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致富

作品数:20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小麦
  • 6篇小麦品种
  • 4篇氮肥
  • 4篇晚播
  • 3篇籽粒
  • 3篇脱水
  • 3篇霉病
  • 3篇赤霉
  • 3篇赤霉病
  • 2篇单株
  • 2篇氮肥运筹
  • 2篇蛋白质
  • 2篇选择压
  • 2篇引物
  • 2篇侵染
  • 2篇小麦基因
  • 2篇小麦基因组
  • 2篇小麦抗赤霉病
  • 2篇抗赤霉病
  • 2篇基因

机构

  • 20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20篇高致富
  • 14篇高德荣
  • 13篇朱冬梅
  • 9篇王慧
  • 6篇张晓
  • 6篇陆成彬
  • 6篇王君婵
  • 6篇胡文静
  • 6篇张勇
  • 5篇刘大同
  • 5篇李东升
  • 3篇吕国锋
  • 3篇李曼
  • 3篇吴宏亚
  • 3篇蒋正宁
  • 2篇程顺和
  • 2篇张伯桥
  • 2篇张春梅
  • 2篇臧淑江
  • 2篇江伟

传媒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糯小麦面疙瘩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糯小麦面疙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糯小麦面疙瘩的主料为面粉和水,每100份面粉含有:糯小麦面粉40-95份、中筋或强筋普通小麦面粉5-60份、水40-120份,还包含辅料0-10份:所述辅料为食盐、食油、调味...
张伯桥张晓吕国锋高德荣李曼高致富臧淑江
文献传递
扬麦24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王慧朱冬梅高德荣张伯桥张晓王君婵高致富
不同小麦品种耐晚播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为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品种的耐晚播特性并鉴定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耐晚播品种,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扬麦20、扬麦22、扬麦23、扬麦24、扬麦25和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晚播条件下这6个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群体结构特征、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扬麦22因其分蘖能力较强、穗数多,产量最高,但其收获时含水量仍较高,需烘干晾晒;扬麦23、扬麦25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较大,群体结构协调,灌浆期峰值灌浆速率高,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千粒质量高,产量较高,且扬麦23成熟期早,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仅8.23%,可免晒入库;扬麦24生育前期分蘖能力一般,后期灌浆速率大,千粒质量最高,达43.2 g,但其穗数及穗粒数一般,产量水平一般;扬麦20、宁麦13千粒质量不高,产量较低。因此,在晚播条件下推荐选用扬麦22、扬麦23和扬麦25,考虑烘干晾晒成本问题则选用扬麦23。
朱冬梅王慧高致富李东升
关键词:小麦灌浆脱水产量构成因素
不同小麦品种群体结构和产量形成对迟播的响应被引量:7
2019年
为探讨小麦耐迟播特性并筛选耐迟播小麦品种,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扬麦20、扬麦23、扬麦24和扬麦25为试验材料,研究迟播对不同小麦品种生育特性、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扬麦23、扬麦25生育前期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及LAI较大,有利于形成大穗,且千粒重较为稳定。扬麦23适播产量较其他品种高3.37%~8.30%,显著高于扬麦20;迟播条件下2年均以扬麦25产量最高,其次为扬麦23。与其他品种相比,扬麦23成熟期提早3~4 d,有利于避开后期高温逼熟,适播高产;迟播条件下仍可获得较高产量,以扬麦25产量较高。
王慧朱冬梅陆成彬高致富高德荣吴迪吴宏亚
关键词:小麦迟播生育期
氮肥运筹对晚播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2024年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在晚播条件下(较适播期推迟20 d播种),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材料,设置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究两种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3种基追比(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5∶1∶4和3∶3∶4)对晚播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较优组合。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氮肥基追比对扬麦29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量由210 kg·hm^(-2)增至270 kg·hm^(-2),扬麦29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增加;随氮肥后移,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基追比3∶3∶4处理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比5∶1∶4和7∶1∶2高2.27%和7.69%。施氮量和氮肥基追比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等品质指标有极显著影响,而对籽粒硬度、吸水率、水SRC和蔗糖SRC影响不显著。增加施氮量或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等指标,在270 kg·hm^(-2)施氮量或210 kg·hm^(-2)施氮量、基追比3∶3∶4运筹下的面包评分均大于80分,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综上所述,晚播条件下,强筋小麦扬麦29在施氮量270 kg·hm^(-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为3∶3∶4可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王慧张晓朱冬梅刘大同高致富李曼李东升高德荣
