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岩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石斑
  • 9篇石斑鱼
  • 9篇斜带石斑
  • 9篇斜带石斑鱼
  • 9篇斑鱼
  • 5篇饲料
  • 5篇牛磺
  • 5篇牛磺酸
  • 5篇磺酸
  • 3篇代谢
  • 3篇蛋白
  • 3篇青鳉
  • 3篇抗氧化
  • 3篇抗氧化能力
  • 2篇多克隆
  • 2篇多克隆抗体
  • 2篇日本青鳉
  • 2篇双向启动子
  • 2篇饲料转化
  • 2篇饲料转化效率

机构

  • 13篇集美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3篇黄岩
  • 8篇叶继丹
  • 8篇王学习
  • 6篇王琨
  • 3篇何凌云
  • 2篇周铭文
  • 1篇李建

传媒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17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鳉eef1a1l3基因的表达特征及抗体制备
2025年
青鳉(Oryzias latipes)是研究性别分化和生殖调控的重要模式鱼类,前期通过青鳉性腺转录组发现eef1a1l3 mRNA在卵巢中高表达,而在精巢几乎不表达,推测其参与性别分化和卵巢发育的调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ef1a1l3蛋白在硬骨鱼类中非常保守。为探究eef1a1l3基因的功能,通过半定量PCR(SqRT-PCR)绘制了eef1a1l3基因在不同组织和早期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通过抗原选取、原核表达、蛋白纯化以及动物免疫实验获取Eef1a1l3多克隆抗体,并对该抗体进行了特异性的检测以及效价的鉴定。结果显示,eef1a1l3 mRNA在成体组织中仅在卵巢特异表达,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呈现母源性表达。制备的Eef1a1l3多克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最大稀释倍数为1∶64000,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并且Eef1a1l3蛋白在青鳉性腺中的卵巢而非精巢中有表达,这与mRNA表达模式一致。综上,eef1a1l3基因可能是早期胚胎发育和卵巢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并且制备的Eef1a1l3多克隆抗体可以应用于青鳉及其他硬骨鱼类eef1a1l3基因功能的相关研究。
黄岩林淑婷邓菊梁晶婕陈天圣
关键词:多克隆抗体性别分化
一种斜带石斑鱼低鱼粉配合饲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带石斑鱼低鱼粉配合饲料,它涉及鱼饲料技术领域。它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构成:鱼粉12‑18份、酪蛋白28‑40份、明胶7‑10份、鱼油2‑4份、豆油2‑4份、大豆磷脂1‑3份、玉米淀粉8‑35份、磷酸二氢钙...
叶继丹何凌云王学习黄岩王琨
文献传递
不同饲料脂肪和牛磺酸水平对斜带石斑鱼代谢影响的代谢组学分析
本试验用脂肪水平10%和15%,牛磺酸水平0 和1%的4 组饲料分别饲喂斜带石斑鱼,经过56 天的养殖试验后采集肝脏和血液样本,使用核磁共振扫描获取样本指纹图谱,通过PCA,PLS-DA 和OPLS-DA 分析,寻找差异...
王学习黄岩易魁钱晓丽叶继丹
关键词:牛磺酸代谢组学斜带石斑鱼
饲料牛磺酸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牛磺酸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牛磺酸水平分别为0(D1)、0.5%(D2)、1.0%(D3)和1.5%(D4)的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3.85±0.25)g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水族箱(体积为120 L),每箱放养25尾。试验鱼每天投喂饲料2次至表观饱食,养殖周期84d,分别在饲喂的第28、56和84天称重、取样。试验第1~28天为第1个生长阶段,第29~56天为第2个生长阶段,第57~84天为第3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在每个生长阶段下,牛磺酸添加组(D2、D3和D4组)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牛磺酸组(D1组)(P<0.05),且D3组试验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牛磺酸添加组(第3个生长阶段的D4组除外)(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第1个生长阶段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第2个和第3个生长阶段(P<0.05)。在饲喂至第28、56和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肥满度则与未添加牛磺酸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饲喂至第56和84天时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饲喂至第28天时(P<0.05)。饲喂至第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鱼体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维持一定水平的牛磺酸有利于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饲料牛磺酸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其生长。饲料中添加牛磺酸降低斜带石斑鱼幼鱼体脂沉积而增加体蛋白质沉积。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到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牛磺酸水平分别为1.20%(第1个生长阶段)、1.08%(第2个生长阶段)、1.00%(第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对牛磺酸的需要量随�
