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克
- 作品数:51 被引量:41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军事更多>>
- 重新发现比较社会政策研究:概念化与方法被引量:1
- 2020年
- 社会政策比较研究目前存在三个问题:其一,讨论研究方法时总是忽略以类型学为代表的描述性研究;其二,一些关键变量的概念化存在争议或相互矛盾;其三,分析概念化或研究方法时脱离历史背景的分析。为此,笔者在系统阅读并梳理战后比较社会政策文献的基础上,厘清描述性、解释性两类研究以及它们各自关注的概念。有了合适的视野之后,对于方法的讨论依然会区分两支研究传统并线进行。同时,关于研究脉络的叙述方式也会影响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研究的理解,因而本文的另一大贡献便是将每一个关键的概念化方式与理论嵌入到历史流变中,以社会政策实践的演变解释其研究的变化。
- 蒙克华冉汪佩洁
- 关键词:概念化
- 中美摩擦与修昔底德陷阱被引量:3
- 2018年
- 当前,中国已进入唐德刚所说的“历史三峡”。在这艘巨轮需要驶过的诸多激流险滩中,有两大险阻尤其值得重视,一日“中等收入陷阱”,二日“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内一外两大风险,尽管都受到媒体和学界的广泛讨论,但或许是因为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一喻体跨越了久远的历史,现有讨论对其的理解仍然比较模糊,往往陷入和平抑或战争的激辩。
- 蒙克
- 关键词: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
- “共同富裕”成就的获得与失去:日韩福利—生产体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23年
- “共同富裕”概念在中国的提出,敦促现有研究采取兼顾分配与增长的理论视角。文章拓展了福利—生产体制理论,以技能作为联结分配与增长的重要概念。文章的核心论点是:社会保护体系培养的技能与企业产品市场战略需求的匹配,有助于经济体获得快速发展。经济体的收入分配格局不仅可能受到工资议价和技能培养经由初次分配渠道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家庭福利和社会福利具有的再分配功能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日本与韩国达成又远离共同富裕的理想状态的表现进行比较,检验和讨论了上述论点。基于此,文章从培养高级通用型技能人才、完善集体工资议价制度、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系、增强家庭福利和社会福利的供给等方面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启示。
- 蒙克钟林睿
- 关键词:共同富裕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 帝国的军事宿命——兵制中的国家治理逻辑
- 2022年
- 已有的关于国家治理逻辑的探讨侧重于央地关系而忽略了其他领域。本文通过相关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展现了帝国在兵制中的国家治理逻辑。本文发现,不同于央地关系,中央政府在兵制上往往缺乏平衡效率与风险的手段。这是因为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力同时形塑了帝国军队的职业化水平(军事效率)以及士兵控制(军事风险)。因此,帝国在失去对土地的控制时,会陷入军事效率与军事风险二选一的困境,而无论采取哪种选择,帝国最终都无法逃避覆灭的宿命。这一发现向我们揭示了一套不同于主流文献的、基于结构的中国国家治理理论。
- 李朔严蒙克曹渝
- 关键词:军政关系兵制
- 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内政治与对外战争被引量:4
- 2021年
- 国内政治是影响领导人发动对外战争的重要因素。主流的战争制度性解释认为,国内致胜联盟的约束使国家领导人的战争决策更为谨慎。然而,如果放下"现代民主偏见",放松将致胜联盟视为外生给定的理论假设,发动对外战争同样可以成为领导人主动调整致胜联盟的手段和契机。当致胜联盟的约束构成国内威胁时,领导人反而更可能发动对外战争。这一理论可用于解释中国战国时期的战争决策。通过创建这一时期主要诸侯国国内政治和对外战争情况的面板和配对数据集可发现:诸侯国发动对外战争数量越多,所进行的军事动员程度越高,其国君越能拔擢出身较低的宰相,从而重构致胜联盟。因此,诸侯国内由世袭贵族造成的统治危机越严重,其国君越可能发动对外战争,尤其是胜算较高的战争。这一发现发展了国际关系学中关于国际战争的国内政治根源的制度性解释,也为理解秦国统一这一重大历史转折提供了跨层次分析的新视角。
- 蒙克曾极麟
- 关键词:战国
- 价值理性与韦伯式官僚制构建——基于英普比较的历史视野被引量:5
- 2023年
- 在韦伯的官僚制思想中,官僚化意味着行政方式逐渐摒弃特殊主义色彩,更具普遍主义特性。韦伯也认为,普遍主义所带来的差异的拉平,可以促进官僚化进程。然而,韦伯在对理性官僚制进行论述时,选取的案例是君主专制的普鲁士,而不是政治平等程度更高的秉承议会主权的英国,这里似乎出现了理论与案例的“错配”。通过韦伯官僚制理论中这一“案例错配”问题为切口,揭示了韦伯官僚化理论中隐而未彰的官僚化实际产生条件,以及价值理性对维系官僚制的重要意义,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韦伯的官僚制思想。最后,对价值理性和官僚化进行总结与讨论,为进一步认识韦伯的政治思想提供启发。
