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绪奇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医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等离子体法
  • 2篇抑菌
  • 2篇人体皮肤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细胞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皮肤
  • 2篇肿瘤
  • 2篇藜芦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腺癌细胞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管
  • 2篇抗肿瘤
  • 2篇肺癌
  • 2篇肺癌细胞
  • 2篇癌细胞
  • 2篇白藜芦醇

机构

  • 6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6篇李绪奇
  • 4篇姚日生
  • 2篇方世东
  • 2篇阮班锋
  • 2篇管秋香
  • 2篇邓胜松
  • 2篇何红波
  • 1篇孟月东
  • 1篇汪闯
  • 1篇陈龙威
  • 1篇赵颖
  • 1篇张维博
  • 1篇夏清荣
  • 1篇沈洁

传媒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安徽化工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白藜芦醇苯丙烯酰胺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藜芦醇苯丙烯酰胺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其结构有如下通式(1)和通式(2)表示:<Image file="DDA0000152987380000011.GIF" he="442" imgConte...
阮班锋管秋香姚日生李绪奇邓胜松
文献传递
一种白藜芦醇苯丙烯酰胺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藜芦醇苯丙烯酰胺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其结构有如下通式(1)和通式(2)表示:<Image file="DDA0000152987380000011.GIF" he="443" imgConte...
阮班锋管秋香姚日生李绪奇邓胜松
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结焦物形成机理被引量:3
2013年
为研究氢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过程中的结焦物形成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反应器内混合段和反应段结焦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结焦物形貌和石墨化程度不同:混合段结焦物以碳纳米管和碳微球为主,石墨化程度最高;第一反应段结焦物中碳微球颗粒较大,石墨化程度较高;第二反应段结焦物中有炭黑颗粒,石墨化程度较低。结合化学平衡理论分析,推测了结焦物不同的原因是裂解产物经历了不同途径形成结焦:混合段中煤粉颗粒、气态碳、固态碳,在壁面形成结焦;第一反应段中气态碳的气相沉积对壁面结焦影响增加;第二反应段结焦以固相吸附而形成。对不同挥发份的煤进行了实验,发现挥发份高的煤结焦严重。因此为减少或抑制结焦物形成,应选用低挥发份煤。
方世东李绪奇赵颖陈龙威沈洁孟月东
关键词:氢等离子体裂解乙炔石墨化
盐酸二甲双胍胃漂浮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胃漂浮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方法采用干法直接压片法,以羟丙甲纤维素为主要骨架材料,以十八醇和碳酸氢钠作助漂剂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胃漂浮缓释片。对影响释药的因素如骨架材料、碳酸氢钠含量、释放介质等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优处方。结果片剂具有良好的漂浮特性,药物释放时间可达6 h以上。最优处方: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60 mg,HPMC 108 mg,十八醇10 mg,NaHCO35.2 mg,乙基纤维素14 mg,聚乙二醇(PEG6000)0.1mg。结论药物通过扩散和凝胶骨架溶蚀共同作用释放,释药曲线较好地符合单指数加Higuchi平方根律方程。
夏清荣张维博李绪奇何红波姚日生
关键词:盐酸二甲双胍胃漂浮缓释片体外释放正交试验
等离子体法氯化聚丙烯及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
氯化聚丙烯(CPP)是聚丙烯的重要改性产品之一。传统的CPP生产工艺采用四氯化碳为溶剂,但是四氯化碳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开发新的CPP合成工艺是避免使用四氯化碳的有效途径。气固相法是近年来涌现的合成工艺之一,目前气固相法...
李绪奇
关键词:等离子体法氯化聚丙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抑菌活性
文献传递
等离子体法制备碳纳米管负载银粒子及抑菌性研究
2014年
通过温和的等离子体法制备出碳纳米管负载纳米银粒子,并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首先用氧等离子体处理碳纳米管,再将银离子负载在碳纳米管表面上,接着用氢等离子体将负载的银离子还原成纳米银粒子。用TEM和XRD对制备出的银粒子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平均粒径为5nm左右的银粒子负载在碳纳米管表面。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实验表明,Ag-CNTs浓度大于1μg/mL时,对大肠杆菌生长抑制效果明显。
李绪奇姚日生何红波方世东汪闯
关键词:等离子体碳纳米管抑菌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