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佳

作品数:27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环保
  • 4篇环保产业
  • 3篇循环经济
  • 3篇隐含
  • 3篇
  • 3篇产业链
  • 2篇循环经济模式
  • 2篇水生
  • 2篇水生态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经济模式
  • 2篇环境规制
  • 2篇价值链
  • 2篇减排
  • 2篇减排潜力
  • 2篇大气污染
  • 2篇大气污染物
  • 2篇一带一路
  • 1篇多维度

机构

  • 27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江西省华赣环...

作者

  • 27篇傅泽强
  • 27篇吴佳
  • 25篇邬娜
  • 5篇谢园园
  • 2篇贺克斌
  • 2篇高宝
  • 2篇徐建伟
  • 1篇彭悦
  • 1篇但智钢
  • 1篇刘铮
  • 1篇王艳华
  • 1篇张海博
  • 1篇李林子
  • 1篇谭玉菲

传媒

  • 12篇环境工程技术...
  • 3篇中国工程科学
  • 2篇生态经济
  • 1篇环境工程
  • 1篇中国环保产业
  • 1篇化工环保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环境与发展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物质代谢分析的焦化产业链优化对策
2025年
以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为例,采用物质流分析法分析了焦化行业资源和能源的代谢途径及代谢效率,提出了优化焦化产业链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2023年开发区焦化行业吨焦产品取水量为1.11 m^(3),节水水平略低于《行业用水定额》(DB15/T 385—2020)领跑等级(1.1 m^(3))的要求;吨焦产品能耗(以标准煤计)为136.46 kg,高于《焦化行业规范条件》规定的捣固焦炉吨焦产品能耗不高于127 kg的要求和《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B15/T 2232—2021)先进值(不高于110 kg)的要求。指出,提升物质代谢效率的路径包括推进焦化产业与关联产业横向耦合、做强焦炉煤气综合利用产业链、延长粗苯加工产业链、做好煤焦油精深加工产业链等。
邬娜张晓敏吴佳封强傅泽强刘馨仪
关键词:焦化行业产业链物质代谢
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梳理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剖析当前固体废物在处理机制、管理思路和方式、协同处置等方面问题,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绿色循环及低碳发展思路和方法,开展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全生命周期优化管理,提出工业生产制造环节须开展绿色生态设计、推行清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须构建绿色供应链、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回收处置环节须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固体废物资源化科技创新。
矫旭东吴佳王韬邬娜封强傅泽强杜欢政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固体废物资源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大气环保产业“走出去”的对策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一带一路"使沿线各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加深,尤其是沿线区域面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为我国大气环保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本研究在诊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气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国在大气环境领域的合作情况及需求,对我国在大气环境工程技术与设备、大气环境服务业领域包括大气环境监测、运营等的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发掘"走出去"的优势。在综合分析合作形式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包括优先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合作,鼓励大气环境服务业"搭船出海",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工程合作,设立大气环境工程科技重大专项,发挥绿色金融作用保障大气环保产业"走出去"等的促进我国大气环保产业"走出去"的战略对策。
邬娜王艳华吴佳贺克斌彭悦傅泽强
县域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农村固废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2025年
我国县域生活垃圾具有清运量小、分散等特点,且大量农村固体废物(简称农村固废)尚未有效处置,在国家的支持下,实现焚烧处理能力共用共享及能源替代已成为处理处置的趋势。同时,县域焚烧市场政策向好、缺口大、前景好,亟须探索县域焚烧协同处置农村固废的技术经济性等问题。以300 t/d县域小型垃圾焚烧发电厂为研究对象,基于农村固废种类(污泥、秸秆、畜禽粪便)、掺混比(生活垃圾与农村固废比例分别为95%∶5%、90%∶10%、85%∶15%和80%∶20%)及焚烧余热利用途径(余热发电、直接供热、蒸汽外供、热水外售、热电联产)3个因素,构建了60种垃圾焚烧协同处置农村固废循环经济模式。结果表明:利用300 t/d小型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农村固废时,生活垃圾与不同农村固废的掺混比为80%∶20%~95%∶5%条件下,采用蒸汽外供、热电联产方式,可获得较高的收益。此外,从技术多元化应用、设备国产化、开展试点示范、搭建智慧平台、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推进县域小型焚烧设施试点的发展。
刘馨仪张晓敏吴佳封强傅泽强李艳梅闵耀辉康禄华邬娜刘铮
关键词:县域垃圾焚烧循环经济模式
基于碳减排成本的我国省域碳补偿机制被引量:10
2023年
