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
- 作品数:79 被引量:12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5种竹子对黄脊竹蝗生长发育和取食选择的影响
- 2023年
- 为明确寄主植物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生长发育及取食选择的影响,采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大叶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和靓竹Sasaella glabra f.albostriata单寄主饲养黄脊竹蝗初孵若虫至成虫,分别测定取食5种竹子的黄脊竹蝗1~5龄若虫和成虫的死亡率,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的体重和寿命,并测定了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对5种竹子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黄脊竹蝗1、2龄若虫取食大叶箬竹的死亡率最高;3~5龄若虫取食铺地竹的死亡率最高,尤其是4、5龄若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寄主;成虫期取食5种竹子的死亡率则无显著差异;黄脊竹蝗若虫取食不同竹子的总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取食毛竹的发育历期最短。发育至成虫后,毛竹处理组的黄脊竹蝗雌、雄成虫体重均为最高,靓竹处理组雌虫体重最低,铺地竹处理组雄虫体重最低,两处理组成虫体重均显著小于毛竹处理组;取食5种竹子的黄脊竹蝗雌、雄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取食选择试验结果显示,黄脊竹蝗若虫阶段对不同寄主的取食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对毛竹的选择率明显高于其余寄主,但进入成虫期后,对各个寄主取食选择率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5种竹子对黄脊竹蝗的死亡率、发育历期、体重及若虫取食选择有显著影响,黄脊竹蝗在5种供试竹子上均能完成生长发育,但在毛竹上的适应性较好,对其个体发育有利。
- 李志红滕莹张威方林鑫舒金平王浩杰
- 关键词:黄脊竹蝗寄主植物龄期生长发育
- 早竹造瘿害虫生态调控技术研发和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1年
- 生态调控作为害虫管理的“高级”策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依据生态调控的基本原理,研发了植物源诱控技术、功能植物紫云英的利用技术、人工摘瘿和挂瘿防虫技术、早竹抚育时自然天敌保留4项关键技术,对造瘿害虫进行生态调控。生态调控效果评价表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竹林有虫株率降低率分别为1.79%、2.13%和8.97%,而2019年和2020年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1.78%和20.65%,生态调控效果明显。
- 耿显胜张威舒金平陈奕洁石坚
- 关键词:虫瘿生态调控
- 一种吉伦伯不动杆菌及其应用
- 一种吉伦伯不动杆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吉伦伯不动杆菌jzc708,另一方面提供了该吉伦伯不动杆菌jzc708在降解农药中的应用。本发明从金针虫虫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不动杆菌,该菌株经可靠的多重鉴定...
- 张亚波张威滕莹方林鑫王迪李志红舒金平
- 文献传递
- 雷竹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2010-2011年对浙江省松阳县5种不同经营方式下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昆虫群落进行调查,收集了4 978号标本,隶属于19目,94科,207种。对其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林中种类最丰富的是鳞翅目,其次为鞘翅目,种类最少的是竹节虫目、缨翅目等;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和夏季,相对丰度、多样性及优势集中性等指标均有所下降,高峰期都出现在每年的5月;从功能群看,植食性集团无论是种类或个体数都占有明显优势,其次是天敌集团,中性物种最少;植食性集团中昆虫种类多,但优势物种不突出;中性集团以蚊科和大蚊科为优势;天敌集团中以捕食性天敌(蜘蛛和捕食性昆虫)占主导地位。
- 吕军美张威孟海林张亚波舒金平
- 关键词:雷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 一种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一种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Bacillus sonorensis)PCYB09,其保藏号为CGMCC No.21571;另一方面提供了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
- 张亚波张威滕莹王迪高岩李志红舒金平王浩杰
- 文献传递
- 笋用林3种竹笋夜蛾多重PCR鉴定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 2024年
- 【目的】建立鉴定竹笋夜蛾物种的多重PCR技术,用于浙江省笋用竹的3种竹笋夜蛾幼虫的物种鉴定。【方法】针对COI基因的变异区设计物种特异性多重PCR引物;优化影响多重PCR反应的参数,建立鉴定竹笋夜蛾的多重PCR技术;采用标准DNA模板评价多重PCR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多重PCR技术对林间采集的竹笋夜蛾幼虫进行物种鉴定。【结果】针对3种竹笋夜蛾COI基因的变异区设计了3条物种特异性多重PCR引物,与通用引物LCO1490配合使用,扩增竹笋基夜蛾、竹笋禾夜蛾和笋秀夜蛾COI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290、390和590 bp。优化后的多重PCR鉴定技术的反应体系为:2×HotStart Taq PCR预混试剂10μL,10μmol·L^(-1)的引物LCO1490、JYE290、HYE390和QTYE590各0.5μL,DNA模板1μL,加ddH2O补足20μL。优化后的多重PCR鉴定技术的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9℃退火30 s,72℃延伸30 s;72℃下延伸10 min,循环数为35。多重PCR鉴定技术对笋秀夜蛾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ng·μL^(-1),对竹笋禾夜蛾和竹笋基夜蛾的最低检出限低于0.001 ng·μL^(-1)。林间样品鉴定结果表明,所有38份DNA都能扩增出明显的特异性条带,鉴定成功率100%;经测序验证,本研究的技术鉴定的物种与经COI基因序列鉴定的物种一致。【结论】研究建立了浙江省笋用竹的夜蛾的多重PCR鉴定技术,能够快速高效鉴定浙江省笋用林内竹笋夜蛾幼虫的物种,该技术具有鉴定周期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等优点。
- 耿显胜赵誉霞贾小琦彭嫔嫔张威舒金平
- 关键词:雷竹夜蛾多重PCRDNA条形码
- 一种蛀果害虫自动监测防治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蛀果害虫自动监测防治设备,属于虫害检测技术领域。一种蛀果害虫自动监测防治设备,包括支撑杆、捕虫笼和集虫箱;支撑杆可拆卸安装在平面上,捕虫笼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中部,用于诱集害虫,集虫箱与捕虫笼底部可拆卸连接,...
