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钢

作品数:38 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老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支气管
  • 9篇结核
  • 8篇动脉
  • 8篇成像
  • 7篇咯血
  • 6篇支气管动脉
  • 6篇老年
  • 6篇病变
  • 5篇栓塞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气管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咯血患者
  • 4篇肺结核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2型糖尿

机构

  • 34篇北京老年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作者

  • 34篇程钢
  • 13篇张敬华
  • 12篇杨燕英
  • 11篇丁明超
  • 8篇刘秀香
  • 5篇德杰
  • 3篇郑曦
  • 2篇刘剑羽
  • 2篇贺文
  • 2篇高茂龙
  • 2篇李敏杰
  • 2篇杨明洪
  • 2篇徐莉莉
  • 1篇袁逍
  • 1篇戚喜勋
  • 1篇李彩英
  • 1篇潘克侵
  • 1篇聂圆圆
  • 1篇吴殷
  • 1篇王振常

传媒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北京医学
  • 3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2006全国...
  • 1篇2007年全...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单椎体结核与单椎体转移瘤的CT表现差异探讨
本文回顾性的对16例单椎体脊柱结核和17例单椎体转移瘤的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着重探讨二者CT表现的差异。认为单椎体结核和单椎体转移瘤在椎体破坏位于椎体的部位、骨破坏的边缘情况和内部是否有死骨、是否伴骨膜反应、椎旁肿块的...
丁明超程钢
关键词:CT表现
老年患者肺内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应用分析
老年人机体耐受性相对较低,为肺内病变的高发人群,因此早期对病变穿刺活检定性将有重要的意义。但很少有文献对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老年患者肺内病变的应用进行分析。有鉴于此,本文回顾总结了177例行CT引导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的老...
郑曦丁明超程钢杨明洪
关键词:老年患者肺内病变CT引导安全性
64排CT血管成像对老年人头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头颈部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检出存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62例,对62例患者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首先计算64排CTA与DSA二者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分级的相关性,然后以DSA为金标准,计算64排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2例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其中1例伴有颈内动脉瘤,余6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64排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95.34%,特异度99.48%,阳性预测值97.62%,阴性预测值98.98%;60例狭窄的患者中;检出斑块205个,其中软斑块88个,混合斑块56个,钙化斑块61个。结论64排CT血管成像具有快速、无创、准确性及安全性高等多种优点,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张凤令程钢贺文王鹏飞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与腹部脂肪分布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腹部脂肪分布的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北京老年医院就诊的老年男性T2DM患者52例(T2DM组),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正常的老年男性患者45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第2~4腰椎的骨密度值(L2BMD、L3BMD、L4BMD),并计算平均骨密度值(average bone mineral density,ABMD);同时测量腹部总脂肪面积(total adipose area,TAA)、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adipose area,VAA),计算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eous adipose area,SAA)及VAA/SAA(V/S)。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以及T2DM组BMD与TAA、SAA、VAA、V/S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L2B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VAA、V/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A及TA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的ABMD与VAA及V/S呈负相关(r=-0.556,P=0.032;r=-0.314,P=0.043),对照组的ABMD仅与VAA呈低度负相关(r=-0.348,P=0.039)。结论老年男性T2DM患者L2BMD明显下降;脂肪分布与BM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T2DM患者有相对高的VAA及V/S。
杨燕英程钢张敬华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密度值腹部脂肪
绝经后2型糖尿病定量CT测量骨密度值与腹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BMD)的变化、腹内脂肪含量的分布特点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2017年1~8月来北京老年医院放射科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的62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49名绝经后非糖尿病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女性均已停经1年以上.使用QCT专用软件测量腰2-4椎体中间层面的骨密度值(BMD)为L2BMD、L3BMD及L4BMD,并计算平均骨密度值(average BMD);同时测量脐水平层面的腹部总脂肪面积(TA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AA)、并计算内壁比(V/S).