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峰 作品数:35 被引量:176 H指数:8 供职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更多>>
“无人机技术与应用”通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2024年 面对师范大学非地理学本科生开设的无人机通识课程,如何贴近学生特点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问题。从分析课程和受众学生特点入手,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举例分析了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案例库设计、教学方式及教学目标,特别是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融入地理学相关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最后,提出了五个考核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方式。对提高本科通识素质培养质量,促进相关专业课程、加强科技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培养技术与思想素养兼备的人才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杨雪峰 李新国关键词:无人机 思想政治教学 通识课 新疆策勒沙漠-荒漠-绿洲典型下垫面小气候空间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2017年 利用从2010年8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新疆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及绿洲内部4个观测点的风速、大气相对湿度(RH)、温度、太阳辐射能、光合有效辐射(PAR)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小气候差异并初步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空间的下垫面性质对小气候影响明显不同。在8月,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绿洲内部与流沙地前沿相比,日平均风速在2 m高处分别依次降低了42.69%、50.71%和94.32%,日平均风速在10 m高处分别依次降低了7.94%、13.66%和59.59%,这表明植被覆盖度越大,防风阻沙效果越好。夏季植被能够降温增湿,冬季12月份,绿洲内部在0.5 m高处日平均温度依次高于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1.47℃、1.20℃、2.74℃。4个下垫面的PAR与太阳辐射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绿洲内部的PAR值相对最小,太阳辐射能在6月达到最高值。夏季晴天在20:00~09:00左右近地表层会出现逆温现象。冬季晴天白天午后易出现大于起沙风的阵风,从流沙前沿到绿洲内部气温逐渐升高,大气相对湿度先逐渐降低后增大。 毛东雷 蔡富艳 雷加强 杨雪峰 杨余辉 薛杰关键词:小气候 植被覆盖度 基于微树芯的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年内径向生长动态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解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木质部年内径向生长动态,利用微树芯法对胡杨木质部进行连续监测,分析胡杨木质部分化各阶段开始和结束时间,采用广义可加模型拟合木质部生长过程,利用敏感性分析生长季持续时间和生长速率对木质部累积生长量的贡献量。结果表明:1)胡杨木质部细胞扩大时间为DOY105,细胞壁加厚开始时间为DOY144,细胞成熟开始为DOY161,细胞扩大结束时间为DOY245,细胞壁加厚完成为DOY264,木质化结束为DOY270,生长季持续时间为165天。2)胡杨木质部在DOY102开始迅速生长,在DOY145-DOY175生长缓慢,从DOY175-DOY230再次快速生长,从DOY230到生长季结束缓慢生长;胡杨生长速率的拟合呈"双峰型"曲线,在DOY130和DOY190生长速率达到最高值。3)生长季持续时间和生长速率对木质部径向生长总长度的贡献量分别为24.4%和75.6%。研究表明胡杨木质部生长速率的拟合呈"双峰型"曲线,木质部径向生长由生长速率决定,明确了胡杨生长的生理机制。 赵凡凡 叶茂 康利飞 杨雪峰基于决策树的多角度遥感影像分类 被引量:11 2016年 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是遥感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用5种决策树分类器及MISR多角度数据,对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进行土地覆被分类研究。通过对不同波段和观测角数据组合形成的6个数据集进行分类比较发现:(1)无论使用哪种分类器,相比于天底角观测方式,多角度观测都能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特别是能显著提高灌木、林地和草地类型的分类精度,说明多角度观测能有效地反映地物的反射异质性信息,更好地区分地物。(2)与MLC分类法相比,决策树算法的分类精度更高,特别是随机森林和C 5.0方法最为突出,说明决策树的分类能力要优于MLC法。使用多角度数据集时,这种差别更明显,说明决策树能更有效地利用多角度信息。(3)4种决策树算法(J48、Random Forest、LMT、C 5.0)使用近红外波段的分类效果好于使用红光波段的分类效果,说明近红外波段能提供更多的地物反射异质性信息。 杨雪峰 王雪梅关键词:土地覆被 MISR 多角度遥感 决策树 塔里木河下游 基于WorldView-2高分影像的胡杨林结构参数获取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森林结构特征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如何使用遥感技术获取大尺度森林结构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塔里木河下游作为我国干旱区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胡杨林作为生态恢复的主要对象,研究其森林结构参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采用高分辨率WorldView-2遥感影像,结合无人机遥感技术,利用光谱混合理论与基于对象影像处理技术,获取位于塔里木河下游研究区的胡杨株数、冠幅、植被覆盖度和胡杨高度信息。通过与无人机观测数据在1 hm^(2)尺度上进行比较,使用高分影像获取的胡杨冠幅、树高、植被覆盖度和密度的R^(2)分别为0.69、0.63、0.89和0.86,证明高分影像与无人机技术结合可以在区域尺度上获取较为准确的森林结构信息。最终对塔里木河下游研究区胡杨林结构信息估测得出:总株数约1.05×10^(5)株,每公顷平均树高7.38 m,平均冠幅为5.86 m,平均密度26株,平均覆盖度为7.8%。 杨雪峰 叶茂 叶茂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 光谱混合分析 基于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的胡杨林地上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17 2021年 基于光谱信息的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模型多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如何更准确地获取森林地上生物量是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研究以位于塔里木河下游的河岸胡杨林为例,探讨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支持下,使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通过面向对象影像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技术,获取区域尺度下胡杨冠幅、树高和密度等森林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生长方程计算得到区域尺度森林地上生物量。在30、50、100和250 m 4个空间尺度上,与无人机数据的估算结果相比,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地上生物量估算结果高22%~26%,其误差主要来自于树冠生物量部分。