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旭龙

作品数:7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甘草
  • 3篇盐碱
  • 3篇盐碱地
  • 3篇油葵
  • 3篇土壤酶
  • 3篇土壤酶活
  • 3篇土壤酶活性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微生物
  • 3篇理化性质
  • 3篇酶活性
  • 3篇碱地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质
  • 2篇根际
  • 2篇根际土
  • 2篇根际土壤
  • 2篇根际土壤酶活...

机构

  • 7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7篇马淼
  • 7篇张旭龙
  • 6篇吴振振
  • 3篇张志政
  • 1篇高睿
  • 1篇林慧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农学学报
  • 1篇种子
  • 1篇土壤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油葵品种对盐碱地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7
2017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新葵4号、新葵6号、新葵10号和美国矮大头4个油葵品种对盐碱地土壤理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更适宜改善盐碱地土壤质量的油葵品种。结果表明,种植新葵6号对降低盐碱地根际土壤pH值、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的效果最为显著,新葵4号对提高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效果最为显著;种植这4个品种的油葵均能显著(72 h,P<0.05)提高盐碱地根际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平均利用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并呈现如下规律:新葵4号>新葵6号>美国矮大头>新葵10号>CK。种植这4个油葵品种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盐碱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hannon优势度指数(D)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并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新葵4号根际土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大,而CK的最小,且显著高于CK。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植油葵改善了盐碱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羧酸类化合物和聚合物是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因此,在盐碱地中种植油葵可提高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和酶的活性,改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优化盐碱地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尤其是种植新葵4号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最为显著。
张旭龙马淼吴振振张志政高睿石灵玉
关键词:油葵土壤酶活BIOLOG盐碱地SHANNON多样性指数
不同品种油葵水浸提液对3种药用甘草化感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讨油葵对甘草潜在的化感作用,选择矮大头(567DW)、矮早丰(BKZ 9806)、新葵4号以及新葵6号等不同品种油葵和3种药用甘草为研究对象。用油葵根、茎、叶等器官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分别处理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种子和幼苗,比较0,25,50mg/mL 3个浓度的水浸提液对3种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格局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油葵品种、不同油葵器官的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不尽相同,矮大头浸提液对胀果甘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其根的提取液显著促进了根的生长,在25,50mg/mL浓度下分别比ck高出26%和37%(p<0.05),RI分别为0.21和0.27。根据本实验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建议选用矮大头与胀果甘草进行套种,可望能提高种植收益。
吴振振张旭龙马淼
关键词:油葵甘草化感效应水提液
栽培甘草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探讨在盐碱地区种植甘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未种植胀果甘草的裸地(CK)为对照,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并采用Bilog ECO微平板技术研究了人工栽培甘草对盐碱地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裸地(CK)相比,种植甘草能显著提高盐碱土中全氮、碱解氮及有机质等养分的含量(P<0.05),其含量分别比裸地(CK)增加了38%、48%和33%,且土壤的电导率值与裸地(CK)相比降低了262%,达到显著水平(P<0.05)。甘草样地的AWCD值(反应土壤微生物活性)显著高于裸地(CK),在培养72 h后甘草样地的AWCD值比裸地(CK)显著增加了28%(P<0.05)。甘草样地中土壤微生物对糖类碳源的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增加28%(P<0.05),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亦显著高于裸地(CK)(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植甘草后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导致此种差异的主要碳源为糖类和氨基酸类,其次是羟酸类及多聚物类。综上所述,在盐碱地种植甘草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因此人工栽培甘草是盐碱地生态恢复的一项有效措施。
吴振振张旭龙马淼
关键词:胀果甘草盐碱地土壤微生物
油葵与光果甘草间作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新葵10号油葵与光果甘草间作对盐碱地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盐碱地的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单作模式相比,间作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在144 h的温育期内,间作模式下的AWCD均高于单作模式,并显著提高了AWCD的利用率(72 h,P<0.05)。与单作模式相比,间作显著提高了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主成分分析表明,间作优化了盐碱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羧酸类化合物、聚合物、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是间作模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因此,新葵10号与光果甘草间作显著提高盐碱地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改变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盐碱土壤质量的改良有积极作用。
张旭龙马淼吴振振张志政林慧
关键词:光果甘草土壤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深松对乌拉尔甘草根际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了深松对乌拉尔甘草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乌拉尔甘草人工种植地土壤耕作措施优化和土壤环境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未深松(常规耕作)处理相比,深松处理对乌拉尔甘草根际土壤0—20 cm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可显著提高乌拉尔甘草根际土壤20—40 cm耕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分别提高了60.8%、65.3%、48.9%和86.8%;明显增加了0—20 cm和20—40 cm耕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P<0.05),3种类型的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出上层大于下层,深松大于未深松的变化趋势。在156 h的微生物温育期内,深松处理下不同土层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显著高于未深松处理,并显著提高了AWCD的利用率(72 h,P<0.05),较未深松分别提高了35.5%和130.8%。与未深松处理相比,深松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H、S、D)。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深松优化了乌拉尔甘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聚合物、羧酸类化合物、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是深松处理下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总而言之,深松处理显著提高乌拉尔甘草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改变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深松改变了土壤耕层结构,改善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因此,深松对乌拉尔甘草人工种植地土壤质量的改良有积极作用。
张志政马淼张旭龙
关键词:深松乌拉尔甘草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BIOLOG
入侵植物角果毛茛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探讨入侵植物角果毛茛(Ceratocephalus testiculatus)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温度、赤霉素(GA3)、硝酸钾(KNO3)和浓硫酸腐蚀时间(SACT)等为参试因素的正交试验来研究其种子萌发响应特性。预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角果毛茛种子萌发耗时长,萌发率低,处理14d后才开始有种子萌发,28d后的最终萌发率仅为10%左右,存在种子休眠机制。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素均能极显著地促进该种子萌发(P<0.01),处理7d后种子陆续萌发,萌发处理14d时发芽势可达68.89%,萌发处理28d时最高发芽率可达83.33%,成功解除了角果毛茛的种子休眠。各参试因素对角果毛茛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的影响顺序相同,均为温度>SACT>KNO_3>GA_3。最有利于种子萌发率的因素水平组合为A_3B_4D_4E_5,即萌发温度为10℃,赤霉素浓度为150mg·L^(-1),硝酸钾浓度为1.50g·L^(-1),浓硫酸腐蚀时间为10min;发芽势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_3B_3D_2E_4,即萌发温度为10℃,赤霉素浓度为100mg·L^(-1),硝酸钾浓度为0.50g·L^(-1),浓硫酸腐蚀时间为8min。
张旭龙吴振振马淼
关键词:种子萌发正交试验种子休眠入侵植物
甘草对新疆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选取尉犁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盐碱荒漠为试验区,研究胀果甘草生长发育过程中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探讨栽培甘草对盐碱地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干旱区盐碱荒漠的改良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栽培胀果甘草可使盐碱土壤得到有效改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及有机质等养分的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在甘草种植第3年时比裸地土壤增加271%;种植甘草后,土壤p H及电导率均显著降低;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成递增趋势。简单相关分析表明,脲酶、磷酸酶、蔗糖酶3种酶之间以及3种酶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从回归分析得出的3个方程可知,土壤含水量对以上3种土壤酶活性起着主导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进一步影响土壤的酶活性。由此可见,在新疆盐碱荒漠种植胀果甘草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含盐量,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土的效果。
吴振振马淼张旭龙
关键词:甘草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