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2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BMD与腹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校正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果:(1)在对照组,BMD从高到低依次为L2BMD(87.40 mg/cm3)、L3BMD(86.08 mg/cm3)、L4BMD(79.27 mg/cm3),在病例组,BMD从高到低依次为L3BMD(64.95 mg/cm3)、L4BMD(64.70 mg/cm3)、L2BMD(63.75 mg/cm3),2组各椎体密度均差别较小;L2BMD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68,P=0.018),L3BMD、L4BMD及average BMD病例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TAA、VAA、SAA及V/S分别为311.40 cm2、125.80 cm2、246.80 cm2及0.53,病例组分别为319.50 cm2、136.70 cm2、177.85 cm2及0.80;病例组TAA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VAA及V/S高于对照组,SAA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07,P=0.028;Z=-5.589,P<0.001;Z=-4.171,P<0.001).(3)对照组的average BMD与VAA、SAA为负相关(r=-0.352,P=0.042;r=-0.311,P=0.032);病例组的average BMD与VAA、SAA及V/S为负相关(r=-0.309,P=0.023;r=-0.263,P=0.030;r=-0.281,P=0.039),随着上述指标的升高,密度值降低,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VAA、V/S及SAA.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绝经后妇女相比,average BMD
杨燕英程钢张敬华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绝经骨密度值
MSCTA对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的检出及对介入治疗的价值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正常及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BA)的检出及其对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108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A检查,对其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获得起源正常及异位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分支类型等解剖信息。MSCTA检查后3天内所有病例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与MSCT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8例肺结核大咳血患者中,MSCTA发现起源正常支气管动脉254支(254/273,93.0%),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19支(19/273,7.0%);发现咯血责任血管170支。以DSA为金标准,MSCTA对支气管动脉的检出率为97.5%,MSCT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为95.0%。结论:支气管动脉MSCTA对发现正常及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及辅助介入手术治疗大咯血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并能同时对肺部疾病进行评价,可作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前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德杰程钢李彩英刘秀香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肺结核咯血
磁共振成像在脑实质结核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在脑实质结核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83例单纯脑实质结核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随第2个月和第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扫描,比较颅内病灶特征,并分析病变的MRI演变规律。结果 共发现944个病灶,其中≤0.3cm、0.3~1.0cm和≥1cm的病灶数分别为459个(48.62%)、345个(36.55%)和140个(14.83%)。均匀强化结节病灶、环状强化伴实性中心结节病灶及环状强化伴液性中心结节病灶的例数分别为299个(31.67%)、600个(63.56%)和45个(4.77%),其相应的ADC值分别为(0.91±0.11)×10-3 mm2/s、(0.96±0.12)×10-3 mm2/s和(2.04±0.39)×10-3 mm2/s,均显著高于正常脑实质的ADC值(P〈0.001)。随访显示,在第2个月时≤0.3cm的病灶中分别有3个(1.52%)、5个(2.53%)、96个(48.48%)和94个(47.47%)病灶预后表现为增大、不变、缩小和消失,而0.3~1.0cm和≥1cm的病灶的预后表现为增大、不变、缩小和消失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7%、4.49%、47.75%和44.38%与13.21%、16.98%、66.04%和3.77%。第6个月时3组患者病灶消失的比例分别为77.78%、69.66%和35.85%。结论 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发现脑实质结核较小的病灶,还可以动态观察脑实质结核病灶的动态变化,是判断脑实质结核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张敬华程钢杨燕英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结核脑实质预后
咯血患者肋间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已取得满意的效果,并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文中对91例曾行肋间动脉栓塞的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肋间动脉栓塞在经导管栓塞治疗咯血中的临床价值和注意事项。
丁明超程钢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临床疗效经导管栓塞
肋间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肋间动脉栓塞在经导管栓塞治疗咯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0年4月~2005年6月,采用经导管明胶海绵栓塞治疗91例咯血。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复发病例明确咯血的复发原因后再次手术。结果91例经111次手术,行支气管动脉联合肋间动脉栓塞74例,单独肋间动脉栓塞17例。即刻止血率98.9%(90/91)。随访8~14个月,复发率15.4%(14/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前提下,支气管动脉栓塞同时联合栓塞肋间动脉,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丁明超程钢崔贵香
关键词:肋间动脉栓塞咯血
增强CT、MR、DWI诊断良恶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neoplasms,PNENs)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恶性潜能,发病率为1—4/10万,占胰腺原发性肿瘤的1%~2%,术前准确定性诊断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已有的研究侧重于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鉴别诊断良恶性及不同级别PNENs的表现特征,鲜有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该肿瘤良恶性的报道。
刘秀香刘剑羽程钢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良恶性胰腺I诊断扩散加权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