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媛媛
-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多种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与对比被引量:3
- 2023年
- 面波层析成像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获取地壳与上地幔地震波速度与各向异性结构的地球物理方法.本论文综述了面波层析成像方法的简要历史,阐述了多种常用的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双台法、双平面波法、程函方程法、Helmholtz方程法、背景噪声成像法与直接面波层析成像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双台法的理论与实际使用简单,但该方法要求震源与两个台站需近似位于同一大圆弧路径,在台站较少且记录时间较短的区域,获取的相速度水平分辨率偏低.双平面波法能一定程度克服地震波多路径传播与散射对频散的影响,但其对面波波形数据要求较为严格,且通常适用于区域地震台网.程函方程法和Helmholtz方程法可直接从地震记录同时获取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计算方便快速,无需经过正演与反演过程,但这两种方法要求台站分布密度要高,不适用于台站间距大且分布稀疏的区域.与程函方程法相比,Helmholtz方程法不仅考虑了波形的相位,还利用了其振幅,能获取更准确的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信息.背景噪声成像法的优点是无需震源就可获取高分辨率地壳尺度的成像结果,但通常缺乏长周期面波的信息,难以约束岩石圈深部与软流圈结构.直接面波层析成像法能直接从台站间的面波频散数据通过反演获取三维剪切波(S波)速度结构与方位各向异性信息,省去了反演相速度图的中间步骤.此外,我们对比了多种方法在青藏高原获取的相速度结果.结果表明,多种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取的同一周期相速度结果高度吻合,主要特征表现在:在中长周期的相速度图中,青藏高原内部主要以低速为主,而周缘区域(如,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等)以相对高速为主,这表明青藏高原中下地壳与上地幔的流变强度均比其周缘区域要弱,青藏高原的岩石圈变形受控于周缘块体的阻挡.在青藏高原东�
- 李伦蔡晨付媛媛方洪健
- 关键词:面波层析成像瑞利波双平面法青藏高原
- 利用Rayleigh波层析成像研究华南地区横波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
- 华南陆块由扬子块体与华夏块体碰撞构成,其缝合位置及构造关系尚存争议。本研究利用分布于两个块体分界附近的184个流动密集台站以及华南地区273个固定台站,对累计27个月(2014年10月到2016年12月)的三分量连续波形...
- 马军伟付媛媛
- 关键词:方位各向异性横波速度层析成像RAYLEIGH
- 华北东北部地壳各向异性结构
- 利用华北地震科学台阵及国家地震台网的222个宽频带和甚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14个月的背景噪音资料,通过互相关计算得到高信噪比的Rayleigh和Love波经验格林函数,利用时频分析方法获得了8-35s的相速度频散,据此反...
- 付媛媛
- 关键词:地壳地震勘探瑞利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
- 文献传递
- 秦岭-大别及邻区背景噪声的瑞利波层析成像被引量:12
- 2017年
- 秦岭—大别造山带西起青藏高原东北缘,东至郯庐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本文收集陕、豫、皖、赣、湘、鄂、渝等区域地震台网的16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连续两年地震背景噪声数据,用双台站互相关算法获得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提取相速度频散曲线,并根据面波层析成像反演得到秦岭—大别及邻区周期8~35 s范围内相速度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大别地块在14 s相速度分布图中呈现低速异常,与8 s相速度分布图中的高速异常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大别HP/UHP(high pressure/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影响仅存在于上地壳.25 s相速度图中,大致以太行一武陵重力梯度带为界,东部以高速异常为主,西部以低速异常为主,反映了地壳东薄西厚的结构特征.14~35 s相速度分布图显示郯庐断裂带南段东西两侧的显著差异,佐证了郯庐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左行平移运动时,其南段可能切入壳幔边界.同时,郯庐断裂带南段可能存在一个热物质上涌的通道,熔融的热物质通过该通道上升,混入大别地区的中下地壳,造成了红安一大别造山带的差异隆升.南秦岭与四川盆地东北部表现为低速异常,是否与青藏高原物质东流或者南秦岭的拆沉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丁文秀付媛媛高原廖武林何亚娟蔡永建申学林
- 关键词:秦岭-大别造山带
- 东北地区背景噪声的Rayleigh和Love波相速度层析成像被引量:23
- 2016年
-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位于东北地区的122个宽频地震台站的18个月记录的三分量连续地震噪声数据,采用互相关方法提取了Rayleigh和Love波经验格林函数,并利用时频自动分析技术获取了相应的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反演频散曲线,获得了Rayleigh和Love波周期为8-35s的二维相速度分布.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相速度的分布存在横向和垂向的不均匀性.短周期的相速度分布同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松辽盆地及山间沉积盆地呈现低速异常,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及东部的一些山岭显示高速异常.随着周期的增加,位于中间的松辽盆地变为高低速相间,两侧的造山带呈现低速异常.这种异常的转变,可能是受构造活动或者莫霍面深度的影响.另外,在周期为20-35s频段内,Rayleigh和Love波同一周期的相速度在松辽盆地和位于吉林地区的郯庐断裂带表现不一致,表明可能存在径向各向异性.