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基于卫星遥感的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R^(2)也随之增大,其中在100 m尺度上,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R^(2)为0.851,表明使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尺度上获得较高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精度。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的标准化系数分析表明,对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精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密度和树高,冠幅影响最小,并且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密度的影响有增加趋势,树高的影响有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使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森林地上生物量提供参考。 杨雪峰 昝梅 昝梅关键词:无人机 遥感 地上生物量 卫星遥感 库车县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基于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库车县耕层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有效锰的平均含量最高,有效锌的平均含量最低,4种微量元素均为中等变异程度,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通过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分析,有效铁和有效铜的最优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R2为0.859和0.862),有效铜和有效锌的最优拟合模型则为指数模型(R2为0.950和0.907)。3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有效铁和有效锌,呈斑块状分布,有效锰和有效铜则以片状分布为主。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呈现出四周高-中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空间变异主要由地形、土壤类型以及水文条件所影响,此外,还与施肥、耕作和管理水平等随机因素有关。 王雪梅 柴仲平 毛东雷 杨雪峰关键词:土壤微量元素 地统计学 “数据库系统概论”互动式课件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针对"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提出了互动式教学观点并开发了相应的CAI课件,尝试把课程中抽象理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可操作的上机实践教学方式。文中介绍了该课件不同模块的设计原则和功能实现,并说明了各模块对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影响。 杨雪峰关键词:数据库系统原理 互动式教学 DELPHI 新疆森林植被碳储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6 2023年 森林在固碳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如何准确预测森林碳储量仍是热点与难点。以新疆主要森林类型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综合激光雷达树高数据与森林调查数据,采用幂函数模型估算新疆森林植被生物量并转换为碳密度,基于森林植被生物量利用Logistic模型与Gompertz模型估算新疆森林年龄获得新疆森林年龄空间分布图。在构建适合新疆主要森林类型的年龄与碳密度模型的基础上,预测2030年和2060年新疆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速率。结果表明,(1)构建的适合新疆主要森林类型生物量和森林年龄的估算模型以及森林年龄与碳密度的生长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水平都较高,通过验证确定了对应的最优模型及参数。其中新疆森林生长模型表现出随林龄增加碳密度逐渐增加,到达成熟林后碳密度逐渐趋于稳定的特征。(2)2019年新疆森林年龄与碳密度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与不同森林类型的环境适应能力及生长速率有关。2019年新疆森林的平均生物量、平均碳密度和年龄分别为147.84 Mg·hm^(-2)、73.92 Mg·hm^(-2)和68 a,其中约占新疆森林面积56%的森林为中龄林。(3)在排除自然和人为干扰的情景下,2030年和2060年新疆森林植被碳储量的预测值分别为(219.76±3.53)Tg和(334.99±5.56)Tg。相比2019年,2030年和2060年的新疆森林植被碳储量呈增加趋势,常绿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碳汇速率呈减少趋势。总之,未来新疆森林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但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新疆森林碳储量现状及预测评估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陈治中 昝梅 杨雪峰 杨雪峰关键词:森林碳储量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干旱区绿洲地上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7 2023年 植被地上生物量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干旱区植被地上生物量估算与空间反演,可为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与碳储量估算提供重要依据。以野外调查和实地采样数据为基础,利用Landsat 8 OLI多光谱影像提取的7个植被指数和13个波段变量构成4种建模变量组合,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极端梯度提升(e 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这4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上生物量进行遥感估算和空间反演。结果表明,(1)由波段变量和随机蛙跳算法优选变量构建的植被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其估测精度明显优于全变量和指数变量,预测能力更为稳定。与SVM和BPNN算法相比,XGBoost和RF算法构建的模型具有更好的估测效果,能更准确地估算研究区植被地上生物量。(2)在构建的估测模型中,波段变量结合RF算法模型的精度最高,稳定性最强,其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98和0.742,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82.1 g·m^(-2)和79.2 g·m^(-2),均方根误差为110.8 g·m^(-2)和132.1g·m^(-2),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1.8,模型拟合效果最佳。(3)研究区植被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异较为明显,整体呈现出绿洲区高,荒漠区低,由绿洲内部向绿洲外围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其他3种机器学习算法相比,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估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估测能力和稳定性,可准确估算干旱区绿洲地上生物量。同时,基于最优变量组合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为地上生物量反演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雪梅 杨雪峰 赵枫 赵枫 黄晓宇关键词:机器学习算法 植被指数 地上生物量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