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莉莉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昌市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死亡率
  • 2篇死因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分析
  • 1篇寿命表
  • 1篇主要死因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慢性非传染性
  • 1篇慢性非传染性...
  • 1篇居民主要死因
  • 1篇非传染性
  • 1篇肝炎
  • 1篇百日咳
  • 1篇丙型
  • 1篇丙型肝炎

机构

  • 4篇南昌市西湖区...
  • 2篇南昌大学

作者

  • 4篇李磊
  • 4篇杨莉莉
  • 2篇阮世颖
  • 2篇吴伟
  • 2篇周小军
  • 2篇杨姣
  • 1篇江峰
  • 1篇吴明洋
  • 1篇姜江

传媒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来对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常住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西湖区居民粗死亡率535.40/10万,男性615.15/10万,女性450.20/10万,标化死亡率463.01/10万。西湖区居民期望寿命为80.54岁,男性78.61岁,女性82.74岁。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去除这5类死因后期望寿命分别增加2.84岁、2.68岁、1.33岁、0.97岁和0.26岁。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这5类疾病是影响西湖区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提示需要关注慢性病的防治,以提高人群生命质量。
傅陈欣熹杨姣周小军杨莉莉李磊吴伟阮世颖
关键词:寿命表死亡率
2021年-2023年南昌市西湖区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21年-2023年南昌市西湖区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登记的南昌市西湖区丙型肝炎监测数据170份,制定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丙型肝炎患者相关资料,以流行病学调查法,分析南昌市西湖区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未来丙型肝炎预防提供参考。结果2021年-2023年中,2021年南昌市西湖区丙型肝炎发生率最高,其次为2022年、2023年,分别占44.71%、32.94%、22.35%,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慢性丙型肝炎发生率较急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0例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多以疲劳、食欲下降为主;男性丙型肝炎发生率较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年-2022年南昌市西湖区丙型肝炎中45-70岁群体发病率最高,其次为18-45岁,>70岁群体发病率最低;2023年南昌市西湖区丙型肝炎中45-70岁群体发病率最高,其次为>70岁,18-45岁发病率最低;2021年-2023年45-70岁群体发病率呈增长趋势,18-45岁群体发病率呈降低趋势;2021年丙型肝炎患者中,工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农民,医生发病率最低;2022年工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农民,学生发病率最低;2023年农民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工人,其他职业发病率最低;2021年-2023年工人、农民丙型肝炎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结论2021年-2023年南昌市西湖区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疲劳、食欲下降,男性、45-70岁群体、工人为丙型肝炎患者高发群体,未来南昌市西湖区应针对上述特征加强丙型肝炎管理,以减少丙型肝炎发生。
李磊杨莉莉
关键词:丙型肝炎流行病学
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死亡现状及Fulfillment指数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死亡水平、死因及其特点,为采取适当的疾病防控策略,提高居民的生命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2014年西湖区居民死亡资料和人口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对根本死因进行归类。使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描述居民死亡水平和死因顺位,采用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计算Fulfillment指数。结果 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共死亡2 428人,粗死亡率为535.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3.06/10万。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与营养和代谢疾病,合计2 210人,占全死因的91.02%。≤14岁居民死因主要是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及伤害,15~44岁主要是肿瘤及伤害,45~64岁主要是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65岁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Fulfillment指数分布:循环系统疾病集中发生在≥65岁,Fulfillment指数为30.00%以上;肿瘤集中发生在20~69岁,Fulfillment指数为18.17%~44.78%;呼吸系统疾病集中发生在≥60岁,Fulfillment指数为9.30%~17.76%;伤害集中发生在10~24岁,在15~19岁Fulfillment指数高达66.66%;内分泌与营养和代谢疾病集中发生在10~14岁,Fulfillment指数为49.99%。循环系统疾病以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高血压为主,合计占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的99.01%;肿瘤内部顺位前3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合计占肿瘤死因的56.63%;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占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的67.73%;伤害以交通事故、摔倒或跌落为主,合计占伤害死因的65.93%;内分泌与营养和代谢疾病以糖尿病为主,占内分泌与营养和代谢疾病的87.6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伤害是影响南昌市西湖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建议针对不同年龄组居民,重点干预不同类型疾病,以降低全人群的发病率和
杨姣周小军李磊吴明洋杨莉莉吴伟姜江阮世颖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南昌市西湖区2013年至2024年百日咳疫情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南昌市西湖区百日咳的发病现状、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西湖区哨点监测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历年百日咳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至2024年南昌市西湖区百日咳年平均发病率为0.33/10万,除2024年外,过去十年百日咳以零星病例散发为主,无明显周期性流行表现,但以春夏季高发。病例以10岁以内儿童为主,1岁内婴幼儿患病率高,人口流动频繁、居住密集的主城区逐渐成为百日咳高发地区。结论百日咳疫苗使用后,百日咳发病率和发病人数下降明显,呈零星散发态势,但2024年后出现明显的疫情反弹。为降低百日咳发病,应采取针对儿童、青少年等百日咳高危人群的健康策略,如强化免疫,开展百日咳专病监测等工作。
杨莉莉李磊李铭先江峰
关键词:百日咳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