王学习周铭文黄岩王琨叶继丹
关键词:体成分
一种石斑鱼用牛磺酸复合制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斑鱼用牛磺酸复合制剂及其应用。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牛磺酸30‑70份、丙氨酰谷氨酰胺10‑40份、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2‑6份、维生素E 1‑5份、玉米淀粉4‑19份。该石斑鱼用牛磺酸复合制剂具有促...
叶继丹何凌云王学习黄岩王琨
文献传递
一种日本青鳉组蛋白基因来源双向启动子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本青鳉组蛋白基因来源双向启动子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双向启动子能够同时驱动两侧基因的表达,有效提高了多基因表达系统的效率,片段仅有353bp,短小精简,便于在不同载体和表达系统中引入,减少了对载体容量的...
梁晶婕陈天圣黄岩李江玲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淀粉水平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肝脏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为了探讨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对斜带石斑鱼的互作效应,实验采用3×3因子设计,配制蛋白质水平(P)为38%、45%和52%,淀粉水平(S)为10%、20%和30%的9种实验饲料,分别饲喂斜带石斑鱼56 d。结果显示,38%粗蛋白与10%淀粉饲料组(38P/10S饲料组)增重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52P/10S组增重率最高,但与45P/20S、45P/30S、52P/20S组差异不显著。增加饲料蛋白质或淀粉水平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鱼体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及肝糖原肝脂含量,而降低摄食率和鱼体水分含量。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降低蛋白质效率,但增加淀粉水平却增加蛋白质效率及肝体比与脏体比。饲料蛋白质水平和淀粉水平对鱼体灰分含量无明显影响。肝中肝酯酶、脂蛋白酯酶、脂肪酸合成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随蛋白质或淀粉水平的升高呈显著上升趋势。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肝中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而增加肝中苹果酸酶活性,但对肝中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增加饲料淀粉水平显著增加肝中葡萄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苹果酸酶活性,但显著降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上述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的生长和肝脏代谢明显受饲料蛋白质和淀粉水平的影响,其中,糖代谢酶活性受淀粉水平的影响较大,而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影响较小,斜带石斑鱼生长适宜的饲料蛋白质和淀粉水平分别为45%和20%。
黄岩李建王学习王琨叶继丹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蛋白质水平肝脏代谢
牛磺酸和脂肪水平对斜带石斑鱼生长与生化指标影响
本试验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10%和15%,牛磺酸水平分别为0、0.5%、1%和1.5%的8 组试验饲料,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和牛磺酸水平对斜带石斑鱼生长的影响.
王学习黄岩易魁钱晓丽叶继丹
关键词:牛磺酸脂肪脂肪代谢斜带石斑鱼
一种石斑鱼用牛磺酸复合制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斑鱼用牛磺酸复合制剂及其应用。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牛磺酸30‑70份、丙氨酰谷氨酰胺10‑40份、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2‑6份、维生素E 1‑5份、玉米淀粉4‑19份。该石斑鱼用牛磺酸复合制剂具有促...
叶继丹何凌云王学习黄岩王琨
文献传递
饲料不同牛磺酸水平对不同饲喂期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本实验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配制牛磺酸水平为0.0%(D1)、0.5%(D2)、1.0%(D3)和1.5%(D4)的实验饲料,旨在研究饲料不同牛磺酸水平对不同饲喂期(1~28d、29~56d、57~84d)斜带石斑鱼...
王学习周铭文黄岩王琨叶继丹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