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应原免疫治疗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变应原免疫治疗是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对因疗法,可以改变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通过诱导机体对变应原建立免疫耐受发挥作用。变应原免疫治疗不仅能减少患儿临床症状和用药,还能预防对新过敏原发生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该文将变应原免疫治疗在儿童过敏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及新思路。
- 樊昘(综述)陈艳萍张继燕
- 关键词:儿童变应原免疫治疗过敏性疾病疗效安全性
- 儿童百日咳住院病例248例临床特征及重症百日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儿童百日咳的临床特点,分析重症百日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248例百日咳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年龄分为≤3个月组,>3个月组;根据百日咳病情分为普通组及重症组,根据是否混合其他病原菌感染分为单纯感染组及混合感染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1.住院百日咳患儿以<1岁患儿为主(204/248,82.2%),有咳嗽家属接触史92例(37.0%),未接种疫苗169例(68.1%);248例患儿中白细胞数增高193例(77.8%);145例(58.4%)患儿存在混合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9例,11.6%);并发肺炎173例(69.7%),并发肺实变35例(14.1%)。2.≤3个月组患儿咳嗽患者接触史、发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百日咳脑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机械通气比例均高于>3个月组(χ^(2)=4.612、20.810、7.882、16.617、13.740、7.846、14.810、21.436,均P<0.05),死亡率高于>3个月组(χ^(2)=12.016,P<0.05);≤3个月组患儿白细胞(WBC)高于>3个月组[(27.83±27.70)×10^(9)/L比(23.34±15.28)×10^(9)/L,t=22.244,P<0.001],痉挛性咳嗽时间长于>3个月组[(16.56±9.33)d比(15.06±6.16)d,t=10.145,P=0.002]、住院时间长于>3个月组[(11.47±10.48)d比(9.48±4.80)d,t=20.050、P<0.001]。3.与普通百日咳组比较,重症百日咳组患儿≤3个月、未接种百日咳疫苗、呼吸困难、淋巴细胞计数(L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比值<1、混合感染、肺实变及胸腔积液患儿的比例较高(χ^(2)=14.803、4.475、116.940、43.625、13.253、106.370、11.874,均P<0.05),WBC高于普通百日咳组[(61.66±29.63)×10^(9)/L比(18.83±10.00)×10^(9)/L,t=112.580,P<0.001],LC比例低于普通百日咳组(0.494±0.186比0.676±0.132,t=13.752,P<0.001)。4.与单纯感染组比较,混合感染组患儿发热、呼吸困难、肺部细湿啰音、LC/NC比值<1、肺实变、ICU住
- 张继燕卓裕霏陈艳萍樊昘王承娟周武肖耿吉陈方召
- 关键词:儿童百日咳换血治疗
- 血浆置换联合不同连续性血液净化模式治疗小儿重型毒蕈中毒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 评价血浆置换联合不同连续性血液净化模式治疗小儿重型毒蕈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5-12(中位年龄6)岁]儿童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伴多脏器损害[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给予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或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方式治疗.结果 6例患儿顺利完成血液净化治疗,治疗72 h后神志好转,血ALT、AS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T)等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逐渐恢复,多脏器损伤也开始恢复功能;1例患儿治疗后1周深静脉彩超发现左下肢静脉栓塞,经尿激酶溶栓治疗2周后复查B超栓子消失;3例患儿分别在深静脉置管后3、5、6d出现高热,血常规白细胞数升高或降低,降钙素原明显增高,经血培养发现其中1例导管末端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给予敏感抗菌药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感染指标也恢复正常.6例患儿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儿童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主要损害肝功能,其次为肾和胰脏,给予血浆置换联合不同连续性血液净化模式治疗能促进肝肾毒物的排泄及清除,促进肝肾功能恢复,并改善机体内环境,既提高了其抢救成功率,又降低了死亡率,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张继燕肖政辉张新萍卢秀兰
- 关键词:血浆置换
-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PICU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分析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PICU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共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恢复正常时间、喘息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对PICU重症肺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周海银曾晓辉卢秀兰肖政辉张继燕朱德胜姚震亚隆彩霞
- 关键词:床旁纤维支气管镜PICU重症肺炎
- 关注卡介苗病被引量:4
- 2020年
