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锋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影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肿瘤
  • 2篇静脉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新辅助放化疗
  • 1篇胰腺
  • 1篇异位胰腺
  • 1篇预后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机构

  • 7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7篇毕锋
  • 3篇于小平
  • 3篇夏喜斌
  • 2篇李从蕊
  • 2篇陈炼
  • 1篇文露
  • 1篇侯静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相关解剖参数的CT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定位的相关解剖参数,以指导PICC头端影像学定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334例患者胸部薄层增强CT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患者右主支气管起点、右锁骨内侧头最上缘、气管隆突与心包返折及房腔交界之间的间距(解剖参数绝对值)。测量T6椎体上缘平面至T7椎体上缘平面之间距(L单元高度),将各解剖参数绝对值除以T6单元高度,计算出解剖参数相对值。记录房腔交界和心包返折所对应椎体位置。结果82%(274/334)的患者房腔交界位于T6~7水平、79.3%(265/334)的患者心包返折位于T5-6水平。气管隆突-房腔交界间距、气管隆突-心包返折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房腔交界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心包返折间距、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房腔交界间距及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心包返折间距的绝对值分别为(38.4±8.8)、(21.9±9.2)、(50.7±9.1)、(34.2±9.4)、(110.2±15.9)、(93.7±16.3)mm,相对值分别为(1.85±0.43)、(1.05±0.44)、(2.44±0.45)、(1.64±0.45)、(5.30±0.75)、(4.50±0.7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解剖参数绝对值与患者身高有相关关系(P值均〈0.01);而相对值与身高相关性明显减弱,并且部分解剖参数相对值与身高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气管隆突及右主支气管起点用于PICC头端定位的可靠性相对较好;而心包返折的位置变异较大,利用影像学标志推断心包返折的位置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李从蕊陈炼夏喜斌胡平胜毕锋于小平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术前CT腹膜癌指数与卵巢上皮癌手术残留及预后关系探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术前CT腹膜癌指数(PCI)作为无创性手段预测卵巢癌患者行卵巢肿瘤减灭术的效果的可行性及其与卵巢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术前全腹平扫+增强CT、治疗方式为直接手术且经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其临床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0日。CT-PCI评分由两名放射科阅片者在不知道手术及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回顾性阅片获得。手术PCI评分通过手术记录及病理资料获得。术前CT-PCI分数与手术PCI分数进行对照,计算Spearsrman相关系数。CT-PCI分数与初始肿瘤减灭术术后残留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CT-PCI与卵巢癌患者PFS及OS的关系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结果共纳入病例150例。CT-PCI分数与术后有无残留相关(OR 1.633,95%置信区间1.421~1.878,P<0.001)。CT-PCI分数影响卵巢癌患者的PFS(HR 1.062,95%CI 1.015~1.112,P=0.009)及OS(HR 1.076,95%CI 1.018~1.137,P=0.009)。上腹部腹膜受侵、小肠受侵是疾病PF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HR=6.718(P<0.001),HR=9.763(P<0.001)];也是O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HR=4.127(P=0.003),HR=7.480(P<0.001)]。结论术前CT-PCI分数与术后有无残留相关。术前CT-PCI分数与卵巢癌患者PFS和OS呈负相关。上腹部受侵和小肠肠管受侵或可作为卵巢癌患者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
杨晓煌胡平胜毕锋于小平
关键词:X线计算机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
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反应状态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反应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利用MaZda软件于T2WI图像肿瘤最大层面手动勾画ROI,分别在新辅助放化疗前、后的图像上各提取9个一级、11个二级纹理特征参数,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pCR组与非pCR组在新辅助放化疗前、后纹理特征上的差别。结果:pCR组与非pCR组之间,治疗前7个二级纹理特征(pre-Correlat、InvDfMom、SumEntrp、DifEntrp、DifVarnc、Entropy、AngScM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一级纹理特征(post-Variance、Perc 90%、Perc 99%)、9个二级纹理特征(postContrast、SumOfsqs、InvDfMom、SumAverg、SumVarnc、SumEntrp、DifEntrp、DifVarnc、Entrop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预测pCR方面,单个纹理特征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AUC值在0.632~0.835之间,治疗后AUC值在0.665~0.852之间,分别以DifVarnc、DifEntrp效能最高。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pCR时,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均是DifEntrp,治疗前(P=0.005)AUC值为0.833,治疗后(P=0.004)AUC值为0.852。结论: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特征有助于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而二级纹理特征的预测效能高于一级纹理特征,nCRT治疗后为疗效预测的更佳时期。
刘俊文露侯静刘思野胡平胜毕锋毕锋
关键词:直肠肿瘤磁共振成像纹理分析新辅助放化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影像结合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CT影像结合肺功能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意义。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根据COPD严重程度分级将COPD患者37例以及健康体检者9例分为4组,轻度组9例,中度组14例,重度组14例,以及健康体检者常规组9例。结果轻度COPD影像多无或不明显支气管壁增厚,无或轻微肺气肿表现;中度COPD影像多无支气管壁增厚,肺功能评价软件定量低衰减区(low attenuation area,LAA)≥2级;重度肺气肿LAA≥2级。结论CT影像结合肺功能检测能够精确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能够明确病变程度分级。
龚敏毕锋
关键词:肺功能COPDLAA肺气肿无创诊断
研究磁共振成像在中晚期宫颈癌诊断及放射治疗疗效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中晚期宫颈癌诊断及放射治疗中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0例中晚期宫颈癌疾病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患者肿瘤组织接受放射治疗前后形态和磁共振成像信号情况。结果Ⅱa期的150例患者中存在100例患者MRI的检测结果与临床检查相同,30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宫旁受累。接受放疗治疗后有30例患者肿瘤大小低于80%,270例患者肿瘤大小缩小超过80%,有10例患者的肿瘤已经完全消失。结论磁共振成像可清楚展现患者宫颈癌肿瘤的大小以及具体侵犯范围。
毕锋刘俊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中晚期宫颈癌疗效
成人正常上腔静脉影像解剖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对上腔静脉(SVC)的解剖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06例患者的胸部薄层增强CT影像资料,测量气管隆突水平SVC的左右径及前后径,分析性别和年龄因素在SVC管径测值差异性;另外分别记录SVC起始部及房腔交界对应椎体的位置。结果 306例患者气管隆突水平SVC左右径、前后径分别为(18.8±2.9)mm、(21.4±2.9)mm。左右径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后径无显著性别及年龄差异。68.6%的患者SVC起始部位于T_3水平、81.7%的患者房腔交界位于T_6~T_7水平。结论胸部薄层增强CT可以清晰显示SVC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
李从蕊陈炼夏喜斌胡平胜毕锋于小平
关键词:上腔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胃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CT表现
2019年
目的分析胃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CT特征表现,探讨CT对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8年7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为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CT资料,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形态、强化方式、生长方式、病灶边界、病灶表面黏膜情况,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征。结果本组7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位于胃部6例(86%),十二指肠1例(14%)。4例(57%)为卵圆形,2例(29%)为球形,1例(14%)为扁平型。4例(57%)边界清晰,3例(43%)边界不清。5例(72%)向腔内生长,2例(28%)向腔外生长。5例(72%)被覆黏膜明显强化,2例(28%)黏膜未见强化。长径/短径大于1.4的有5例;7例异位胰腺病灶6例(86%)呈持续性强化,1例(14%)呈渐进性强化。结论胃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其特征对诊断异位胰腺有重要价值。
胡平胜毕锋夏喜斌
关键词:十二指肠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异位胰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