- 蒙克路畅
- 关键词:官僚制理性化
- 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案例方法:一个误区和两种传承被引量:83
- 2019年
- 当下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中存在的循环论证式案例研究,无助于该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对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提炼与总结。为回应这一问题,本文梳理了案例研究中的两种取向——数据集传统和过程追踪传统,并在结合实际研究例子的基础上,探讨了两种传统对于因果的理解以及案例研究的特点。本文主张,只有摒弃循环论证式的案例研究,采用科学的案例研究设计,才有可能提高研究结果的分析性和知识积累的纵深性,从而为中国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打下牢固根基。
- 蒙克李朔严
- 关键词: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 速度乌托邦——19世纪的铁路设计与全球性的诞生
- 2021年
- 在全球化受到挑战的今天,我们亟需回顾并反思全球性如何在19世纪诞生,尤其是技术和设计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聚焦工业革命后的铁路设计,揭示了对这种集成机器的总体设计如何重塑人与自然和社会等客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讨论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三个国家和地区在铁路设计上的相互影响,从铁路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全球性诞生中的关键环节——时空湮灭,从而为反思设计在当今全球化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启示。
- 蒙克
- 关键词:铁路设计
- 技能专有性、福利国家和欧洲一体化——脱欧的政治经济学被引量:22
- 2016年
- 关于欧洲一体化的国际关系理论无法解释为何英国成为首个退出欧盟的国家,我们需要研究脱欧在国内层面的政治经济逻辑,尤其是选民关于欧盟的偏好如何形成以及他们在何种制度背景下会支持脱欧。作者通过定量分析2013年国际社会调查(ISSP2013),发现决定公民是否支持本国公投退出欧盟的最主要因素,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社会阶级地位和反移民倾向,而是个体所具有的技能专有性:与通用型技能工人相比,专用型技能劳工更有可能支持其国家退出欧盟。这是因为专用型技能工人失业后再就业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其更倾向于反对加剧市场竞争、从而增加失业风险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二战后的前30年,这种失业风险得到了欧洲福利国家的有效控制,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一体化的反对情绪,保证了一体化事业的推进。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开始衰落,反欧洲一体化情绪逐渐抬头,并最终在就业保障水平最低的英国,于2016年夏天得到了最激烈的爆发,促成了英国的脱欧。
- 蒙克
- 关键词:福利国家选举制度
- 反思QCA方法的“时间盲区”:为公共管理研究找回“时间”被引量:36
- 2023年
- 揭示国家治理和公共管理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的研究方法需要考虑为这一道路带来重要独特性的“时间”维度。然而,当前在公共管理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往往存在“时间盲区”问题,即缺乏对时间维度的考察,从而忽视了时间对条件组态的影响。本文指出,“时间盲区”根源于传统QCA研究中静态的组态观念,一方面会在理论构建阶段导致理论静态性与理论不饱和;另一方面会在实证检验阶段造成样本时间选取偏差和非稳健组态结论。为了克服“时间盲区”,尤其是应对上述两方面问题,需要以动态QCA方法纠正当前此类研究的误区。基于对QCA方法的反思,本文认为:在公共管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中引入能够反映国家治理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的“时间”维度,从而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打下基础,应被提上研究议程。
- 蒙克魏必
- 关键词:时间维度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