合理界定碳排放责任,开展省域间碳补偿是促进区域协同减排的重要途径.基于2017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使用增加值贸易分解方法对各省市碳排放进行了分解,测算了省域间的隐含碳流动,并设计了基于减排成本的差异化碳补偿机制,为我国开展横向碳补偿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①省内最终需求引致碳排放占比53.56%、省外最终需求引致碳排放占比32.49%,省域间隐含碳流动显著存在;②隐含碳总体呈现出从北部、中部地区向京津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的显著流动特征;③生产者、消费者和责任共担视角下各省市的碳排放总量相等,其中责任共担的分配思路体现了“受益原则”.④省域间碳减排成本存在差异,碳减排成本低的地区直接碳排放量高,产业以重工业为主,碳减排成本高的地区直接碳排放量低,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⑤基于减碳成本各省市需支付(接受)的补偿金额不等,其中,广东需支付的补偿金额最高,内蒙古的受偿金额最高.
钟诗雨张晓敏吴佳邬娜封强傅泽强
我国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广机制构建
系统梳理了全国凝练提出的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的特点,并根据不同层面、不同驱动因素等将典型模式划分为区域类12个包括4个亚类;园区类10个包括3个亚类;企业类38个包括7个亚类。在剖析不同类别典型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基...
邬娜傅泽强谢园园吴佳
关键词:循环经济
我国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广机制构建
系统梳理了全国凝练提出的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的特点,并根据不同层面、不同驱动因素等将典型模式划分为区域类12个包括4个亚类;园区类10个包括3个亚类;企业类38个包括7个亚类.在剖析不同类别典型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基...
邬娜傅泽强谢园园吴佳
关键词:区域经济循环经济模式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我国环境规制强度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环境规制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重要手段,环境规制强度测算是后续展开相关研究的基础。选取9个环境规制强度测度指标,构建环境规制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环境规制强度,从时间趋势和空间格局2个方面展开分析。时间维度上,测算了全国层面2011—2019年环境规制强度,提取出规制效果、正式环境规制、环保意识3个公共因子,可以看出,正式环境规制因子和规制效果因子存在交叉变化现象,环保意识因子变动需要时间跨度较大,我国环境规制整体上处于稳定态势且具有轻微波动性。空间维度上,测算了我国30个省(区、市)的环境规制强度,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环境规制强度等级,表明我国环境规制强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但区域差异性在缩小。最后,从减排投入与管控等正式环境规制与环境规制效果之间的滞后问题、东西部地区的不平衡性、非正式环境规制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加大环境治理投入与落实、优化产业结构及重视公众环保意识培养是提高我国环境规制强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张晓敏邬娜钟诗雨封强吴佳傅泽强
关键词:环境规制
基于社会网络的我国产业系统隐含碳流动过程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隐含碳是产品和服务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之和。研究隐含碳在产业系统中的流动特征及不同产业部门在碳排放关系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碳减排责任分解、碳排放核算标准制定、碳溯源机制建立及碳减排方案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投入产出表,计算产业部门隐含碳流动量,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产业系统隐含碳流动网络,并分析产业部门间的隐含碳流动关系特征、核心部门及聚类特征。结果显示:1)生产过程中的隐含碳流动量约占直接碳排放总量的85.1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分别在隐含碳流入、流出及滞留占比中占据领先。2)产业部门间已形成隐含碳流动网络,部门间联系紧密,一个产业部门碳排放的变动会带动全产业系统的变化。3)化学产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网络中的核心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控制影响力较强;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业与其他部门的隐含碳传输路径较短,具有较高的隐含碳流动效率。4)产业部门间存在明显聚类特征,以化学产品制造业为核心的调节者和以石油炼焦产品及核燃料加工业为核心的直接碳排放提供者,起到平衡全产业系统隐含碳流动的作用;以建筑业、其他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部门是隐含碳接收者;以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核心的产业部门是隐含碳的供应者。
钟诗雨张晓敏黄哲吴佳邬娜封强傅泽强
关键词:社会网络
大气环保产业全产业链分析及优化对策被引量:1
2019年
大气环保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全产业链角度的优化和提升。在界定大气环保产业全产业链概念的基础上,从上游供应链、中游生产链、下游服务链分别分析了除尘、脱硫、脱硝、VOCs、汽车尾气治理等大气环保产业细分领域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从纵向上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平衡发展,在横向上拓宽大气环保产业领域及丰富产品类别的总体对策,具体包括拓展上游各行业环保材料与药剂的研发、加快上游各行业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加快上游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强中游大气污染检测设备的生产能力等。
邬娜傅泽强王艳华吴佳封强
关键词:全产业链价值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