-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全球的重视,儿童结核病的诊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儿童结核病仍然是重大的社会卫生问题,目前公认接种卡介苗(BCG)是预防重症结核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是结核高负荷国家,BCG是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常规出生接种的疫苗。绝大多数婴儿接种BCG后无不良反应,少部分婴儿会发生BCG感染,严重者发生播散性感染甚至死亡。现就BCG常见异常反应进行阐述,并呼吁关注严重异常反应背后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陈艳萍张继燕
- 关键词:儿童结核病卡介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脓毒症患儿血浆皮质醇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皮质醇(Cor)对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以及昼夜分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脓毒症患儿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后24 h内8:00、16:00、0:00时点的Cor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非休克组、脓毒症休克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另选择儿保科年龄、性别匹配的15例健康体检儿童入选对照组。结果⑴对照组、脓毒症非休克组、脓毒症休克组Cor水平逐渐升高,同一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死亡组8:00、16:00、0:00时点的Cor均高于脓毒症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对照组8:00、16:00、00:00时点的Cor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三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的昼夜节律;脓毒症非休克组16:00时点的Cor高于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r 8:00与16:00比较、Cor 8:00与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3个时间点Cor无明显节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各个时点Cor水平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的ROC曲线分析:Cor 8:00、16:00、0:00时点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50、0.762、0.856;截点值分别为43.7、39.0、34.47μg/dl;截点值判断灵敏度分别为0.949、0.847、0.847;截点值判断特异度分别为0.667、0.733、0.733。结论Cor与脓毒症患儿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脓毒症患儿Cor分泌节律不同程度消失。
- 张继燕肖政辉张新萍
- 关键词:脓毒症皮质醇疾病严重程度儿童
- 脓毒症相关性肾上腺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被引量:5
- 2015年
- 脓毒症特别是脓毒性休克可继发肾上腺功能障碍。炎症介质、凝血功能障碍、皮质醇代谢异常或糖皮质激素抵抗等与肾上腺功能障碍发病密切相关。虽然脓毒症相关性肾上腺功能障碍已逐步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脓毒症相关性。肾上腺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 张继燕肖政辉
- 关键词:脓毒症肾上腺功能不全发病机制皮质醇
- 新型噻唑烷酮类HIV-1 NNRTIs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HIV-1)是艾滋病(th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病原体。自从1...
- 张继燕
- 关键词:艾滋病逆转录酶
- 文献传递
- SLC7A7基因新变异位点所致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合并肺纤维化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总结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PI)伴肺纤维化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LPI合并肺纤维化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并以中文关键词“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和英文关键词“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3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筛选LPI伴肺部受累的文献,总结病例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征。结果患儿,男,3月龄,以“咳嗽4 d,气促2 d,发现腹部包块1 d”就诊。辅助检查提示血氨增高,血尿串联质谱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双肺透亮度下降及片状致密阴影;予以抗感染及呼吸支持治疗后发热及一般情况好转,但仍存在明显氧依赖;基因检测结果提示SLC7A7基因c.724T>C和c.625+1 G>A复合杂合变异,c.724T>C变异为首次报道。诊断为LPI,予以限制蛋白饮食,1.5岁时患儿完全脱氧,但胸部CT提示有肺纤维化改变。随访至患儿5岁时,日常活动耐受可,已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检索到符合条件文献共10篇(中文2篇,英文8篇),共报道48例LPI伴肺部损害患者,本例患儿为目前国内报道的最年轻的LPI患儿。完善基因检测的患者中发现10个不同的SLC7A7基因变异,其中c.1185_1188del、c.625+1G>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高。结论肺部损害可发生于LPI的的任何阶段,症状异质性高,即使无呼吸道症状,也建议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肺部损害,尚未发现LPI基因与表型存在相关性。
- 张继燕段效军张瑾张子敏陈艳萍肖政辉
- 关键词:肺部损害肺纤维化
- 脓毒症患儿血浆皮质醇监测的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皮质醇昼夜变化特点以及皮质醇对脓毒症患儿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方法:2014.9.1-2015.4.1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诊断脓毒症,年龄﹥2月,排除肾上腺基础疾病、近期使用糖皮...
- 张继燕
- 关键词:皮质醇肾上腺脓毒症临床疗效儿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