分别为22.0%(18/82)、39.0%(32/82)、39.0%(32/82)。VMO损伤发生率为68.9%(73/106),其中1、2级损伤发生率为79.5%(58/73)、20.5%(15/73),单纯髌骨侧、单纯股骨侧、髌骨-股骨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2.3%(9/73)、54.8%(40/73)、32.9%(24/73)。MPFL与VMO损伤发生率有相关性(χ^(2)=71.744,P<0.001);MPFL损伤程度与VMO损伤程度有相关性(rs=0.428,P<0.001);MPFL单纯髌骨侧、股骨侧撕裂组间伴VMO损伤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86,P<0.001)。结论:MPFL损伤易合并VMO损伤,以1级损伤为主;MPFL与VMO损伤程度呈正相关,MPFL损伤程度加重,VMO损伤程度随之加重;单纯髌骨侧或单纯股骨侧MPFL损伤均易并发同侧的VMO损伤。
吴海燕罗铧李东明蒋旭
关键词:髌骨脱位髌韧带
DTS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评估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自2019-05—2022-05随访复查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1周、6个月复查时均进行常规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及DTS检查。由2名影像学医师采用5分盲法对DR及DTS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DTS组与DR组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征象显示的准确率。结果DTS组术后1周图像评分为(3.625±1.184)分,DR组图像评分为(2.675±1.188)分;DTS组术后1周图像评分明显高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组术后6个月图像评分为(3.713±1.138)分,DR组图像评分为(2.800±1.195)分;DTS组术后6个月图像评分明显高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组术后6个月时75例正常显示骨折愈合征象,准确率为93.75%(75/80)。DR组术后6个月时55例正常显示骨折愈合征象,准确率为68.75%(55/80)。DTS组术后6个月显示骨折愈合征象的准确率明显高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复查时采用DTS检查可以更快捷地获取高质量的断层融合图像,清晰显示骨关节内部细微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骨折愈合征象,具有辐射剂量低、检查时间短、操作技术容易掌握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浩东钟鉴代承忠吴海燕罗铧陈君蓉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数字化X线摄影
痛风性踝关节炎的MRI表现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痛风性踝关节炎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并分析41例经临床确诊的痛风患者46个踝关节的MRI资料,踝关节分为8个区域(包括内踝区、外踝区、后踝区、前踝区、胫腓下联合区、跗骨窦区、距骨头外侧区、距骨头内侧区),分析骨质侵蚀与痛风石、骨髓水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痛风石发生率39.9%;骨质侵蚀发生率26.4%;骨质增生发生率93.5%;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发生率均为95.7%;133处肌腱韧带受累。骨质侵蚀与痛风石、骨髓水肿的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检查可以敏感地观察踝关节痛风石、骨质侵蚀、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以及皮下软组织肿胀;骨质侵蚀与痛风石、骨髓水肿有明显相关性。
吴海燕罗铧但倩
关键词:踝关节痛风磁共振成像
3D MERGE与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对比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3D MERGE)、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35例LDH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扫描及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扫描,对比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神经根直径的一致性,评价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参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3D MERGE和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的L3~S1神经根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序列测量的L3、L4、L5和S1直径均显示出较高相关性(r=0.957,0.986,0.975,0.972,P<0.05);3D MERGE序列的SNR及CNR均高于3D SPACE STIR序列,神经根显示分级、图像清晰度评分优于3D SPACE ST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在LDH神经根直径测量中具有极高一致性,3D MERGE序列较3D SPACE STIR序列能够更清晰显示神经跟的解剖形态,图像质量更好。
李兰殷小丹李旭雪吴海燕张滔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图像质量
腕部头状骨脱位1例
2014年
男,56岁。右手被从高处坠落的水泥桩砸伤4h.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无特殊病史。查体:神智清醒,血压160/93mmHg(1mmHg=0.133kPa)。
陈运久李旭雪吴海燕
关键词:头状骨脱位放射摄影术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回顾性分析13例因骨折或骨科手术发生脂肪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7~60岁。入院后或术后发生精神及呼吸异常、生命体征改变,患者胸部、颅脑影像检查结果异常,对患者的精神及呼吸异常、生命体征、胸部及颅脑影像结果进行连续监测。结果:主要临床表现肺呼吸异常13例、中枢神经功能异常7例、斑点皮疹2例,胸部CT结果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13例,严重时表现为“暴风雪”征;9例磨玻璃样融合实变;5例可见多发结节影;4例伴有双侧胸腔积液。5例头颅CT表现为阴性,1例头颅MRI表现为基底节区、放射冠、半卵圆中心、丘脑及额顶叶皮层及皮层下多发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DWI高信号影,表现为“星空征”。结论:脂肪栓塞综合征致死率高,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皮肤斑点皮疹具有特征性表现;“暴风雪”征是脂肪栓塞胸部X线及CT检查的特异性表现,“星空征”是脂肪栓塞颅脑MRI检查弥散加权序列的典型表现。
但倩吴海燕黄昀桀罗飞李旭雪
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征影像学
功能位X线检查在寰枢关节失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功能位X线检查在寰枢关节失稳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6月到2022年6月经颈椎中立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影像诊断为寰枢关节失稳患者52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64例颈椎中立位及过伸、过屈位寰枢关节正常者为对照组,在中立位及过伸、过屈位图像上分别测量寰齿前间隙的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颈椎中立位、过伸及过屈位上寰齿前间隙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即在过屈位时寰齿前间隙增宽、过伸位寰齿前间隙变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颈椎中立位、过伸及过屈位片上寰齿前间隙宽度均<2 mm,且中立位、过伸及过屈位片上寰齿前间隙宽度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寰枢关节失稳患者颈椎中立位、过伸、过屈功能位X线片上寰齿前间隙宽度有明显变化,过屈位检查可以提高寰枢关节失稳检出率,过伸、过屈功能位对比检查更有意义。
罗容智李东明罗铧曾桔吴海燕
关键词:寰枢关节X线成像
数字断层融合摄影技术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TS)技术在腕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0例临床怀疑腕舟骨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普通DR、DTS及CT检查,以CT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普通DR与DTS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DTS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86.67%(26/30),显著高于普通DR(56.67%,1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检查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敏感度为88.89%,显著高于普通DR(敏感度为5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S检查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特异度为66.67%,普通DR为33.3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S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效能高于普通DR,能清晰显示骨折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浩东代承忠罗铧吴海燕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DR摄影
膝关节半月板突出及其相关因素的MRI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突出与性别、年龄、半月板撕裂部位、半月板撕裂类型的相关性,提高临床医师对半月板突出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07经MRI检查确诊的245例(285膝)半月板突出,参考文献标准将半月板突出分为3度,半月板突出3~5 mm为1度,半月板突出>5~7 mm为2度,半月板突出≥7 mm为3度。分析半月板突出与半月板撕裂类型、半月板撕裂部位的相关性,半月板突出分度与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内侧半月板突出发生率高于外侧半月板突出,女性半月板突出发生率高于男性。半月板突出分度与半月板撕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度和2度半月板突出以纵形撕裂、水平撕裂、复合撕裂为主,3度半月板突出以复合撕裂为主,放射状撕裂仅见于1度半月板突出,桶柄状撕裂仅见于1度和2度半月板突出。2度半月板突出患者的后根部撕裂发生率最高。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半月板突出的程度增大,3度半月板突出仅见于年龄>49岁的患者。结论女性比男性更好发半月板突出,内侧半月板突出较外侧半月板突出常见,半月板突出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半月板突出程度与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半月板撕裂类型具有明显相关性。
李东明罗铧吴海燕罗容智易雪冰张德洲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核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