- 张威滕莹张亚波舒金平张骏
- 星天牛成虫的取食节律及对两种苦楝粗提物行为趋性被引量:8
- 2020年
-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是林业上危害性极大的一种蛀干害虫,行为调控是控制星天牛的重要手段。为了研发星天牛成虫植物源诱杀剂,观测了星天牛的取食行为节律,通过Y型嗅觉仪行为生测、笼养法选择趋性试验及林间诱捕试验测定了不同苦楝粗提物对星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星天牛成虫在光照及黑暗条件下(光周期15L∶9D)均存在取食行为,且两种条件下的取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光照条件下,雌成虫取食高峰出现在13:00—14:30,雄成虫无明显的取食高峰期。在室内,索式抽提法所得粗提物对星天牛成虫引诱效果较好,星天牛在经索式抽提法所得粗提物处理的滤纸上的平均停留时间(15.19±2.09 min)显著长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粗提物(8.94±1.26 min,P<0.05);两种粗提物在林间均诱捕到星天牛成虫,其中索式抽提法所得粗提物平均每个诱捕器诱到2.0±0.58头,水蒸蒸馏气法所得粗提物平均每个诱捕器诱到3.0±1.15头,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 彭瀚刘亚宁耿显胜方林鑫张守科张威舒金平王浩杰
- 关键词:星天牛苦楝水蒸气蒸馏法引诱活性
- 暗影饰皮夜蛾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害虫暗影饰皮夜蛾Garella ruficirra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并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其在夜蛾科Noctuidae中的分类地位,为探索夜蛾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演化进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从头组装获取暗影饰皮夜蛾的线粒体基因组,并对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联合构建了夜蛾科5个属、12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分析暗影饰皮夜蛾在夜蛾科中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暗影饰皮夜蛾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共为15294 bp,其中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以及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典型的腺嘌呤(A)+胸腺嘧啶(T),即A+T富含区,该区域的A+T含量为80.53%,具有明显的AT偏向性。暗影饰皮夜蛾的基因排列顺序为trnM-trnI-trnQ,与包括夜蛾科昆虫在内的大多数鳞翅目昆虫基因排列次序相符。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全部为ATN。22个tRNA基因中除trnS1的DHU臂缺失,其余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对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发现:夜蛾科5个属之间,Garella与皮夜蛾属Nycteola亲缘关系最近,与饰夜蛾属Pseudoips亲缘关系最远。【结论】暗影饰皮夜蛾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出现了基因重排的现象,系统发育关系支持暗影饰皮夜蛾和Garella musculana聚为1个分支。
- 李妍舒金平华克达张亚波应玥张威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基因重排
- 油茶桃蛀螟生物学特性及灯光诱杀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调查了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在丽水、衢州、金华地区危害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情况,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清除虫害果结合灯光诱杀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桃蛀螟对新造油茶林的危害低于老油茶林,桃蛀螟在丽水老油茶林内发生严重,油茶果危害率达31.27%;该虫在浙江地区1年4代,以老熟幼虫越冬,主要以第三代和越冬代幼虫危害油茶果;虫害果清理结合灯光诱杀对桃蛀螟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连续诱杀两年,危害率由28.78%降至10.72%。研究结果为油茶桃蛀螟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了基础信息。
- 王芳付红梅胡松余温从育张乃芳张威
- 关键词:油茶桃蛀螟危害率生活史灯光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