- 付媛媛高原
- 关键词:RAYLEIGH波LOVE波
- 华北东北部地壳各向异性结构
- <正>利用华北地震科学台阵及国家地震台网的222个宽频带和甚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14个月的背景噪音资料,通过互相关计算得到高信噪比的Rayleigh和Love波经验格林函数,利用时频分析方法获得了8-35 s的相速度频散...
- 付媛媛
- 文献传递
- 华北东北部地壳各向异性结构
- 利用华北地震科学台阵及国家地震台网的222个宽频带和甚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14个月的背景噪音资料,通过互相关计算得到高信噪比的Rayleigh和Love波经验格林函数,利用时频分析方法获得了8-35 s的相速度频散,据此...
- 付媛媛
- 关键词:地壳各向异性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RAYLEIGH东北部
- 扬子与华夏块体缝合带区域的Rayleigh及Love波相速度层析成像被引量:5
- 2022年
- 扬子与华夏块体碰撞拼合构成华南大陆,其间存在多条大型断裂带,两个块体缝合于哪些断裂尚存争议,这限制了对华南构造演化的认识.本研究使用布设于扬子和华夏块体之间的184个流动密集台站以及华南地区273个固定台站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研究区域内Rayleigh和Love波周期为4~25 s的二维相速度.短周期的相速度与地壳中上部的盆地和褶皱等地质构造单元吻合;长周期的相速度在东部地区整体表现为高速异常,可能是受较薄的地壳厚度影响,西南部地区Rayleigh波呈现高速异常,Love波则呈现显著低速异常,这种差异可能反映该区域地下介质存在径向各向异性.成像结果显示,扬子与华夏块体的Rayleigh和Love波相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结合华南地区已有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扬子与华夏块体可能在地壳浅层缝合于绍兴—江山—萍乡—永州—河池一线,深部缝合带则可能由石台—九江—长沙延伸至永州—河池线.
- 马军伟黄景秋付媛媛
- 关键词:缝合带RAYLEIGH波LOVE波
- Rio Grande地堑地壳剪切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
- 2015年
- 位于新墨西哥和科罗拉多南部的Rio Grande地堑是地球上活动大陆地堑之一,南北长1000多千米。Rio Grande地堑经受过多期活动,形成了多个次级断块。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玄武岩源区由南部的岩石圈向北过渡到软流圈,表明地堑向北迁移。为探讨Rio Grande地堑的形成及演化机制,开展了多种地球物理研究。但以往研究都基于测线,台站稀疏,所得结果精度较低。USArray 密集台站的布设为了解该区精细的地壳结构提供了保证。我们利用USArray台网位于研究区宽频地震台站记录的三分量连续地震噪声数据,获得了Rayleigh和Love波周期为8~35 s的二维相速度。通过联合反演Rayleigh和Love波相速度获取地壳3D剪切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结构,为研究Rio Grande地堑深部地球动力学演化提供地震约束。
- 付媛媛李爱兵
- 关键词:GRANDE剪切波速度地壳结构RIO地堑径向
- Rio Grande地堑地壳剪切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
- o Grande地堑经受过多期活动,形成了多个次级断块.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玄武岩源区由南部的岩石圈向北过渡到软流圈,表明地堑向北迁移.为探讨Rio Grande地堑的形成及演化机制,开展了多种地球物理研究.但以往研究都基于...
- 付媛媛李爱兵
- 关键词:剪切波速度地球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