关键词:晚播强筋小麦氮肥运筹
一种兼具抗赤霉病侵染、扩展的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抗侵染和抗扩展小麦抗赤霉病性选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本选择及F<Sub>1</Sub>代获得;2)育种低世代选择:F<Sub>2</Sub>代至F<Sub>4</Sub>代,采用单株或单穗...
张勇胡文静刘健高德荣张春梅蒋正宁高致富吴迪
文献传递
小麦木瓜类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TaRD21的克隆及赤霉病菌诱导下的表达分析
2023年
木瓜类半胱氨酸蛋白酶(PLCPs)作为一类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应答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抗、感赤霉病小麦品种差异表达基因谱中获得1个注释为RD21 Cysteine proteases的EST(表达序列标签),以此序列检索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库并设计引物,从小麦中克隆到3个基因,分别命名为TaRD21-2A、TaRD21-2B和TaRD21-2D,属于PLCPs RD21家族。序列分析表明,3个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410、1428和1419 bp,分别编码469、475和47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3个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89.3%,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RD21-2A、TaRD21-2B和TaRD21-2D蛋白的同源性较高,且与乌拉尔图小麦TuRD21A蛋白聚为一类。qRT-PCR分析表明,3个TaRD21基因均受水杨酸(SA)、乙烯利(ETH)以及赤霉病菌诱导表达;感病品种中,TaRD21-2A对SA和赤霉病菌的响应更迅速,且表达量较高;抗病品种中,TaRD21-2B和TaRD21-2D基因对ETH的响应更迅速。
蒋正宁高致富寿露露江伟王玲陈甜甜张勇高德荣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菌
氮肥调控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进行播期(11月1日和11月25日)、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5∶1∶4和3∶3∶4)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施氮量、氮肥运筹组合对不同播期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后适当增加基本苗有利于保持穗数稳定,降低减产幅度,与适播相比两个年度平均减产8.62%。增加施氮量能促进植株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量,但降低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且导致产量下降;增加追肥比例促进小麦拔节后氮素吸收利用,有利于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但降低氮素生理效率。晚播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或提高追肥比例能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对硬度无显著影响。在适播条件下,5∶1∶4氮肥运筹有利于协调穗数和粒重的关系,获得最高产量;在晚播条件下,3∶3∶4运筹通过降低基肥比例和提高分蘖肥比例,虽然使穗数略降,但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形成。综上所述,晚播条件下降低施氮量,减少基肥、增加分蘖肥比例即采用210 kg·hm^(-2)施氮量和3∶3∶4氮肥运筹最有利于促进小麦氮素吸收利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可在稳定产量的同时促进籽粒品质的改善。
王慧刘大同朱冬梅张晓李东升高致富高德荣
关键词:小麦晚播氮素积累氮效率
一种小麦脱水速率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与小麦脱水速率相关的KASP引物组及其应用,所述KASP引物组KASP引物组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引物1,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2,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
朱冬梅胡文静高德荣刘大同陆成彬张勇高致富
一种小麦生理成熟后籽粒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属于小麦育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小麦生理成熟后籽粒含水率的测定方法,基于单穗含水率与籽粒含水率极显著正相关的相关关系,以单穗含水率代表籽粒含水率,单穗含水率的测定方法包括:在小麦扬花期标记花期一致,长势、长相、穗子...
朱冬梅高德荣刘大同王慧张晓张晓祥王君婵张勇陆成彬吕国锋高致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